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东北一家市级电视台的记者.两次赴四川沱江采制专题.攀谈中获知她操持着一档栏目叫《回家》。我问其收视率如何.算不算品牌栏目?老百姓买不买账?她有点语塞并略显尴尬。我说,你回家吧,只有你先回了家,节目才能回家,只有在你们辖区和频道覆盖范围内重新定位,谋划选题,节目或许能够柳暗花明。  相似文献   

2.
邓拓(1912.2-1966.5),福建闽侯(今福州)人,我国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政治家、历史学家、诗人和杂文作家.原名邓子健,曾用名邓拓洲,笔名邓君特、邓云特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拟通过对邓拓本人的研究及对《燕山夜话》的研读,论述邓拓和《燕山夜话》诠释的副刊理念,提出“副刊是新闻与文学的结合”这一观点,并通过引证对这一观点进行基本阐述。  相似文献   

4.
张暄 《新闻世界》2011,(5):140-141
邓拓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无产阶级报人,主编过《晋察冀日报》、《人民日报》、《前线》等报刊,提出过很多有价值的新闻思想。《燕山夜话》是他应《北京晚报》之邀开设的知识性杂文专栏,后汇编成册。它虽不是新闻,但却体现着邓拓先生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即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联系群众和用丰富的知识去办报。  相似文献   

5.
邓拓是我国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又是一位历史学家.邓拓将史学家所拥有的史才、史德和史识潜移默化于新闻工作之中,形成了独特的史家办报风格:"新闻工作就是治当代史"是邓拓始终贯穿的办报思路,"敢讲真话"是邓拓办报的显著特色,在报纸评论中融入史识是邓拓的办报特长.  相似文献   

6.
鲁泽 《军事记者》2013,(10):66-67
"有两类"记者,一类像鹰,他们飞得高,看得广,看中了目标,直扑下来,一下子就抓住了新鲜的问题;另一类却像南方一种叫做"长脖子老等"的水鸟,它们老是站在河边,只等流到嘴边的现成的东西。 上面这段话是邓拓说的。他还强调记者"应该学习做雄鹰,而不能做‘长脖子老等’。"凡是了解邓拓生平的人,都会认可他是雄鹰型记者。邓拓读过大学,但他学的不是新闻专业,他26岁担任《晋察冀日报》(前身为《抗战日报》)社长兼总编辑,带领同事一手拿枪一手拿笔,常常周旋在敌我战场夹缝中办报。  相似文献   

7.
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决定在全党进行一次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以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为内容的整风运动。在整风运动中,由邓拓主政的《人民日报》“按兵不动”,受到了中央领导十分严厉的批评,邓拓也因此由《人民日报》调到北京市委工作。  相似文献   

8.
宋朋燕  李福君 《兰台世界》2013,(25):151-152
邓拓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历史学家。本文从邓拓的档案工作经历入手,描述了历史档案对其学术研究的影响,并用哲学观点分析了邓拓的档案情缘。  相似文献   

9.
人民日报是老邓最喜欢的地方,也是我最热爱的地方,因为那是我们俩并肩战斗的地方。是我们的“娘家”。  相似文献   

10.
<老百姓>是<晋察冀日报>(含<抗敌报>)副刊中出版较早、时间最长、读者面最广的通俗性副刊.它创刊于1938年11月21日,到1942年7月21日结束,前后共刊出109期.担任其主编的先后有陈春森、仓夷、张正光、曾易.  相似文献   

11.
于洪海 《新闻窗》2007,(1):99-100
《燕山夜话》的作者邓拓同志,1912年出生于福建闽侯(今福州市)一个旧知识分子家庭。他从小就酷爱文学艺术,十八岁时参加了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从事革命活动。1937年到达解放区后,历任《晋察冀日报》社长,晋察冀新华总分社社长。解放后先后任《人民日报》社长、总编辑和北京市委文教书记等职。1966年文化大革命被迫害至死。  相似文献   

12.
邓拓的报刊出版思想体现在以实事求是、反映民众内容作为报刊出版的价值根本,在立足群众、坚持党性的土壤中挖掘报纸的思想性,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探索报刊报道的策略与艺术.这一价值观对于指导新时期的编辑出版工作,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钱江 《新闻与写作》2006,3(7):24-26
“笔走龙蛇二十年,分明非梦又非烟。”是1959年邓拓离开人民日报时念的一首律诗。这里所指的“二十年”,当是在晋察冀日报与人民日报工作的两个十年。这两个十年,邓拓都身居要职:他分别任晋察冀日报社长兼总编辑、人民日报社长兼总编辑。[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邓拓是1949年8月间来到人民日报的。他来了以后,从9月开始上夜班、看大样。邓拓在《人民日报》的事业就这样开始了。在《人民日报》的创建和发展历史上,他的贡献是永远不会磨灭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张洁 《青年记者》2009,(22):89-90
邓拓(1912年~1966年)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在主持北京市委理论刊物《前线》期间,他在《北京晚报》副刊《五色土》上开设杂文专栏《燕山夜话》。  相似文献   

16.
这事发生在河北省武安市。“彭市长,你别往正门走,有一群上访的人正堵在那里。”“那我从哪儿走?”“后门。”“后门要是也堵了呢?”工作人员被问得哑口无言。只见彭市长直接走到上访群众中间,提高嗓门喊道:“我是彭学增。大家要反映什么问题,请说吧!如果时间短,我就地答复;如果时间长,请大家先回去,留下几个代表到我办公室来。”上访群众听了市长这番话,憋在心里的气消了一半。围得水泄不通的大门顷刻间畅通了……相信这个群众上访的场面会有很多人曾经目睹或者有所耳闻。但是,只有一个人,用“心”把它记了下来。另一件事发生在河北省易县…  相似文献   

17.
《老百姓》是《晋察冀日报》(含《抗敌报》副刊中出版较早、时间较长、读者面最广的通俗性副刊。它创刊于1938年11月21日,到1942年7月21日结束,前后共刊出109期。担任其主编的先后有陈春森、仓夷、张正光、曾易。《老百姓》副刊是“运用群众形式反映群众内容的一次成功尝试。”就这个副刊而言,具有较强的受众意识——即充分关注读者的特点和需求,做到“办报为大众、办报靠大众”  相似文献   

18.
《燕山夜话》作为出版界的一个精品是普通读者的共识。作者在他的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渊博的历史知识、成熟的政治远见和娓娓道来、深入浅出的文风,成为杂文界的骄傲。我们拨开大量的装帧华丽、立论新潮的文化出版物,重新拣出原汁原味的《邓拓散文》(人民日报出版社,1980年版),发现它的真知酌见对于我们端正对一些艺术问题的基本认识,对于报纸建立与倡导一种好的文风,对于巩固和发扬民族的传统文化,对于创立与形成适应现代化发展的新文化,都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健笔终存天地间":论邓拓与书生办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57年和1958年,毛泽东两次对邓拓和<人民日报>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指斥邓拓为"书生办报".因为在毛泽东看来,"书生办报"和他在此时期所认可的"政治家办报"出现了相悖.本文清理了"书生办报的内涵"、"邓拓书生办报的发展"和"对邓拓书生办报的沉思",指出邓拓的书生办报的内核是强烈的责任感、求真精神、为民立言意识和理想情怀,并肯定了邓拓书生办报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眼于邓拓担任《晋察冀日报》总编辑时期的新闻实践,归纳、提炼邓拓早期的办报经验,阐述这些经验对当今新闻工作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