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解读轻诵读的现状,倡导在语文课堂中进行朗读教学及朗读评价的探索与尝试,探求以朗读教学促进阅读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崔利敏 《考试周刊》2013,(44):43-44
朗读,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欣赏能力,有效提高学生在朗读中运用语言和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朗读能力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学属于母语基础教学,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积累大量的文字信息,多方面实现自我发展。文章就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能力的培养方法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有位教育家说过:"……朗读,是出声诵读。就学习语文来说,朗读最重要。可以说,不朗读,不出声诵读,光靠看,光靠浏览,是学不好语文的。"《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使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是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为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我在阅读教学中作了  相似文献   

4.
麻飒华 《学语文》2006,(1):18-19
在我们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天,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多种举措,应实实在在地得到实施。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而多年以来,语文朗读教学存在不同程度的弱化和误区。因此,转变语文朗读教学观念,改革朗读教学方法,真正让语文课“读”占鳌头,成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朗读是一种领悟的方式,更是一种情感的熏陶。在语文教学中,朗读集领悟要点、增强语感、陶冶性情等功能于一体,是不可替代的一种教学途径。教师引领学生在范读中感知,在精读中挖掘,在诵读中表达,能够提高学生的朗读素养。  相似文献   

6.
张其洲 《考试周刊》2011,(21):28-28
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不容忽视,但它的现状却令人担忧。课上少朗读、不朗读的现象不在少数。中小学的语文诵读教学数量少。即使有朗读,教师也多让学生一读了之,缺少方法指导,朗读成了走过场,长期停留在低水平上。其实,我国的语文教学有着悠久的诵读传统,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朗读教学。"因为在朗读过程学生能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能培养语感,能享受美好情感的熏陶。在语文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疏于朗读教学,只注重精读和讲解,忽视学生在自读过程中的初步感悟以及在诵读练习中的情感表达和语感培养。久而久之,学生在对文章的理解上就会难以有自己的思维和认识,很容易依赖教师。针对这种现象,本人从自读感知、精读分析和诵读表达方面谈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试着从实际教学当中研究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以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语文是有声的艺术。朗读背诵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朗读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以读代讲、以读代问,引导学生读中领悟、读中抒情、读中积累,已成为阅读课的主旋律。《语文课程标准》非常重视诵读和积累,强调“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我国自古以来,在语文教学中就十分重视学生的朗读。  相似文献   

10.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在一线实践教学中,朗读教学往往被忽视。本文从诵读教学现状、朗读教学作用、朗读教学方法三方面阐述了自己对朗读教学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潘明 《语文天地》2013,(7):58-59
朗读是一种阅读方法,也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朗读应该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让语文教学充分发挥"有声语言"的作用,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一、创设朗读情境在朗读教学中巧妙地创设一些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在课堂上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让学生投入到朗读的氛围中,沉浸在朗读的美妙境界里。1.模仿古人"摇头晃脑"朗读"摇头晃脑"是古人在诵读诗文时的一种方法。模仿古人,学生会觉得好玩有趣,而乐于  相似文献   

12.
徐艳梅 《成才之路》2011,(24):61-61
朗读的形式较多,如范读、配乐朗读、诵读、齐读、单读、接力读、对读、分角色读、赛读、录音读、表演读等等。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如果运用不当,不但不能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可能引起学生的反感,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我通过几年的语文朗读指导教学研究后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确定相应的朗读形式。  相似文献   

13.
教学朗读是区别于一般性朗读的新型概念,和艺术化朗读、生活化朗读不同,具有显著的学科特质和朗读个性,具有明显的教学理解和外显方式,能够充分发挥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教学功能和教学价值。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一般都有不同的朗读要求与学习任务,通过感知性朗读、体验性朗读和表现性朗读等层级性设计,能够进一步提升教学朗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水平,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和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是理解文章的前提,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训练项目之一。在语文教学中,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靠读;课文的理解,靠读;体味课文的感情色彩,靠读;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要靠读。在新课标中也有明确的规定:"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是,低年级的孩子刚刚入学接触语言文字,很难正确地把握文章内容,流利有感情地去朗读,这就要求低年级的语文老师一定要对学生的朗读多加指导和训练。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当前,小学生的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注重朗读教学,强化对学生日常学习中诵读的评价,指导学生多诵读。”长久以来,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尤其是小学语文高段的朗读教学,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误区。比如,语文高段朗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朗读示范形式化、朗读内容零碎化、朗读教学表演化的误区。因此,转变小学语文高段朗读教学观念,探索小学语文高段朗读的新方法,让学生乐在“读”中,让高年级语文课“读”占鳌头,便成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朗读具有唤起形象、表达感情、加强理解、训练思维等多种功能.绘声绘色的朗读,能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品、欣赏作品.朗读历来受到语文教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礼记·学记>有言:"呻其占毕."(占,即阅读;"毕"是书简;呻,发出声音来诵读)自古以来,朗读就被采用为教学方法,朗读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7.
周兰君 《快乐阅读》2011,(25):172-173
《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要鼓励学生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读是在反复品味作者语言,咀嚼、消化、吸收、领会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如何更好地发挥朗读的功能,阅读教学中要做到三"重"。  相似文献   

18.
朗读就是出声诵读,把无声文字转变成有声语言的阅读过程。在朗读期间,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互相结合,强化学生眼、耳、口、脑的并用能力,所以朗读也是一种有效的阅读训练方式。在小学语文日常教学中,朗读是教师常用的阅读方式之一,便于让学生通过朗读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生对文章思想情感的感悟能力,使学生的阅读水平不断升高。  相似文献   

19.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朗读,强调了一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是朗读评价的总要求。"评价"有感情的朗读",是"要以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为基础,要防止矫情造作……"可见,新课标对于语文阅读课中朗读教学的方向树立了更明确的标杆,情感朗读的评价标准是:在领悟文本的基础上自然的朗读,就是情感朗读。也就是说,读,是要给自己听,此时的朗读已然上升到另外一个境界——情感诵读。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四个学段的阅读部分第一句话都强调“: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新课标在阅读评价中又强调“: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可见,新课标对朗读教学的重视。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语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