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质量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生心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遗憾的是,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艺术还远远没有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足够重视。阅读教学中还存在大量的低效、无效提问现象。如有相当多的教师忽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提问数量过多,使学生忙于应付,无暇深思;有的提问流于形式,用个别优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还有不少教师在课堂上喜欢提出“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之类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形成学生思维的虚假活跃,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学生深入的思维活动。凡此种种,对引导学生潜心会文、深入思考均无益处。那么,精当的问题从哪里来?  相似文献   

2.
教师的课堂执教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益。很多时候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被列在课堂执教能力的首位。因为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以激起他们探究问题的欲望,从而提高听课效率。然而很多教师对“提问”有着诸多误解,缺少理性的思考,导致“提问”行为随意性大,无效问题多,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课堂教学以“问答式教学法”为主的今天,教师的提问经常会出现这些问题:问题琐碎,杂乱;问题或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甚至偏题。学生要么无需思考,要么无所适从;由此,学生感到一直被老师被动提问,有时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形成故意不思考、不回答老师提问的逆反情绪。教师放不开手脚,对教案是“步步为营”。  相似文献   

4.
部分教师认为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提问,就是启发式教学了。其实不尽然,我们认为提问主要作用是调动学生积极地思维,养成敏捷思考,迅速回答问题的习惯,有利于掌握知识。大量的事实证明,学生的许多创造性活动都是通过教师提出的适宜问题引导出来的,以往我们对此重视不够。在课堂教学的提问中常发生以下几种不良情况: 1、提问的随意性 提问的目的不明确。该问什么,要问谁,怎样问,为什么要问,事先没有考虑好,临时信口开河地提出几个问题,往往不是太难了就是太容易了。问题提得难了,就不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理解水平,每次提问只限于教师和少数几个学生之间的思维活动,而大多数学生处于消极状态,提问收不到预期效果;反之,若教师提出的问题太容易了,学生根本用不着动脑筋,都可以正确地回答,这样的提问在课堂教学中也起不到良好作用。 2、提问的机械性 部份教师在提问中伴有大量的不规范的口头语,讲述了几句便机械地随口发问:“懂不懂啊?”、“会不会啊?”、“能不能算啊?”学生应答的便是“懂了……,会了……”表面看来教师问得起劲,学生答得有力,真可谓是双边活动频繁而又热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家认为:“思维从疑问而始。”由问题而进行思考,由思考而提出问题,是青少年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特征。随着把培养思维、开发智力作为教育目标以来,课堂提问的优化设计已作为一门专门的教学艺术,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教育家的重视。日本的课堂提问研究者认为,提问可分成“重要的提问”和“徒劳的提问”两类。“重要的提问”表现在:1.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理解;2.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发展相适应;3.能诱发学生学习愿望;4.能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5.富于启发性。“徒劳的提问”表现在:1.目标不明确,零碎不系统;2.无视学生年令特征、个性差异和能力大小;3.用语不妥、意思不明;4.不给学生思考余地、没有间隔和停顿。我国的研究者也对课堂提问的优化设计作了不少精碎的论述。我们提倡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精”应精在设计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能倡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探索”新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智能。  相似文献   

6.
谈课堂提问     
查泽林 《教育艺术》2002,(12):26-26,40
设计好课堂提问 ,在教学中能变学生被动地“听”、消极地“学”为主动地“思考”、积极地“学” ,可培养学生各种思维能力及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课堂提问 ,可将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改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即教师的“教”应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而进行。课堂提问 ,也应允许学生提出问题由教师解答。一、课堂提问类型1 课前提问 :传授新知识之前 ,提出前节课重点内容问题或与新知识相关的旧知识问题 ,既起到复习巩固作用 ,又能迅速地集中学生注意力 ,使学生一上课就进入积极的思考状态 ,便于组织课堂教学或导出新的课题。2 课间提问 :新知…  相似文献   

