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跃起来,因此各种活动被引入课堂,这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与过去单纯以老师讲授为主的“安静”的课堂相比,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然而在课堂教学中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就是课堂上热热闹闹,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教学过程中是否遵循了客观规律,是否充分发挥了师生的主观能动性。笔者认为,处理好课堂教学中“动”与“静”的关系,是追求高效语文课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刘永康 《四川教育》2008,(11):32-34
从反对江轮式教学到质疑无序混乱的课堂,我们在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感时,析出与之对立的词语——“静”。  相似文献   

4.
课堂上,小优的插话又打断了我,随即是同学们不约而同的争论。我的课堂又变成了他们的辩论场,完全不顾我的存在。我又一次感到不应有的烦躁不安,几番训喝,依然不奏效。无奈之中,我拍了讲台,巨大的声响惊停了兴奋不已的孩子们,一切又恢复平静,只是迎面而来的是那一双双迷茫的眼眸散射出的捉摸不定的目光。一时间,我也不晓得该说些什么。沉默……  相似文献   

5.
高中地理既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人文科学,文理兼备,属于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学习过程中既需要学生面对静态的知识与问题,也需要动态的思维与实践。因此,只有在“动”“静”结合中才能有效提升高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力。  相似文献   

6.
提到“静”字,人们会想到许多与之相关的词语:寂静、平静、宁静、幽静……,在古人心里,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境界,可是,综观如今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却好像与“静”绝缘。音乐课程改革以来,许多新观点、新理念不断推陈出新,可谓影响深远。以往的“你问我答”变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合作创新”,满堂课充满新、奇、特,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这一切的确让人感到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细细想来,这样的课堂氛围难免浮躁,教学效果令人生疑。  相似文献   

7.
当前,在课改精神和新课程标准的影响与指导下,普通学校音乐教学在过程与方法上注重模仿、探究与合作,在实施理念上注重音乐实践,并要求:“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析王维诗中动静相对的意境美及其前后期的不同特点,探讨其表现人物主体的行为动作、动中有静、以静衬动的艺术特点,认为动态性在王维山水诗中只是一种艺术手段,而表现大自然田园山林的静美境界才是其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9.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表面化和走过场的现象。有效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主动”学习,积极“互动”,井然“序动”,思想“灵动”,情感“触动”,而这一切的实现又是建立在学生对问题的“静听”、“静思”和在合作过程中的“静悟”基础上。只有“动”“静”结合,有机统一,才能提高合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同动同静教学模式在大班额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不但促进了课堂学生与学生间的交往,活跃了课堂,提高了效率,而且缩短了教学时间,减轻了教师负担。  相似文献   

11.
郭佳 《中学生英语》2013,(10):61-61
小学英语教学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出生动活泼、有趣多样的学习活动,寓教于乐。课堂中,只有动静有效的协调起来,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课堂“动”、“静”的梳理与分析,明确在音乐教育中,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等内在的“动”态才是十分关键和至关重要的。“内外兼静”、“内静外动”的教学状态应予以扬弃;“而内外兼动”和“内动外静”的课堂教学状态与境界则是应予以提倡和肯定。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分析总结了当前教学互动存在四种问题的基础上,具体论述了教学互动内在特点"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并探讨了如何正确把握和运用教学互动、正确评价教学互动效果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徐娟 《山东教育》2014,(7):126-126
如果图书馆有好多玩具,孩子是不是会喜欢上图书馆呢?广州就有一座玩具图书馆,位于广州图书馆2楼,馆内有玩具400多件,免费对外开放但需要预约。在日前该馆举办的绘画比赛中,孩子们用画笔表达心声……  相似文献   

15.
集美大学在全网802.1X认证基础上,建立了一套静态准入控制和动态准入控制相结合的准入控制体系,来实现对接入终端网络安全的管理和控制。  相似文献   

16.
纪津令 《考试周刊》2012,(19):178-179
要想当好班主任,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灵活地使用静动效应,效果不错。  相似文献   

17.
齐晓荣 《教师》2012,(34):104-104
在课堂教学中,“动”指教师让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敞开思路,广开言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而“静”是指出于某种教学目的的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有意安排短时间的宁静状态,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18.
《思想品德》是一门特殊的学科,但是这门学科仍然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因此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常常被忽视。本文就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在《思想品德》课堂中让学生动起来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的"动"就是互动、演示、讨论、操作等言行,"静"就是冷静思考、冷静聆听、冷静分析和冷静评价。完美的课堂教学就是"动""静"相宜,"动"的价值由"静"来提升,"静"的目标就是发展、深化经验,形成能力。应届教育实习生在课堂教学较多追求哗动、话动、和动、嘈动而忘却了"静",有的只能维持课堂教学的寂静、噪静、肃静而不能"动"起来。为此,建议加强大学课堂监督,让实习生有范可学;强化学生参与各种活动的意识,提升自己能力,并作为必修课;落实教学法课程目标,把好试教关;由专业教师带队实习,切实做好专业实习指导;做好实习工作的监管。  相似文献   

20.
很多教师害怕课堂上没有声音,没有活动,静悄悄的,尤其是公开课。要是课堂上一片安静,其结果极有可能就是听课教师听得无聊.上课教师上得惶恐。所以,“静”也就成为许多教师课堂教学的大忌,“动”则顺理成章地成了我们语教师共同的追求。诚然。语课堂不应该是死气沉沉的分析。也不应该是教师慷慨激昂、口若悬河的讲解,而应该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于是乎,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课堂,总是热闹非凡,一派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