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新闻媒介如何适应市场经济需要,新闻能否商品化,如何把握社会主义新闻的本质属性及新闻改革的正确方向等问题,成了新闻界的热门话题。为了使这些问题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本刊约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研究员彭朝丞撰文,谈谈他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文章将分几次发表,这期发表的是第一篇。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新闻媒介如何适应市场经济需要,新闻能否商品化,如何把握社会主义新闻的本质属性及新闻改革的正确方向等问题,成了新闻界的热门话题。为了使这些问题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本刊约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研究员彭朝丞撰文,谈谈他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文章将分几次发表,这期发表的是第一篇。——编者  相似文献   

3.
本雅明在其《历史哲学论纲》中写道:“史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其结构不是建筑在匀质的、空洞的时间之上,而是建筑在充满着‘当下’(Jetzteit)的时间之上。”①而新闻写作力求客观、公正、真实地表现现实生活的图景,正因为新闻具有这种写实功能,真切的记载了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所以,人们把过去的新闻报道称为“昨天的历史”。梁启超曾说:“西哲有言‘报馆者现代之史记也’。故治此业者,不可不有史家之精神。史家之精神何?鉴既往,示将来,导国民以进化之途径也。”②在记录社会横截面、与时俱进的过程中,不少报纸以对社…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重要时刻。在这转变过程中,当然要大力提倡、鼓励和促进市场竞争。那么,“新闻要适应市场经济新体制,是否可以搞‘新闻商品化’,进行新闻自由竞争呢?”前些时候,有位朋友向我提起了这个  相似文献   

5.
新闻是写给读者看的,如果落笔前不了解读者的心理,你的新闻也未必能写好。所以好的新闻应符合读者心理,取得心理上的共鸣,才会产生最佳效应与效果。读者心理似乎无足轻重,其实它是制约新闻发展,包括报纸繁荣以及体裁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资料对于作者来说,真好比鱼和水的关系。手头的资料越多,写起文章来旁征博引,如鱼得水。优秀的作者,大都有搜集、整理、保存写作资料的好习惯,并且从中得益良多。业余作者如果也养成这种良好习惯,建立起自己的“写作档案”,那么将为自己的写作增加许多裨益。那么,自建“写作档案”,应包括哪些内容呢?大体有以下几项: 一、选择性地保存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7.
新闻报道要打进读者心坎,收到最佳的宣传效果,不能不认真研究读者心理。“假如我是一个读者”,这句话是深得新闻三昧的口号。我们有不少新闻之所以不受读者欢迎,与那些新闻的作者不懂得读者心理、一厢情愿作灌输有关。随着新闻改革的步步深入,读者心理的研究显得更为必要和迫切了。读者(包括广播听众,电视观众)在接受新闻的时候,有一些什么共同心理需要我们新闻工作者重视的呢?  相似文献   

8.
新闻线人是指向新闻媒体提供新闻线索的人。有学者把“新闻线人”定义为“通过提供新闻线索而从新闻媒体获得报酬的人。”①记者在北京、广东、上海等地采访得知,在编记者以外人员,特别是机关公职人员利用职务活动中获得的内部信息写成的新闻作品,已成为媒体提高竞争力的最重要  相似文献   

9.
李久标 《新闻采编》2006,(6):34-34,40
从事新闻写作的人,必须遵循新闻五要素即(when·时间,where———地点,who———人物,what———事情,why———为什么)的原则。就如同人的脸面必须有耳、目、口、鼻一样,缺少了任何一件,就会不成样子。而文章缺少了五要素,就会文不通、理不明。应该说,但凡是写新闻的人都应该懂得这个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然而,往往是在实际宣传报道中,特别是遇到有份量,有重大新闻活动和新闻事实的报道,却往往难以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就在于满足于一般的就事论事写作,而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造成文章泛泛而论,没有达到宣传教育、引导示范的作用。所以说抓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现今,在一些纸媒体上,时不时会冒出一些语言拖沓、内容冗长的稿件,被行家里手冠名为"垃圾长稿"。这种稿件泛滥对媒体是致命伤,浪费版面浪费读者精力,损害传播信息、宣传政策法规的功效,最终影响发行量,冲击广告收益。让长稿短下来,很有必要。新闻的特点就是新、短、快、活、实。短是新闻价值要素之一。新闻"三贴近"原则要求新闻报道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网络媒  相似文献   

