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语文教材中神话占有一定比例,在思索与探索中,我们应立足语用,挖掘语用点,积极搭建语言训练的平台,找寻语用策略,在言语的理解感悟、积累的同时内化语言,运用语言,让文本言语得以增值,让言语技能得到提升,促进小学生的语言发展,把神话阅读课打造成学生语用语言实践课。  相似文献   

2.
杨忠丽 《成才之路》2014,(16):77-78
语用智慧,语言素养中听说读写的运用经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切身经历语言实践运用的过程,学生才能真正获取言语表达的内蕴,生长的体验,实践的规律和语用的经验,才能真正获取自主表达的口语智慧。不管是学生语言表达的生长过程,还是最终的言语表达的结果,学生的口语表达智慧的形成与发展,都是教师语用教学形成的重要标尺。  相似文献   

3.
正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提高学生语言实践的能力。然而不少教师在学生还没有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时就指导学生展开言语实践,围绕写作知识和技法展开学习。这样的言语实践缺乏特定的语用背景,所以不少学生很难真正提高自己的语用能力。教师可以将阅读教学与言语实践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反复涵泳、对比朗读、实践应用中逐步提高言语实践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选入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经典之作,是进行语言实践的最好范本。在教学中,教师应增强语用意识,依据文本内容,挖掘言语增值点,落实言语积累;破解言语形式,挖掘读写结合点,学习言语表达;强化文体意识,关注语用核心点,提升言语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言语智慧,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别对三个语言水平层次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在用目的语表达拒绝言语时所产生的语用迁移进行了考察。其目的在于证明语用迁移存在于不同语言水平英语学习者的拒绝言语行为中,并查明语言水平对语用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语用迁移确实存在于不同语言水平英语学习者的拒绝言语行为中,而且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发生语用迁移的情况更多。  相似文献   

6.
观点     
正《语文建设》2014年第3期荣维东《建立语用目标,构建语文教育新体系》语文教育的种种问题表面看是教学问题,实质是课程问题,尤其是背后所依据的语言观和语言学基础。有什么样的语言观,就有什么样的语文教育。我国的语文教育改革要取得突破,必须从更新语言观,构建语用教育理论体系开始。语文教育要构建"言语——语言——语用"的开放而有活力的语用实践循环圈。只有立足语用理论,以语用能力为核心,以语用知识为内容,以语用实践为途径,以培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将语用实践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在实践层面,教师由于理念认知的偏差常常造成语用实践策略的偏颇。要促进学生言语生命的有效发展,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即紧贴语言,设置切实的语用活动;多重甄别,遴选有效的语用内容;和谐共生,兼顾多维的语用形式。  相似文献   

8.
在人们日常交际中,语用模糊现象随处可见,伴随着我们的言语活动。这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语言策略。从委婉语出发来窥探言语交际中的语用模糊现象和语用功能具有一定代表性。研究发现语言的模糊性具有积极的语用功能,能够合适得体地实现语言策略,在交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陶滢冰 《海外英语》2013,(16):257-259
在人们日常交际中,语用模糊现象随处可见,伴随着我们的言语活动。这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语言策略。从委婉语出发来窥探言语交际中的语用模糊现象和语用功能具有一定代表性。研究发现语言的模糊性具有积极的语用功能,能够合适得体地实现语言策略,在交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语用失误是指跨文化言语交际的语用个体由于缺乏相关文化、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社会习俗等方面的知识而导致的交际不能顺利完成的现象。以顺应理论为框架,以语言顺应理论下的语言结构顺应为视角,深入分析英语语用规则及其在言语行为中的体现与汉语语用规则及其在言语行为中的体现,进一步探讨语用规则和语用失误之间的关系,以求寻找言语行为语用失误发生原因的内在途径。  相似文献   

11.
语用模糊是对模糊言语作出解释。此模糊言语既可表现为模糊语言,也可表现为非模糊语言。本文从模糊词语产生语用模糊,模糊词语的精确表达及非模糊词语的语用模糊三个方面,探讨了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指出语用模糊的范畴进一步扩大,学界对语用模糊的定义、具有不完整性。  相似文献   

12.
教师应以“致用”理念为指导,立足课堂教学,研制学段“语用”教学目标,选择“语用”教学内容,构建“语用”课堂教学基本课型,引导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积累语言、建构语言、运用语言;同时拓展课外知识,拓宽语言运用的时间和空间,创新语文实践活动途径和方式,开展“全域性”“全人化”的“语用”实践活动,通过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创设具体的语言运用情境,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主动积累、梳理、整合,掌握语言文字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根据语境的需要加以规范、恰当、个性地运用,并能凭借已有的言语活动经验进行阅读,从中获得信息、学得知识、提升能力、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3.
基于语用课程观,阅读教学需关注文本独特的言语现象、言语形式、言语意蕴。教学环节的推进,应关注言语实践点,搭建起立体丰富的听、说、读、写、思的语言运用平台,最终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非言语性语用失误在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的因素中占有很大比例,主要包括体态语语用失误、副语言语用失误、客体语语用失误和环境语语用失误。体态语是非言语交际中使用广泛、种类繁多,且与言语交际最为关联的肢体语言,因此,本文主要以Geert Hofstede的文化维度为参考基点,对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语用失误进行典型案例分析,以引起广大外语学习者对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视,最大限度减少跨文化交际失败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的颁布,语言建构与运用成为语文课程的核心。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内在逻辑包括掌握语音、语义、语形,积累言语材料;疏通语理,发现语言规律;形成语感,创生言语行为。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落实路径是:在言语实践场中发展言语智能;在思维发展与提升中提升语用能力;在审美鉴赏与创造中萃取语言的生命感;在文化传承与建构中加深对语言运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言语风格思想是刘勰《文心雕龙》语用思想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文心雕龙?体性》篇是刘勰论言语风格的专篇,“体”即言语风格,“性”则指语用主体的情性。刘勰的言语风格思想涉及言语风格的决定要素--语用主体的情性、言语风格的构成要素--意义内容和语言形式、言语风格的养成以及言语风格的外化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试论句子的语用成分黄德玉句子的语用成分是相对于句子的句法成分而言的。严格地说,句子有语言的句子和言语的句子之分:语言的句子是静态的,只有句法成分;言语的句子是动态的,不仅有句法成分,而且有语用成分。句子既是语言的基本运用单位,为了弄清它的内部结构规律...  相似文献   

18.
言语交际中处处有逻辑,言语交际中的逻辑现象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语言逻辑是自然语言及其使用的逻辑,而言语交际的实质就是人们对自然语言的具体使用,那么,语言逻辑研究的也就是人们言语交际中的逻辑问题。可见,学好逻辑有助于言语交际;同样,语用学是专门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学问,语用研究必然要研究语言逻辑。因此,学好逻辑也有助于进行语用研究。  相似文献   

19.
通过综述国内跨文化语用学领域关于言语行为的部分研究,说明我国学习者与本族语者在言语行为实施和言语行为理解两方面的语用系统是不同的。讨论造成这种差异的四个主要原因:推理能力欠缺、语用负迁移、泛化、教材中语用指导不足,并从语言能力、课堂教学和语用意识等方面提出了语用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20.
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是学生言语生命的重要范畴,更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标尺。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强化学生的语文语用能力,实现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增值。提出关注言语形式,在仿写中提升语用能力;汲取言语材料,在置换中提升语用能力;依托文本信息,在创作中提高语用能力;感知写作方法,在迁移中提升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