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丹霞 《现代教学》2009,(10):74-76
新加坡为了不断提升国民竞争力,认识到教育要从小抓起,因而尤为重视小学教育。在"因材施教"等教育理念框架下,新加坡教育部从2008年起正式废除了在小学已推行多年的分流制度(主要是指小学四年级的分流,即根据学业成绩将学生分入不同学习进度的语言分流课程),这种深受好评的改革促使新加坡教育部再次抓住小学教育改革的领域,成立了“小学教育检讨与执行委员会”。  相似文献   

2.
在新加坡,社会科是15—17岁高中生的必修科目,并要举行全国性考试。但考试对于该科目来说是不适宜的,因为这一科目旨在促进参与和交往。新加坡教育部课程规划和发展司fCPDD)研制了详细的课程大纲,以及面向新加坡全体学生的社会科教科书。根据原初的课程大纲,社会科聚焦于“关于新加坡历史、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课程》2009,(6):79-80
新加坡教育部采纳了“小学教育检讨及执行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报告书里的全部建议,并将在未来10年拨款48亿元通过硬件和软件的提升,全面提高小学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4.
2006年3月,新加坡教育部制定了《育人为本——新加坡学校的灵活性与多元性》白皮书,强调“赋予华文课程更大的灵活性,使教学更能配合学生的能力和要求。”可以说“,白皮书”为新加坡中小学的华文教育绘制了一幅绚丽的蓝图。小学华文课程设置从2007年起,新加坡小学将分阶段采用新的华文单元模式,所有学生都必须修读核心单元。导入(过渡)单元及强化单元是为入学前极少接触华文或在学习核心单元方面需要额外帮助的学生而设的,目的是要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所遇到的困难。华文小学离校考试水平的设定将以核心单元为依据。与此同时,新加坡教育部也…  相似文献   

5.
在新加坡,华人占总人口的70%左右。新加坡实行双语教育政策,所有华人儿童都要学习自己的母语,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族学生也选择学习华文。2004年开始,新加坡教育部着手进行新一轮的华文课程改革。同年12月,新加坡教育部课程规划与发展署经过对中国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及教材编写情况的考察,决定与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合作,并委托人民教育出版社为新加坡小学生编写华文课程改革实验教材。这套教材于2007年1月开始在新加坡所有小学的起始年级推广使用。本期“比较与借鉴”栏目特安排刊出对这套合作教材的介绍。[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让全体小学生接受兼顾“软技能”和“硬知识”,同时重视核心价值观养成的全面教育,为他们的未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并成长为关心社会、具有独立学习能力、有自信心的优秀公民,是新加坡小学教育的改革方向。为实现这一目标,新加坡教育部要求各小学注重平衡对学生的知识传授与能力、价值观培养,并计划在课程、师资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给予全国小学更多资源支持。  相似文献   

7.
国际     
《教育》2013,(13):15
新加坡:宣布幼儿园课程新框架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教育部日前宣布最新的幼儿园课程框架,在现有的学前教育指导原则上,进一步说明幼儿园课程的明确目标,阐述幼儿在上小学一年级之前所须掌握的各项技能。改良后的框架着重于全人教育的发展,强调让幼儿在学前时期就建立自信和掌握社交技能,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处事态度。新加坡教育部两年前开始检查2003年推出的现有课程框架,在征询学前和小学教育工作者及专家建议后进行改良,详细列出六大学习范围。例如,在语文与识字学习范围,幼儿在  相似文献   

8.
在“1996/96年度国际初中生数学与科学能力调查”中,新加坡学生取得了名列第一的“金牌”名次。新加坡教育部日前在总结这项成绩时列出了“七大因素”: 一、良好的教育制度。新加坡的中央教育制度,即由一个国家机构在课程、课本、作业等方面提供指导原则,使得课程有均衡性和一致性。此外,新加坡还采取了按学习能力划分源流的分流制度,使教师能够更集中教学,并根据个别学  相似文献   

9.
2006年9月28日,新加坡教育部长兼财政部第二部长尚达曼宣布,在“因材施教”(Ability-Driven Education,直译为“能力驱动教育”)教育理念框架下,在小学推行多年的分流制度将于2008年正式取消。尚达曼部长强调,因材施教是新加坡教育成功的关键。他说,新加坡教育部将为全国小学五  相似文献   

10.
新加坡小学生念完小学三年级时,就要参加学校举办的评估考试,学校将评估结果向家长报告,指出每个学生未来可选择的教育方向,小学四年级结束时,学校首先会依学生语文(英语、母语)程度分成三级,分组学习。这四年是新加坡教育部订定的“奠基阶段”。小学五、六年级是“定向阶段”,学生毕业时得参加一项全国性的“小学离校考试”,测验学生的学习能力。根据学生能力将他们分  相似文献   

