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古人有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其中的“疑”字,是觉悟和长进的根本。设疑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意识的提问,引起学生答疑解惑的思维目的,从而获得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设疑-研讨”教学模式,并运用于中学化学教学中,通过设疑、讨论、总结和评价四步教学法、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4.
课堂设疑四忌设疑,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帮助学生获取知识有积极作用。但设疑如果缺乏层次性、启发性、针对性、系统性,就会失去应有的价值。所以,课堂设疑有四忌。1.忌深而难设计的问题过深,会使学生望“疑”兴叹,失去信心。应设计一些略高于...  相似文献   

5.
课堂设疑,是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究理致知的一种重要手段。特别是当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时候,使用设疑的方法,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设疑的时机从教育心理学来说,“注意”是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开端。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听课不可能自始至终地保持旺盛的注意力。一般来说,上课之初1~5分钟,学生思想不集中,注意力分散,甚至有的学生尚未做好上课准备。教师要通过组织教学的过程安定课堂秩序,及时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此后20分钟左右,学生注意力最集中,即处于所谓高度紧张的注意状态。随着时间的推…  相似文献   

6.
学则需疑,在学习过程中,有怀疑才会去思索,有思考才会进一步学习,然后才会有所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应带有主导作用,为释疑而教;学生的学应带有主动性,要带疑而学,这样,才能教有所获,学有所成。一、带疑而学中养成预习的习惯。新课改的最显著特征是转变学习方式,转变学习方式从根本上说就是从传统的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就是把学习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发现者、探究者。为了使预习能真正落到实处,教师就必须布置一些要开动“机器”才能完成的思考题。如教《孔乙己》时,教师可先布置学生思考三个大问…  相似文献   

7.
课堂上设疑是给学生揭示矛盾,让学生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受到教育。恰当的设疑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好的设疑,要富有启发性。比如,让学生给《松鼠》一文分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按下面四种不同要求来对待。第一种:教师把段意总结好,让学生按段  相似文献   

8.
从心理学、认识论及动机理论三方面论述了设疑的功能,讨论设疑原则中已知和未知相结合原则、难度适中与化难为易相结合原则、启发性和探究性相结合原则、直观性原则的具体要求,概括了设疑的方法类型及手段。列举了一定量的实例应用,力求指导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9.
课堂提问简单地来讲就是由教学目标所决定的有目的、有计划的一种教学手段.数学课堂提问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是学生积极思维得以激发的动力,是信息反馈与信息输入的纽带,是师生产生情感共鸣与沟通思想认识的桥梁.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应对课堂提问的效能引起应有的重视.由于提问的艺术与提问的方法变化繁多且因人而异,所以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切实的立足在数学教学现状,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特点,积极地探寻出多种多样切实可行的提问策略,并且以课堂问题的设计作为课堂教学开展的切人点,以此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学生学习过程的“再创造”,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及提高.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要求老师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效率,而设疑就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环节。教师若能把一些教学问题转化为一些有趣的,学生既不能轻易解决,又不过于繁难的数学问题,能把学生带到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学贵有疑,疑则有进”。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说过:“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心理学认为:激发是使个体在某种内部和外部刺激的影响下,始终维持兴奋状态的心理过程。质疑即提出疑难问题。激发学生质疑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可以启发思维、发展智力;可以反馈评价,调控教师的教学;也可以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扩大思维广度,提高思维层次。本文试以地理教学为例论述设疑教学、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几条途径。  相似文献   

12.
探究式教学是设置疑问引发学生思考,促成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收获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培育学生实践、探究、创新能力,是新课改所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本文结合高中生物教学实验,为其提供材料进行探究,设置疑问引发探究,探讨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措施。  相似文献   

13.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认为质疑是学生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的起点。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疑,制造悬念,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状态,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今年,笔者在全县掀起以“五疑”模式为主题的课改的热潮中,  相似文献   

14.
<正>学习数学有利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需要学生勤于思考,勤于实践.一节课上得好不好,并不是看老师讲的知识点多不多,而应视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所学的内容有没有进一步思考,有没有更深入地理解.如果把学生的大脑比作一池平静的池水,那么在课堂上教师设置的富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疑问就像投入池水中的一粒  相似文献   

15.
<正>学习数学有利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需要学生勤于思考,勤于实践.一节课上得好不好,并不是看老师讲的知识点多不多,而应视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所学的内容有没有进一步思考,有没有更深入地理解.如果把学生的大脑比作一池平静的池水,那么在课堂上教师设置的富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疑问就像投入池水中的一粒  相似文献   

16.
数学教学是师生共同设疑、释疑的过程。设疑是教师的重要.教学手段,它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成为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设疑用得好,能激活课堂,启迪学生的心智,激发学生主动去思维、去探索,能使课堂产生更好的“效益”。那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设疑呢?  相似文献   

17.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度地精心设疑,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开拓学生思维。实践证明,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设疑激思,引起认知冲突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重要前提。"疑是知之始",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所以,精心的适时适度的设疑"拓路",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而且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从设疑的方法、时机、类型方式的选择等方面来为数学课堂"拓路"。  相似文献   

18.
说“设疑”     
为了使课上得具体生动、妙趣横生,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中常采用“设疑”。所谓“设疑”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人为地设置“疑点”。“设疑”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提问,它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回答。而是设法造成学生思维上的“悬念”,使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以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强烈欲望。  相似文献   

19.
一、“设疑讨论法”教学的一般程序设疑讨论课,一般采用四个环节:“预习阅读”—“设置疑问”—“展开讨论”—“总结归纳”。 1.“预习阅读”。自己阅读明确:(1)重点、要点、结论;(2)结论成立的依据及条件;(3)物理现象的一般表述方式和物理问题的一般处理方法;(4)发现的疑难问题……等。 2.设疑。围绕本节教学目的提出疑难问题。 3.讨论。进行的方式是全班自由举手发言或4~6人一组。先组内讨论。后推出代表发言。  相似文献   

20.
陈燕 《考试》2009,(3):91-91
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设疑”是体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通过实践中的问答、讨论、比较、实验及联系生活实际提问等方法,设疑能够引发学生积极地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收到优质的课堂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