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杨 《历史教学问题》2004,(2):100-101,90
《新航路的开辟》一课,选自二期课改上海市《世界历史》试验本(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从区域文明向全球文明的过渡”中的一节。一、指导思想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指导下,以探究性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和亲身体验,全面完成态度与价值观、过程能力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要求。新航路的开辟不仅给欧洲也给世界历史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它使人类文明由区域文明向全球文明开始了相互碰撞与冲突、交流与融合的历史过程。探索“课前设计的问题式探究性学习”的实践。关注学生的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与解…  相似文献   

2.
世界历史第一册的第十一课《新航路的开辟和宗教改革》是承上启下的一课。它不仅知识点多 ,而且和中国历史、世界古代史部分有很大联系 ,怎样突出这一课的重要性 ?怎样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呢 ?我在本课的课堂教学实践中 ,主要抓住以下三个环节 :一、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初三的学生随着历史知识的不断积累 ,思维也比较成熟了 ,对很多历史事件的评价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教师在讲授新课时 ,不能包办代替 ,而要充分的调动他们的热情并引导他们 ,积极去找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首先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因为预习是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  相似文献   

3.
4.
新航路开辟,是15~16世纪之交欧洲人开辟的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的活动。新航路的开辟不是偶然的,是西欧社会经济发展提出的历史要求,在西欧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对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史学界向来就有很多说法,  相似文献   

5.
李福安 《广东教育》2007,(10):68-69
课程标准解读: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航路的开辟和地理大发现是影响欧洲乃至世界历史的大事。但在平时教学中,往往容易将两者混为一谈,导致概念解读上的误区。事实上这两个概念不能等同,它们既有联系更有区别。  相似文献   

7.
《新航路的开辟》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必修二经济史部分规定的学习内容,也就是说,学习新航路的开辟主要要理解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意义,其政治影响也是由其经济意义所带来的。在这一点上,与以往大纲版历史教科书的学习要求差别并不大。由于“新航路的开辟”这一内容是初中、高中历史课程共同关注的重点,因此在高中历史学习中,  相似文献   

8.
《新航路开辟》一课的立意是什么?难道仅仅是“地理大发现”吗?过去,人们一味强调殖民主义的残酷掠夺;现在,不少同行又偏好宣扬航海探险的大无畏气概。我认为一堂课的立意不仅取决于本课的历史内容,更取决于这段内容在历史长河中的位置、作用和影响。本课内容作为世界近代史的重要前奏之一,立意应当是人类文明从“区域史”走向“世界史”的起点,是资本主义从西欧向全球殖民扩张的开端。  相似文献   

9.
一、关于新航路开辟原因的分析与思考 关于欧洲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我们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通常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使欧洲对黄金、白银的需求日益增加;二是东西方传统商路受阻,欧洲人被迫另辟蹊径;三是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为远航创造了条件。对于上述原因,我们尝试换个角度来思考。  相似文献   

10.
我所见到的大部分关于新航路开辟的教学设计,都称资本主义萌芽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但是在我看来,情况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教学在我省已进行了一年有余,笔者听取各地各类的评优课或说课比赛也有四十多节,仅“开辟新航路”一课就达五次。在教学教法、教学理念的创新方面受益匪浅的同时,也遗憾地看到部分教师在一些知识点的传授上存在着误区和错误,现仅就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2》中“开辟新航路”一课举例并纠正如下:  相似文献   

12.
《开辟新航路》一课的史料教学实践说明,史料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深度学习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材料解析能力,进行有效的历史思维训练。  相似文献   

13.
【教学思路设计】 高一学生对历史事件及其影响的学习往往局限于对教材知识的接受,缺少对历史的思辨性理解和认识。就《新航路的开辟》一课而言,如何让学生知道大航海时代纷繁复杂的时代氛围、如何让学生体会远航过程的艰辛与苦难、如何让学生站在全球史和文明史的角度认识大航海对人类历史的深远影响,是本课教学设计之初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打造高效课堂是中学历史教学永恒的课题,而体现"开放性",突破教材局限,拓展内容;突破课堂局限,开放时空;突破策略局限,活化方法,则是实施教学设计有效性的重要策略。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5课"开辟新航路"一课教学为例,谈谈笔者关于教学设计开放性的思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15.
从我校使用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材以来,笔者紧紧把握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在教学中大胆尝试了三个“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王霞 《考试周刊》2012,(33):126-126
初中学生的知识结构水平有限,如果历史课堂涉及地理知识就很难构建很好的知识体系,再加上政治因素,学生就更难理解和掌握。特别是九年级上册第12课《新航路的开辟》这一课题,历史、地理、政治这三门学科的知识在这一堂历史课中贯通,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难点。如何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完成对这一课题的学习成为老师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教情学情】《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关于本课的“内容标准”是:“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岳麓版教科书把“新航路开辟”作为“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单元的第一课,可谓是匠心独运。首先,新航路的开辟是工业文明的前奏,把握新航路的开辟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国家利益对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邱吉尔“地中海战略”与二战中开辟“第二战场”的冲突即是一个典型的个案。  相似文献   

19.
笔者近年担任《历史与社会》课教学,有幸成为该综合课程一线的实践者。在边学边教边思的过程中,感受到课程设置的深远意义和担负的重任,既为课程的先进理念和教学中可喜的变化高兴,  相似文献   

20.
由于地理因素的关系,在探索新航路方面,具有雄厚航海实力的意大利城市应当唱起主角,为什么却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两个封建王国捷足先登?这里主要以葡萄牙为例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