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名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必须由教育去形成。"教育工作者,在每时每刻都应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语文学科可谓包罗万象、蕴涵古今,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不失时机地、春风化雨般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本文试从中学语文教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在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以此为指导思想去研究语文教学的特性,探究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内在联系,并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挖掘语文教学的博大教化力量。  相似文献   

2.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国著名教育家于永正说:“当老师教育学生时,如果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败了。”这是“无痕教育”的真谛。  相似文献   

3.
非德育课程的学科育德已经成为实现有效德育的重要途径,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受到普遍重视。目前,学科课程育德存在诸多问题,学科教师的育德态度、自身的道德规范、育德方式和角度的选择等,均对育德效果产生影响。为基本保证学科课程育德的开展,学校需尽快落实监管机制,完善评价机制,提高教师自身道德规范和德育理论水平,并最终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选好渗透点,充分发挥语文课堂的教学这一主渠道的作用,把语文文字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统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受到生动而自然的思想品德教育,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孙晓燕 《学苑教育》2019,(11):23-23
教书和育人不可分割。小学语文教育作为小学所有科目中最为基础的学科,不仅要关注学生语文知识的习得,也要重视他们精神内涵的提升。本文通过背景挖掘、激情朗读、模拟表演三方面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以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将道德教育培养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云南的歌会》进行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不仅能了解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从中得到美的享受,还能学习场面描写和借景抒情的写法。  相似文献   

7.
语文阅读教学,不应只重视其工具性,而忽视了其人文性,教师在教读学生学习每一篇课文时,应充分挖掘课文里的美育作用,因势利导,收到教书和育人双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主导思想。文章采用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结合的方法,发挥教育学和信息科学的交叉优势,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育人为本、四位一体"的教学方法,并进行了理论和应用体系设计。方法旨在传授专业知识、训练动手能力、培养工程素养和提高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9.
黄玉敏 《教师》2012,(12):13-13
学校德育工作的普遍性、立体性、经常性原则,不仅要求学校把德育工作置于首位,而且要求各个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内容。本文以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的教学为例,谈谈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无痕育德。一、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准确把握育德结合点小学语文最基本的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要体现工具性,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理解和自我表达语言,  相似文献   

10.
孙海芳 《小学语文》2012,(12):15-18
审美心理学认为,美学最重要的任务在于美感的经验。学生在语文课中通过文本的阅读与鉴赏,得到感染与启迪,这是感受美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采用学生生活内容构建的综合课程,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基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蕴含了丰富的育人要素。教师要立足课堂、走向课外、创新渠道,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汤振纲 《文教资料》2010,(18):245-247
本文探讨了《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实践教学理念和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和计划,希望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整合与统一,探索教师教育专业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新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一、现状分析新一轮课程改革使课程结构、学习目标、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发生了讴大变革,尤其值得瞩目的是在各门课程的设计中,始终注重培养学生健个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而其中的情感教育则是。个主要的目标。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土义感情、社会土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邱春和 《教师》2020,(5):9-10
语文课堂是开展学生德育工作的主阵地。文章从"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创造语文环境,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让学生在环境氛围中受到感染、熏陶""联系社会生活,为德育渗透搭建心灵感应之桥""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知行合一’"四个方面论述中职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文章将价值引领、能力提升和观念获得理念融入幼儿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搭起课程思政建设总体框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构建课程思政建设教学指标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设计课程思政建设教育目标;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根基,创建课程思政建设内容体系.该课程体系践行了课程育人、课堂育德的思政目标.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在学生的一生中,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入德育教育,能够深化语文教学的内涵,保证语文教学材料的有效利用,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格和道德素养。基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现象进行了研究,总结了渗透德育的重要性,并对其渗透方法与实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人格、个性、精神世界的关怀,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高尚的审美意识。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强调语文的工具性而忽略其人文色彩的部分。笔者以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梅兰芳学艺》一课为例,浅谈如何在教学中彰显语文的人文性,发掘其人文底蕴,凸显其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8.
在每次授完课后。自己都会对所讲课文有点想法。下面,我就《云南的歌会》这堂课,做一下反思与总结。1.课前我从作者身上着手去剖析人物生活背景,为“民俗”的讲解做知识铺垫。  相似文献   

19.
闫翠平 《教书育人》2012,(Z2):38-39
一、导入(播放云南民歌:《蝴蝶泉边》)这节课,我们要跟着沈从文老先生一起去多彩的云南走走,去听听那里的歌声,逛逛那里的歌会,品品那里的人情。好,接下来开始我们今天的云南之旅。二、旅游指南1.知识与能力指南通过阅读,了解云南的民歌习俗。品析语句,感受语言文字创设的美妙境界。2.过程与方法指南学生充分预习,合作、探究,教师做引导。  相似文献   

20.
语文阅读教学应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引下,以信息技术为支点,以德育为导向,构建良好的语文阅读教学情境。教学过程更体现了师生共同探求新知、提升情感、呈现多向互动的过程。本文通过教学案例《富饶的西沙群岛》,阐述信息技术整合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