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一、三点半放学后孩子去哪儿 当前,为了减轻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很多城市的小学一般是下午3点半放学,而家长却要到下午5点半以后才能下班,由此使得许多家长不得不面对学生看护上的“空档期”。下午三点半放学原本是为了“解放”孩子,但相关“配套”跟不上,反而形成了一个让不少人焦虑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一、三点半放学后孩子去哪儿当前,为了减轻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很多城市的小学一般是下午3点半放学,而家长却要到下午点半以后才能下班,由此使得许多家长不得不面对学生看护上的"空档期"。下午三点半放学原本是为了"解放"孩子,但相关"配套"跟不上,反而形成了一个让不少人焦虑的社会问题。面对社会广泛呼吁的"3点半难题",一些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开始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相继出台破解"3点半难题"的新政。比如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儿童放学后时间应如何利用已成为现代社会的热点话题。近年来,我国也面临着如何解决"三点半"难题的困境。因此,本文对美国"放学后计划"的实施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业发展水平,减轻危险事件发生,增强学校、社区及家庭间的合作,为未来生活、升学及工作做准备等方面获得一定成效。美国"放学后计划"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等方面的经验可为我国开展放学后活动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4.
小学"三点半现象"是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的产物。三点半放学,其主要目的是减轻小学生的负担,规范学校管理。"三点半难题"反映出教育改革与经济发展的不协调,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又引发了新的社会问题。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还不够成熟,安全意识薄弱,因此,三点半放学后,学生的安全问题成为最突出的问题。社会各界应致力于寻找最恰当的方法解决学生的安全问题,在"安全减负"的前提下,解决"三点半难题"。  相似文献   

5.
为了积极回应社会上的"三点半难题",长沙市廖家湾社区对此"难题"给予了解决方案——四点半课堂。"四点半课堂"是具有该社区特色的意在弥补小孩放学后与家长下班前的时间差,笔者欲通过对社区工作人员以及社区家长的实地访谈,了解这一社区机构的现状,从而掌握该社区运行此模式面临的问题,为将要实施的社区提供参考建议,更好地发挥社区在社会服务中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高海明 《教育》2013,(12):34-35
10月22日,南京市教育局发出《关于小学实行“弹性离校”办法的通知》。从11月1日起,南京升亍的小学对正常放学后按时离校确有困难的小学生,可由家长依照学校相关规定自愿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批准均可实行“弹性离校”。南京这一举措,设身处地为家长和学生考虑,受到众多家长的欢迎。但也有专家指出,此举与教育规律存在矛盾。  相似文献   

7.
农村幼儿园幼儿放学的时间一般先于社办厂的下班时间,也先于农民的收工时间。从幼儿园放学至父母下班(收工)回家的这段时间,许多孩子因家中无人而回不了家,结果有的孩子独自去爬山而滚下山坡;有的孩子去池塘边玩水而险出事故。孩子放学后的安全问题使教师和家长操心。我们认为,关心孩子安全,幼儿园和家庭都有责任。我园的做法是: 一、与家长一起做好幼儿放学后的组织工作。对小班幼儿,要求家长在农闲时按规定时间来园接孩子,农忙时由中、大班幼儿随带回家;对家庭有实际困难的幼儿延长在园时间。中、大班幼儿除因天雨道路泥泞难走外一般不接  相似文献   

8.
《云南教育》2014,(6):2-2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 2月11日是上海市愚园路第一小学开学的日子,放学后一部分学生留下来,在社区志愿者和教师的陪伴下度过一个多小时,直到家长前来接回。新学期开始,上海市教委推出做好小学生放学后看护工作的若干举措,家庭确有困雉的学生可以申请参加免费看护服务。  相似文献   

9.
杨红 《甘肃教育》2021,(4):21-23
新时代小学生课后多样化服务体系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生在放学以后,由于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学生个人等因素影响,为提高小学生素质、促进能力发展、消除安全隐患而提出。“社会忙、家长忙”直接影响到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小学生课后安全和教育是整个社会所忧虑的问题。构建新时代小学生课后多样化服务体系,有助于解决“放学后难题”。文章在准确界定新时代小学生课后多样化服务体系构建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路径,并对新时代小学生课后多样化服务体系构建的研究和实施效果进行了调整。  相似文献   

10.
据海外媒体报道,由于儿童在校上课期间有老师的教导与照管,因此家长都比较放心,但小学生放学后和入校前的管理问题却让家长十分头疼。为此,英国目前正在计划推行一种学校延上班前将孩子送到学校后,时服务的模式,鼓励学校延长全天开放时间(如设立课后托管班等),使家长们在可以下午6时再来接孩子。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教育改革过程的深入以及素质教育的实施,为学生“减负”的呼声越来越响,学生在校时间逐渐缩短,课余时间大幅度增加。因此,学生的学习负担相对减轻,他们自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多。放学后课余时间的增多,一方面为个人的充分自由发展提供了时间上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小学生放学后的课余时间也可能成为虚度光阴,消唐意志,放浪形骸的生命泥潭。因此,如何安排利用好小学生放学后的课余时间就成了摆在学校、家庭、社会面前的共同问题。本文试着从城市小学生课余时间分布的利弊,农村小学生课余时间分布的利弊以及合理分布的一些反思进行浅薄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城市小学一般在下午四点半放学.但由于小学生好动、贪玩,放学后常常不肯按时回家.从四点半到六点半这两小时的时间大多在校园或街头巷尾消磨掉了.  相似文献   