7.
过去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的提问不注重艺术性,过于简单.比如“是不是”“好不好”“有没有”之类的提问,表面上营造了热烈的气氛,实质上流于形式,华而不实,不利于学生思维积极性的培养;有的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只偏重与结论,如“对不对”“答案是什么”而很少问“为什么”“这个问题你是不是怎么思考的”,不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而进行适当引导,使得学生的思维水平难以提高.  相似文献   

8.
李小毅 《天津教育》2023,(21):22-24
<正>课堂提问能够有效帮助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是师生互动的纽带和沟通的桥梁,有效联结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材,是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发展学生数学思维不可或缺的手段。在“双减”背景下,如何设计课堂提问环节,让问题质量更高、效果更好,启发学生的思维,是教师必须思考和深入探究的问题。一、“双减”背景下课堂提问原则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恰当、准确的提问能够引导学生明确思考方向,在数学教学中,高效的提问更是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的发展,对检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1.中学语文课堂提问现状。目前,多数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双向活动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一课堂提问重视不够、研究不深,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1粗放提问,实效不高。教师往往随意提问,甚至流水式提问而导致“满堂问”,且所提的大多是低思维度的问题,学生常可用“是”、“对”或“不是”、“不对”回答,  相似文献   

10.
梁俊飞 《中学文科》2009,(18):75-75
学生不会提问题,究其原因,与教师不会提问或不善于提问有关。教师的教学行为在不知不觉中扼杀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新课程倡导学生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因此问题教学法也得到不少教师的重视,即教师在课堂上通过问答形式来组织教学并完成教学任务。但实际上很多师生的问答都是假的,因为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比如,教师对学生“对不对啊”、“好不好啊”之类的提问,问题过浅、无需思考的提问,题意笼统、题目过大的提问等等。  相似文献   

11.
王守智 《考试周刊》2012,(75):123-123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理论性强、理论观点缜密、有些抽象的学科,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是一个“接受一反思一辩证一创新”的过程,是一个从低到高、从片面到全面的发展过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品德课不仅要打破古板说教、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还要看到学生的差异,有的放矢地因材施教,打造创新课堂,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的。一、创设课堂问题情境。强化质疑能力的培养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和基本方式。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从根本上转变学习方式。传统提问在两个方面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一是提出的问题太难,使学生无法思考或者未能为学生提供思考时间或信息引导,忽视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条件:二是提出的问题没有考虑学生的需要,使学生不思考,或者形式单一,枯燥乏味,或者过于简单,学生难以产生思考的动力。学生不想思考,不开展思考活动,就无法提高思考的水平和能力。两个方面形成恶性循环,不仅使课堂提问的积极作用不能发挥。而且难以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难以有效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就必须转变提问观念,改进提问方式,转换提问功能,使学生想思考、能思考、善思考、乐思考,从根本上转变学习方式。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因思。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为学生自主探究,能思考、善思考夯实基础。“疑”是激发思维的动力,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中把提问作为教师“质疑”的工具,只注重问题的深度、难度,而忽视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做法。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就必须转变观念。把提问由“质疑”工具变为“促进思考”的手段。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原理设“疑”,因为这些问题往往是学生没能提出而又是教学重点难点之所在的。这些问题有一定的深度,能引起学生认识思维的发散。  相似文献   

12.
1中学教学课堂提问的基本评价目前,多数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师生双向活动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课堂提问重视不够、研究不深,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粗效提问,实效不高.教师往往随意提问,甚至流水式提问而导致“满堂问”,且所提的大多是低思维度的问题,学生常可用“是”或“不是”、“对”或“不对”回答,这种看似活跃的课堂气氛,实质上是在为教师的教或板书“填补空档”服务,教学实效不高.(2)教师提问多,学生提问少,比例严重失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2对优化课堂提问意义的认识优化课堂提问,其实就是提出新的问…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问”,但问要问得到位,有些老师上课存在着不少“徒劳的提问”,主要表现在:①目的不明确;②零碎不系统;③忽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承受能力;④不给学生思考余地,没有间隔、停顿,或自问自答;⑤随口而发,最典型的莫过于那种满堂脱口而出的“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问题,学生也只是简单回答“是”、“不是”、“对”、“不对”等,课堂貌似热闹非凡,气氛活跃,实则提问和思维的质量低下,流于形式.根据自己多年教学经验浅谈一下课堂提问的到位问题.1掌握难度课堂提问,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其次针对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思维…  相似文献   