11.
一、新加坡中小学的道德教育课程 新加坡中小学的道德教育课程,二十年来变化是比较大的。五十年代末,新加坡教育部公布了中小学伦理学教学大纲。大纲的目标是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道德的涵义,例如:礼貌、诚实、坚毅和仁慈。大纲设计是为孩子们性格的发展打好基础,以便他们将来成为有自  相似文献   

12.
正据新加坡今日在线网站2014年5月23日报道,新加坡教育部长王瑞杰称,在推出"品德和公民"教育之后,新加坡教育部将重点关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改革,而解决基础教育领域出现的问题则显得更加迫切,其中包括为小学毕业考试改革扫清障碍。  相似文献   

13.
每张光盘含一位名师课堂教学实录与课后精彩报告。每盘定价50元,全套光盘为200元。为回馈教育行政部门、教研员、校长、一线教师对《新课程研究〉杂志的关心、支持与厚爱。凡订阅〈新课程研究)(上旬刊一基础教育版)1套2014年--2015年2年杂志的送光盘一张(名师课程任选):凡以学校为单位订阅2014年--2015年《新课程研究)(上旬刊一基础教育版)5套可送四大名师全套光盘:凡以县市为单位订阅2014年---2015年10套〈新课程研究〉(上旬刊--基础教育版)的送“全国小学作文教学观摩活动暨作文教学高峰论坛”全套光盘一套共8张。内容丰富精彩,可供各地小学语文教师学习、观摩、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4.
1989年3月,日本文部省颁布了新的小学教学大纲——《小学校学习指导要领》(以下简称“新大纲”)。新大纲的修订是根据187年日本学校课程审议会的报告进行的,于1992年起实行。 日本小学理科(相当于我国的小学《自然》学科)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为了使小学教育更能适应于经济发展的要求,提高教  相似文献   

15.
《广西教育》2014,(4):13-13
《中国教育报》援引新加坡教育部网站消息称.为了促进新的体育教学大纲(2014年)的实施,一套新的全面的体育课程评价标准将于2016年在新加坡所有学校实行。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参与度、身体健康程度、在不同体育活动上(如舞蹈、体操、游泳等)的表现、在体育课上所呈现的价值观与态度以及学生与家人朋友自发组织的体育活动,都将纳入对学生体育课程的评价体系中,作为学生体育课程评价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2004年,新加坡教育部设立了“华文课程与教学法检讨会”,全面检讨新加坡华文教学,针对华文教学提出实际可行的改革建议,并特别对学生华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给予重点关注。2005年,新加坡教育部推行了“少教多学”的教育政策,旨在把先前的应试灌输式教学转型为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新加坡在信息技术教育上推出了不少重大举措。l998年,新加坡教育部提出了结台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教育的规划,称为资讯科技教育总计划(The Masterplan for IT in Educatioil)。该规划认为未来技能的焦点将集中于思考、学习和交流等方面,而基于信息技术的教与学则是获取上述技能的关键途径。人力资源的开发是该计划的一个重要内容,要求每一名教师都应具备运用信息技术设备和在学生中推广新的学习策略的能力。为此新加坡教育部制定了有关的教师培训计划,国立教育学院增加了这方面的培训内容,以确保所有的毕业生具备基本的使用信息技术和资源进行教学的能力,并于1998年开始实施微型课程(microLESSONS^TM)计划,目标定位于培训教师自主构建微型课程。  相似文献   

18.
新加坡小学华文课程标准简介广州东山区教研室符明东新加坡是推行双语政策的国家,即在小学阶段并设英语和华语(中文)。新加坡教育部课程规划署,于1993年制订出《小学华文科课程标准》。编写教材者根据这一课程标准,编写课本、教师手册、补充读物,以及设计语文练...  相似文献   

19.
加强德育一直是我国教育战线的一项重大任务。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更显得十分重要。新加坡在这方面有一整套的办法,并取得了成效,值得我们借鉴。一、大纲新加坡小学德育教育的纲领性文件是由新加坡教育部课程策划署颁布的《公民与道德  相似文献   

20.
在历次的国际数学与科学评价项目TIMSS中,新加坡的中学生表现突出而一直位居前列,因而新加坡的数学教育受到各国数学教育研究者的普遍关注.教材与学生取得的成绩是分不开的,所以出现了“美国的一些学校同时直接采用新加坡的教材”(当然在具体使用中遇到一些挑战).关于新加坡的数学教材——《New Mathematics Counts》(新加坡教育部审定,Tay Choon Hong,Mark Riddington,Martin Grier编著,2002年起使用),一些学者做过介绍,但细读这套教材,笔者发现,还真有一些新的看点值得我们学习或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