13.
一位三年级小学生整天愁眉苦脸、精神涣散、学习成绩不佳。没想到,专家开出的“药方”竟是让孩子每天放学后痛痛快快地玩上一个小时。这“方子”还真管用。这是日前从由天津市少年宫承办的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参与式培训讲座上听到的新鲜事儿。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特约培训员、心理学博士陈学锋介绍,这位三年级小学生小名叫明明,今年8岁,家长每天给孩子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放学后不是上英语课就是上钢琴课。从三年级开始,家长发现,孩子每天对学习不仅没有兴趣而且心不在焉,整天打不起精神来,学习成绩明显下降。陈学锋全面检查了孩子…  相似文献   

14.
新华社讯:一位三年级小学生整天愁眉苦脸、精神涣散、学习成绩不佳。没想到,专家开出的“药方”竟是:让孩子每天放学后痛痛快快地玩上一个小时。这“方子”还真管用。这是日前从由天津市少年宫承办的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参与式培训讲座上听到的新鲜事儿。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特约培训员、心理学博士陈学锋介绍,这位三年级小学生小名叫明明,今年8岁,家长每天给孩子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放学后不是上英语课就是上钢琴课。从三年级开始,家长发现,孩子每天对学习不仅没有兴趣甚至充满厌恶,学琴时也心不在焉,整天打不起精神来,学习成绩明…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了旧僵化模式约束生产力发展的重大矛盾,但随着旧矛盾的逐步解决,社会的矛盾系统也就开始新的变动,新的深层次的矛盾必然表现出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利益差别反差距扩大的矛盾。社会由人组成,人由现实利益而划分为不同群体因此,社会是由不同利益群体组成的社会。在阶级对抗的社会中,不同利益群体的划分,集中地表现为不同阶级之间的对立;当剥削阶级作为阶级业已消灭之后,我们已习惯于把社会主义社会的人们区分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三大集团,这实际上是对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6.
放学后教育不是用来"看、管"学生的,应该通过系统研究进行合理化的制度设计,使放学后教育真正体现特色。"三点半"问题让课后服务引起社会的广泛讨论。讨论内容聚焦在:我国中小学放学后教育制度是否可行?应由哪些部门怎样实施?其次,放学后教育的功能应该如何定位?例如,一些观点认为在校外补习屡禁不止的情况下,学校可向学生提供有针对性、价格低、高质量的学业辅导来缓解学生的经济和学业压力。  相似文献   

17.
“学生430素质营”(以下简称“素质营”)是成都市成华区为解决学校放学后、家长下班前学生失管失教“真空”而全新推出的社会管理模式。“素质营”把每天下午4点30分后的1个多小时,打造为成华区素质教育时间,为放学后的孩子提供了义一个素质教育课堂。“素质营”是普惠性、  相似文献   

18.
“三点半难题”一直是双职工家长的痛点和社会的讨论焦点。研究表明,“5+2”课后服务在经济、师资、安全、时间、亲子关系等方面存在优势,能有效解决“三点半难题”,但也存在缺乏个性化授课、社会参与度低、教师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可通过完善宏观指导政策、优化资源分布、增加内容多元化、建立公开透明的收费制度等策略优化“5+2”课后服务。  相似文献   

19.
据新华社报道,一位三年级小学生整天愁眉苦脸、精神涣散、学习成绩不佳。没想到,心理学专家开出的“药方”竟然是:让孩子每天放学后痛痛快快地玩上一个小时。这个“方子”还真管用。这是记者日前从由天津市少年宫承办的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参与式培训讲座上听到的新鲜事儿。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特约培训员、心理学博士陈学锋介绍,这位三年级小学生小名叫明明,今年8岁,家长每天给孩子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放学后不是上英语课就是上钢琴课。从三年级开始,家长发现孩子每天对学习不仅没有兴趣甚至充满厌恶,学琴时也心不在焉,整天打不起…  相似文献   

20.
庐隐小说的思想主流是揭示理智与情感的矛盾,这种矛盾表现在作品的主人公个人理想追求与冷酷的社会现实的矛盾之中,还表现在作品人物对爱情的执着与封建意识浓厚的矛盾上面。其思想主流形成的原因是作者坎坷而充满悲喜的人生经历,以及黑暗而多变的社会现实的影响,而这种“理智与情感的矛盾”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和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