11.
时统宇 《视听界》2009,(6):22-25
在新闻主持领域,与现在相比,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主持人更多地强调权威,激励人们向上,超越平凡,从而形成主流风格。现在我们很少看到彼时的主持模样。如今我们强调的是新闻主持的“三贴近”和“吸引力、凝聚力、感染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我国新闻传播的规律,所以,传者认同,受众欢迎。然而,顺应规律的事物并不一定都对人类文化、社会心理有益,尤其是当它偏离某个临界点时,副作用有时远远大于它带来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经济新闻写作的读者本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凡 《新闻知识》2005,(2):61-62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成为人们生活中越来越不可分离的一个部分,而经济新闻在报纸中的分量也日益加重。新世纪以来,除了纷纷涌现的新财经类报纸,综合类报纸也加大了经济版面的建设力度,大部分日报、晚报、都市报都设置了经济专版,如证券、财经等,而以经济报道称的《深圳商报》更是大打经济牌。做好经济新闻,  相似文献   

13.
媒介融合为新闻报道的革新提供了可能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菲认为:“媒介融合必然是出现在电子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而不同媒介之所以发生融合互动是因为新闻信息消费者的终端需求.”①有学者认为:“应该从广义的范围来考察和研究媒介融合,它的演进是递进式、立体式的.媒介融合包括媒介形态、媒介功能、传播手段、资本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它既指各种融合的结果,又涵盖了各方融合的过程.”②本文中的“媒介融合”指的是各种介质媒体打破壁垒、互通有无、逐渐交融的过程和状态.  相似文献   

14.
读者问题,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任何图书馆失掉读者,就失掉了藏书的重要意义,即使藏书再多,亦等于零。可见读者工作是何等的重要。那么,我就新闻单位读者情况,作以下分析。一、对“三种”读者的分析广播电台、电视台的资料室,每天接待的记者、编辑和技术人员,他们虽然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修养,但也不能不承认,由于“十年浩劫”造成了知识分子青黄不接的真实情况。老一代知识分子,他们人在老化,知识也在老化,存在一个知识更新的问题。中年知识分子,他们是工作岗位的骨干,能力和精力都是最佳时期。无论是“学习、研究、应用”都是一旦钻进去,就要研究出个结果来。对所读之书,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相似文献   

15.
16.
试论新闻写作的叙事角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60年代末,叙事学(Narratology)理论在西方兴起,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这一理论在解读和阐释文学作品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新闻报道作为一种典型的叙事作品,不仅要关注“说什么”,而且要讲究“怎么说”,因而它在遵循新闻规律的同时,也需要从叙事学理论中汲取营养,以不断丰  相似文献   

17.
新闻科学,既有基础理论的“学”,又有应用理论、操作方法的“术”。本文拟就新闻写作(包括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下同)的贴近术谈点看法。面对国内、国际日益激烈的新闻竞争,近年来各新闻单位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都想方设法在贴近受众上下功夫,努力使自己的报道能以重要、深刻、新鲜的内涵,生动活泼的形式,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追求贴近、探索贴近、崇尚贴近,已成为新闻写作和受众品评新闻作品的一个重要标准。贴近,这既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一个重要原则,又是新闻传播规律的内在要求。只有贴近…  相似文献   

18.
面对国内、国际日益激烈的新闻竞争,近年来各新闻单位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都想方设法在贴近受众上下功夫,努力使自己的报道能以重要、深刻、新鲜的内涵,生动活泼的形式,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像人民日报这样高层次的党报,一方面也在不断改革新闻写作和版面面孔,力图以新颖的新闻、生动活泼的版面语言与群众沟通、交流;另一方面又在专刊、专版上花大力气以使稿件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以适应不同读者口味的需要。时下,追求贴近、探索贴近、崇尚贴近,已成了新闻写作和读者品评新闻作品的一个重要标准。贴近,这既是社…  相似文献   

19.
王娜 《新闻世界》2014,(3):12-13
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就是指新闻在反映客观事实时,要按照客观事实的本来面貌进行公正、如实的报道,不得随便更改、编造和杜撰。本文试从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新闻写作真实性的重要意义、新闻失实的表现、原因及对策等几个方面来论述新闻写作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20.
徐昌胜 《新闻世界》2009,(8):109-110
近年来。我国报纸中出现的集装箱式的新闻言论版。是新闻评论、新闻传媒乃至社会民主化进程中一个可喜的进步.它的发展不仅影响着传播理念和功能的变化,进而可以说给中国社会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