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尹梓先 《考试周刊》2014,(29):22-22
<正>20世纪油画开始在中国大地上传播、发展,这是一个艰辛而且漫长的历史过程,在滚滚历史洪流中,这段历史是值得我们研究和回味的。对20世纪油画的发展的研究,可以通过它的发展历史、思想、观念、风格、技法了解几代油画家们对西方油画的理解、认识,创作方法和思想观念上都有深深的历史烙印。评价和研究这个发展过程应该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下面,笔者就20世纪中国油画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以供同行参考。一、洋画运动"洋务运动"使得有识之士对西方文化引进进行了全面的  相似文献   

2.
李芸  尹国安 《新高考》2010,(3):43-43
一、西方传教士是如何来华的 传教士来华一般来说是从明清时期开始的,如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等,但后来雍正下令禁止传教士来华。大规模来华则是从晚清开始的,有三个关键性的年份:1844年、1860年、1901年。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多以工笔、写意为主,尤以写意为尚。西方油画艺术最早传入中国是在清朝雍正年间,传教士郎世宁来到中国,也带来了西方的油画。在多年寓居中国的日子里,郎世宁结合西方油画艺术与中国古典绘画的优点,创造性地完成了新的艺术形式,堪称中国古典艺术与西方艺术的第一次汇合。在20世纪的中国艺术史中,同样有一段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水乳  相似文献   

4.
西方油画风景与中国传统山水画艺术在绘画题材、构图、透视、笔墨、色彩等方面,有着不同的审美情趣和迥异的表现方法中国传统山水画尚“意”,重视物象内在精神和作者主观情感的表现,是一种人格化的自然,带有主观表现主义的特征;西方风景油画重“理”,以客观再现自然风案为目的.可称为自然的人化西方人通过对风景油画的描绘采实现对客观世界物理形式和谐的把握,在理想的视觉形式中寄托主体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中国人通过山水画艺术来彰显自身的心理和谐.实现理想人格的塑造和人与自然的心灵沟通西方油画风景与中国传统山水画艺术虽然都是以自然景观作为表现对象,结果却是大相径庭这种差异性之所以产生,究其原因是由于两种绘画体系所接受的文化、哲学思想及审美趣味的不同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油画民族化”一直是中国油画界争论不休的问题,随着2004年“中国当代油画发展的民族化道路”座谈会的召开和2005年的中国意象油画展的举办。有关“油画民族化”的争论再起波澜。检视这些争论.可以看出“油画民族化”是在特定的文化政治背景和社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它内在和外在成因.在当时有它积极而深远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6.
沈泓 《文教资料》2013,(1):52-53
中国传统山水画与油画风景是中西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画坛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作为中西方两种不同类型的绘画艺术形式,表现对象都是以自然景观为主,但绘画形式却因为两种不同的审美理念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7.
1949年新中国成立伊始,安徽对各类职业学校整顿、改造,使之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1956~1966年间,安徽的教育在改革中不断前进,取得了相当成就,而职业教育也是成就显著."文化大革命"期间,安徽的职业教育十分残破.改革开放以来,安徽采取多种措施发展职业教育,从而职业教育得到大发展.  相似文献   

8.
19、20世纪之交,美国社会的妇女意识与来华传教士的中国妇女观有着密切关系,美国传教士的妇女研究著作成为当时中国妇女观察的重要组成部分。受西方中心论的影响,传教士对中国妇女的观察具有负面、灰色的特点。受时代所限,父权制理论的桎梏也使其对中国妇女的观察具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中国现代主义诗潮概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现代主义诗潮有清晰的运动轨迹,它在每个时段里都信守着自己的走向,同时又都注重内视性、纯粹性、向现实主义归依;它不仅来自现实土壤的艰难的孕育 ,更是融会古典诗歌与西方现代派诗歌后产生的文学现象;它虽然命运不佳,但是其存在本身已经证明了人与文的双重自觉,其内在把握世界的思维方式折射了20世纪时代风云的变幻 ,其形式感和创新意识提高了新诗的艺术品位,其从纯到不纯的位移,丰富、深化了现实主义艺术内涵,充满了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国 2 0世纪文学史上有三次崛起 ,但始终未能形成主潮。本文通过溯寻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轨迹 ,试图探求到现代主义文学这一发展特点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1.
面对西方当代艺术的冲击,当代中国油画面临着困境和发展机遇。振兴中国油画、振兴民族艺术成了中国艺术界的共同心声。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多以工笔、写意为主,尤以写意为尚。西方油画艺术最早传人中国是在清朝雍正年间,传教士郎世宁来到中国,也带来了西方的油画。在多年寓居中国的日子里,郎世宁结合西方油画艺术与中国古典绘画的优点,创造性地完成了新的艺术形式,堪称中国古典艺术与西方艺术的第一次汇合。  相似文献   

