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曾柱 《培训与研究》2006,23(9):12-14
语言学上对“鬼”、“神”、“妖魔”、“上帝”这一类非现实词的词义谈得比较少。本文通过对20世纪60年代初至90年代语言学上关于非现实词词义研究作综述后,认为语言学学者在研究非现实词词义这一问题上分为两大派别:一方认为非现实词词义有所谓而无所指;另一方认为非现实词词义有所谓也有所指。  相似文献   

2.
词义与概念之间的关系问题,是语言学中最重要、最复杂的问题之一,同时也是语言学中争论最多的理论问题之一。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对词义与概念之间的关系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仍有深入讨论的必要。  相似文献   

3.
模糊语言学研究在我国方兴未艾,有一些问题尚待解决,本基于查德的模糊集合论,提出模糊词义的定义,即词的标志范圈界限不明确,并从主客体与语言符号三方互动、词义的本质、语言与思堆的关系、言语交际的需要几方面进一步分析词义模糊性的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4.
语音与词义的关系问题,是普通语言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词是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整体,没有意义的声音是自然的声音,不是语音,不跟声音相联系的词义也是不存在的。声音是词的物质外壳,意义是词的内容。语音与词义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古汉语语音与词义的关系问题,古汉语学者一直来都有所注意。早在汉代就有象刘熙的  相似文献   

5.
我们进行语言学的研究 ,既要学习和借鉴国外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 ,也要继承、运用并进一步发展我国传统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 ,而后者在我们的语言学研究中则是更为突出、更为重要的。就当代汉语词汇学的研究而言 ,我们就既要学习和借鉴国外词汇学的研究成果 ,也更要重视与我国的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和汉语史的研究相结合。这是因为 ,我们在研究词汇 ,特别是研究词义 ,以及研究汉语词的形成、发展、演变规律的时候 ,需要密切联系汉字的形、音、义和汉语的词义训诂。只有这样 ,才能把汉语词汇的研究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6.
运用认知语言学分析词义演变过程中引起心理突显的原因,推测其演变的类型.其研究意义为:通过词义在共时层面之间的认知联系可构拟词义的历时发展脉络;植物类词义演变有扩大占优势的倾向;待定项可从认知角度寻找研究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7.
分别从文字学和语言学的角度详细分析了字与词、字义同词义的联系和区别。指出:文章(书面语)中的字是代表词的,这时所谓的字义,实质上是词的意义。字的真正意义,是汉字符号的形体形象所表现出来的意义,也即一般所说的字的本义。字义研究,属于文字学范畴的;词义研究,属于语言学(语义学)领域的内容。字义的表达方式主要是字的形体形象,词义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语音形式。字义没有时性变化,词义则有共时性和历时性的变化。提出词义在汉语发展史上发生降格的观点。字义同词义在结构功能和社会功能两个方面存在差异。掌握字义同词义的区别,对于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蒋平 《文教资料》2007,(4):138-139
本文在简要评述了现阶段机器翻译的种种不足之处后,认为词义歧义是阻碍机译系统提高翻译质量的重要因素。之后,文章概括评价了现阶段机器翻译系统所采用的词义消歧方法,如基于语言学规则的词义消歧方法,基于大规模语料库中多义词与其他关键语境词同现关系的统计的消歧方法和基于不倚赖于语言学知识的翻译实例的消歧方法,并提出了尚存问题。  相似文献   

9.
认知语言学的出现,将隐喻现象纳入了语言研究的范围。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从汉语名量词的隐喻现象出发,深入名量词词义的内部结构,挖掘其词义本身蕴含的隐喻特征,从而发现量词与名词的深层搭配规律。  相似文献   

10.
词义演变基本按照扩大、缩小和转移发展。"危"其义项的发展、演变对于古代汉语词义研究与探索有着重要意义。文章把"危"字词义演变的历时层分为五个时期,运用历时语言学的研究手段,根据各种古代文学史料和古文字考据成果和"危"字词义从先秦至元明清时期在不同史料文献中使用频率来研究"危"字词义在各朝代的演变过程和引申义项。  相似文献   

11.
英语词汇的丰富性和词义的灵活性、多样性所造成的词义交叉现象,给英文标识语的理解造成了不小的困惑。只有把握了词汇的聚合及关联规律,才能真正理解标识语的含义。基于应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探讨英文标识语中的词义交叉现象,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内有学者将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和概念整合理论运用到通感的研究中。作者探讨了认知语言学对通感的阐释在如下三个方面的不足:1)通感的动因问题,2)通感形容词的词义问题,3)通感的认知机制与意义建构问题,以期望大家能够弥补这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3.
杨丽梅 《天中学刊》2010,25(2):121-123
从认知语言学原型范畴理论出发,研究其在外语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在词汇教学中要注意重视基本词义和延伸词义的关系,重视单词之间的语义联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探讨动词“SEE”的词义变化。研究发现:1.视觉动词SEE的词义变化受转喻理论的影响,这表明转喻是词义变化发展的重要运作机制;2.视觉动词“see”的词义变化的实现方式是基于同一个理想认知模型中的映射,以及概念结构的凸显。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认识论范畴、语言学范畴、民族文化对词义的渗透影响方面完整地分析词义内容,把词义内容分为三个层次,概念义、句法义、语境义。概念义是词义内容的基础部分,同时也是词义内容发展的根本。概念义到句法义是从认识论到语言学范畴上转化。句法义,本文主要从词进入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受到各种句法成分的影响而激发词形成的句法义。概念义与句法义在语言的普遍意义上来分析词义内涵,而语言同样具有民族文性,体现在词义内容中就是语境义。  相似文献   

16.
词义扩展的理据性和认知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索绪尔符号理论认为语言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是任意性的,因而它无法解释语言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词多义现象。认知语言学从独特的人类认知视角,发现了词义扩展存在着理据性,即主要是通过人类的隐喻和转喻思维实现的。从词汇意义扩展的理据性,以及词义扩展的主要认知模式——意象图式模式、隐喻模式和转喻模式中不难发现这个现象。  相似文献   

17.
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是自然语言处理中的一个研究分支,其发展应建立在完善的语言学研究的基础上。词义学层面中词性的多样性、词义的多义性和格的多义性,语用学层面中的指示多义性及会话含义多义性给机器翻译造成了障碍,而加强机译系统中的词典研究,重视机译系统中上下文的处理,设计强有力的机译文法体系则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词义变化的方式多种多样,长期以来,关于这一主题的研究多停留在描述层面,未能解释词义变化的动因以及变化过程的连续性.引入原型理论的认知语言学能够从深层次阐释词义变化的动因,同时也能解释变化过程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9.
英语词义发展的转喻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词义发展的原因,传统的词汇语义学偏向于将词义的变化归于历史的、社会的因素。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受认知环境和社会环境制约的,词义发展和变化的内因来源于语言使用者的认知思维,通过人类认知手段(如转喻、隐喻)由一词的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词义发展现象进行转喻解释,并讨论其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词的固有褒贬二义与转化褒贬二义入手,对词义的褒贬现象进行了分析、论述。在语言学中首次提出了褒贬现象具有派生性,语境规定性,语篇规定性和民族、地域规定性,从而使词义褒贬研究又向前跨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