14.
课堂中没有提问,就成了死水一潭,而连珠炮式地提问,又使被提问的学生没思考的时间。教师向学生提问,如何把握时间,才能使提问变得有效呢?教师的课堂提问,应该有两个重要的停顿时间,即“第一等待时”与“第二等待时”。“第一等待时”是指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要等待一阵,不能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别的学生回答。“第二等待时”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提出 课堂提问是在精心预设基础上,依据教学情境,教师主要以口头方式表述问题,以引发学生思考与回应,并对学生的应答情况给予反馈评价的过程,是开启学生心智、促进目标达成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对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数学教学课堂提问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维进入竞技状态 ,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 ,反思我们的教学 ,课堂提问的作用发挥的远远不够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 ,缺少置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 ,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学生深入的思维活动 ,形成学生思维的虚假活泼。 2、重结论轻过程 ,提问流于形式。用优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 3、抢时间赶进度 ,不安排学生应有的思维空间。教师的问与学生的答缺少“时间差” ,导致师生思维的不同步。4、忽视对问题的精心设…  相似文献   

17.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合理性是衡量教师教学素养的重要方面,新手、专家型教师课堂提问行为的比较研究为教师教学素养的培养和专业发展提供了鲜活的参考依据。基于“教师课堂提问行为评价框架”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新手教师提问对象的选择偏局域性、集中化,专家教师则呈分散性、非定向性和不规则性;新手教师的提问内容多聚焦于描述性问题和回忆性问题,专家教师则更倾向于提解释性问题和分析性问题;新手教师多依赖于支配式的提问方式,专家教师则能有意识地进行启发式提问;新手教师对学生应答以简单反馈为主,且等待时间较短,专家教师则能有意识地对学生应答进行追问、澄清和总结,且等待时间较长。为了提高教师课堂提问的科学性与针对性,我们认为,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规避低效提问,关注高认知水平的提问内容;重视问题的启发性和导向性;规避仓促理答,重视有效反馈。  相似文献   

18.
鲍桂花 《广西教育》2012,(30):57-57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教师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启发学生思考的主要手段。笔者发现,当前,在思想品德课堂中,教师的提问存在“问题过多”、“问题过散”、“问题过散”的“三过”现象,导致课堂成了问题的堆砌,从表面上看课堂十分热闹,实则是无效的。其实,课堂提问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实施过程中有起关键作用的“度”。教师要善于把握这些“度”进行有效发问,从而让思想品德课堂更高效。  相似文献   

19.
周清阳 《教师》2013,(4):47-47
一、当前课堂提问的现状1.提问随意性较大提问是许多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常规武器”。可有不少教师课前不精心钻研教材,不能根据学生实际预设问题,上起课来,经常随意提问。这些随意性的问题,有些过于简单,学生不用思考就可随口回答;有些问题又过于深奥,使课堂出现冷场,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教学“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时,一位老师先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伏尔泰的形象之后,继续发问:“伏尔泰的形象有什么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课堂提问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了完成教和学的任务,根据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的实际,提出问题,要求学生钻研、思考,能准确的做出回答的一种教学手段。对于课堂提问,很多教师仅仅着眼于“提问”,学生的任务也只是“回答”的过程。其实,课堂提问过程是师生共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师也是通过课堂提问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目的 课堂提问追求的不仅是“巧问”,更追求的是所提出一系列问题是否形成整体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