13.
文章主要介绍了中国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历史,回顾了我国社会语言学的起步和发展,描述了20世纪中国社会语言学概况,最后梳理了当时中国社会语言学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由于特定的历史情势,20世纪中国新诗与政治之间有着“不解之缘”和难以“割舍”的纠缠关系.在不同时期,这种关系显现出并不相同的面貌、特征和取向.本文着眼于20世纪新诗进程,并没有全面论述新诗与政治之间的复杂纠缠,只是从二者发生关联的“缝隙”处,探讨政治之作用于新诗创作及发展的“另类”风景,新诗对于政治影响表现出的“异质性”特征:革命诗歌的幽婉情调、现代主义的政治内蕴、政治抒情诗的“异质性”、“叛逆”诗学的政治特点、底层写作的政治性限度与可能等.  相似文献   

15.
意象油画在中国经过几代油画家们的不懈努力,形成了具有东方情调、珍视神韵的中国"意象油画".它经历了早期、中期与晚期的不同发展阶段.加上艺术家们两次大规模的出国求学,吸收了西方油画诸流派偏重形质的营养,把中西艺术巧妙地结合起来,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山水画与西方的写实风景油画对画面空间的构建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表述,它们构建了两种不同类型的画面空间,体现出不同的情感特点,它们在画面空间的构建方式上的差别集中表现为透视的运用、画面色彩的表现、形体的塑造、虚实的处理这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西方对20世纪上半期中国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的直接研究、整体研究很少,其相关性研究散见于其他专题研究之中。分析西方与此关联的论著,可以看到20世纪上半期中国城市数量与城市人口在不断增加,城市内部的现代性在逐渐扩散。然而与此同时,也能感知到在这一过程中,人口城市化所带来的"城市病"以及城市现代化发展的不足。总体看来,20世纪上半期中国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的发展都是非常有限的。  相似文献   

18.
刘杰  朱霞 《文教资料》2013,(27):49-50
西方学者关于中国思维的研究一直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课题,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几乎伴随着整个汉学的发展历程.但在20世纪对于语言与思维的研究热潮来临之前,西方关于中国思维的研究成果只零星地散落于各种关于中国语言、文化、宗教的概述之中,至今没有学者对其进行梳理.作者认为,20世纪之前,西方的一些传教士及语言学家、人类学对于中国人的语言与思维的探讨对后来的一大批从事中国学研究的人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试图罗列从事这一研究的代表性学者及其观点,为后来的学者如葛兰言、李约瑟、葛瑞汉、赫大维、安乐哲等人的思想发展找到一个起点.  相似文献   

19.
从20世纪初至今我国教育改革历经百年,期间出现过"两个黄金时期",掀起了"两个高潮",在教育制度、学校教育、教育宗旨、教育体制等方面均进行了持续且深入的改革,呈现出外发性、复杂性、差异性等基本特征.百年教育改革,积累了诸多历史经验,如,社会需求是推动教育改革的动力,相对宽松的政治文化环境是改革成功的保障,只有政府主导、民间参与、上下互动,才能取得成效等;也有不少教训,如,改革的目的和任务不明确,改革未能统筹兼顾,只注重实用性、忽略全面性等.  相似文献   

20.
1.“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求真理……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孙中山向西方寻求的真理是指在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