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思维方式、思维特征和思维风格与语言生成的关系十分密切。本文拟从思维与语言的关系入手,通过五个方面:①英民族偏好抽象思维或逻辑思维,汉民族偏好形象思维。②英民族偏好分析思维,汉民族偏好综合思维。③英民族偏好直线思维,汉民族偏好曲线思维④英民族严格区分主体和客体,汉民族主、客体相互浑融。⑤英民族偏好形式逻辑,汉民族偏好辨证思维。对比了英汉思维形态及其在语言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杨红俊 《考试周刊》2010,(22):40-42
英汉民族思维方式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英汉翻译的水平。英汉语言结构的差异.实际上就是英汉民族思维差异在语言中的具体体现。本文从英汉思维差异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英汉思维差异在英汉语法中的表现及在句子结构上对翻译的影响,以掌握英汉句子的特点,提高英汉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3.
英汉民族由于历史文化的不同,在思维方式上存在着共性和差异,影响着各自的语言表达形式。本文试图从分析逻辑思维入手,比较英汉民族不同的思维方式及语言表达,探讨逻辑分析在英汉语言转换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4.
通过句子实例对比分析以及对语言和思维关系的探索,论述汉英文化中人们的思维方式反映在句法上主要有两点差异:汉文化人具有整体性思维,而英文化人具备的是分析性思维;汉文化人注重直觉性思维,而英文化人注重逻辑性思维。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英汉文化的主要差异及渊源,探讨了由文化差异产生的不同的思维方式,以及这两种思维方式在各自的语言结构,价值观念及感知取向上的体现.文章旨在说明不同的文化产生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了解英汉两种思维方式有助于加深理解英汉文化,更有效地学习和运用英汉语言.  相似文献   

6.
思维方式制约句子结构。由于英汉思维方式的不同 ,导致了英汉语在句法上的差异。我们应从英汉思维差异入手 ,对英汉语的句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语言既是人们用来表达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工具,也是思维的主要载体和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英汉语篇结构的差异归根结底是因为扎根于各自文化中的思维模式的差异。本文在分析英汉语篇结构、思维模式差异的基础上论述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而思维是语言的内在支撑。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语系的语言,在将汉语译为英语时,要想获得理性的译文,就必须了解这两种语言在思维上的差异。该文从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综合思维与分析思维、主体思维与客体思维以及顺向思维与逆向思维四个方面探讨英汉语言思维差异,以及对汉语英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徐牧 《考试周刊》2012,(32):25-26
由于文化差异和思维方式的差异,英汉语在语篇衔接手段上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一定的差异。本文从英汉语篇衔接的基本理论出发,以指称照应、替代、省略三个英汉语篇衔接的差异为切入点对英汉语篇衔接进行了对比,认为思维方式的差异是造成语言文化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语言象似性指的是语言结构反映人类思维方式,因此语言结构同思维方式是密切相关的。英汉两民族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反映在语言结构中导致了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不同,而这种不同主要体现在顺序象似性和数量象似性中。试根据英汉思维方式的不同,针对其对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影响进行研究,为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翻译进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邓苡希 《海外英语》2014,(19):164-165
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而思维是语言的内在支撑。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语系的语言,在将汉语译为英语时,要想获得理性的译文,就必须了解这两种语言在思维上的差异。该文从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综合思维与分析思维、主体思维与客体思维以及顺向思维与逆向思维四个方面探讨英汉语言思维差异,以及对汉语英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英汉民族对于同一思维对象或内容的思维角度可能不尽一致,从而在语言上会采用不同的表达形式。中西文化在思维模式方面的差异,直接而且根本地影响和决定了语言的语用原则和表达方式,文章从语言心理深层的角度,对英汉思维模式与语言形式差异进行对比研究,以探索影响英汉语表达差异背后的文化心理规律。  相似文献   

13.
文化的不同决定了语言和思维模式的不同。英汉语言隶属两个不同的语系,无论从思维模式还是语言习惯上均有着巨大的差异。本文在总结中西方思维模式差异的基础上分析了英汉语言的主要差异,以期对跨文化交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阻碍着人们的英汉语教学和应用并不是英汉语句子结构的差异,而是思维方式,研究思维方式是相当重要的,本试图从思维方式对英汉语句子结构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揭示其间的词形词序和句形句序的差异,以便清除英汉语教学和应用中的障碍。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英汉思维方式存在明显差异,而这种差异必然在英汉语篇上有所反映。时比分析英汉语篇之间的差异,对英语写作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向学生输入英汉语篇差异的有关知识,帮助学生用英语语篇思维模式来安排自己的文章,从而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思维和语言紧密相关。东方人与西方人的思维模式相异导致了语言表达不同,全面了解英汉语言不同的文化背景是培养英语思维的前提,注重英汉语言结构上的差异是训练英语思维的基础,课堂内外多管齐下是提升英语思维习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比较中西主、客体思维方式的差异,探究英、汉语言在句式、情感隐喻及文体三方面的不同形态特征,旨在揭示英、汉民族的语言与其特有的思维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从而达到更好地理解与使用英、汉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英汉语思维模式差异对其语言结构及功能存在很大影响。中国英语学习者有必要了解英汉语思维模式的差异及其对语言结构的作用和关系,在学习、使用英语的过程中转换思维模式,走出学习误区,提高英语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19.
英汉语思维模式差异对其语言结构及其功能存在很大影响。中国英语学习者有必要了解英汉语思维模式的差异,及其对语言结构的作用和关系,在学习、使用英语的过程中转换思维模式,走出学习误区,提高英语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中英文不同的思维定势给句子中译英时带来了一定的干扰。思维定势的干扰主要表现为多余型、缺漏型、错位型和错配型。要排除思维定势在中译英时的干扰,就要正确地认识思维定势,防止知识与技能的负迁移。在英语教学上采用对比等方法,促进知识与技能的正迁移,指导学生译出比较规范、准确的英语句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