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社会经济生产与生活经历并发生了诸多变化。在网络开辟的新的传播渠道与交流空间中,只有正确认识网络的大众性与文化的大众化之间的关系,使网络成为确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主导地位过程中的积极、正向推动力,才能有效防范文化生成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媚俗化、庸俗化形象,才能使网络真正成为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新力量,促进国家综合国力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2.
鸦片战争以后,中西化在激烈的冲撞和交融之后,最终发展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化,为中国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化真正体现了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和中西化的进一步对话,化发展的前景令人关注。社会主义化的大众性要求化具有指导核心、内在精神价值、化人责任以及一定水平的化大众。  相似文献   

3.
大众文化与“大众的文化”、“文化的大众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大众文化风光无限,文化个性化创造的空间一天天在缩小,主流、经典、高雅的文化何以哺育深患偏食症的大众,怎样才能避免文化生态的恶化,这是大众文化研究最重要的问题。把大众文化与“大众的文化”、“文化的大众化”之间的关系作为一个特定的考察视角,有助于形成建设性的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4.
超现实与网络文学的大众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空间的超现实性就表现在它作为一个符号世界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平行交织,人在网上的一切活动以符号的方式和法则进行,获取的却是同样真实的人性体验,这种超现实性消解了包括自我在内的一切中心,同时也决定了网络文学的大众性。  相似文献   

5.
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大众文化风光无限,文化个性化创造的空间一天天在缩小,主流、经典、高雅的文化何以哺育深患偏食症的大众,怎样才能避免文化生态的恶化,这是大众文化研究最重要的问题.把大众文化与"大众的文化"、"文化的大众化"之间的关系作为一个特定的考察视角,有助于形成建设性的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下的网络文化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文化是伴随着信息技术革命,主要是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它对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和消极的两方面影响。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历史任务。要按照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加强网络文化建设,趋利避害、兴利除弊,发挥网络文化在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政治文化是指一定时期人们对政治体系和政治关系的认知、情感和价值评价。任何社会当中都不存在单纯的、一致性的政治文化,相反,在所有政治体制之下,都存在着一个根本的文化分野,即精英政治文化与大众政治文化。我国也不例外,正处于转型期的我国,大众政治文化与精英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尚未达到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要求,两者之间的关系呈现出:认同与冷漠并存,两者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精英在制定政策时更注重“输入”而忽视“输出”过程,都使我国的政治文化发展呈现出不和谐的一面,当前,我们应完善我国的政治社会化机制,使大众政治文化与精英政治文化达到持续、稳定、和谐的状态。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电视对文化的影响.分析了电视大众化的原因,指出了如何寻找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结合点来提高电视文化的品位。  相似文献   

9.
浅析文化建设中的大众审美文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审美文化的兴起使文化建设面临新的课题 ,如何结合中国文化发展的现实 ,使大众审美文化真正朝着人民的方向健康地发展 ,是一个亟待研究并努力解决好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0.
大众审美文化的兴起使文化建设面临新的课题,如何结合中国文化发展的现实,使大众审美文化真正朝看人民的方向健康地发展,是一个亟待研究并努力解决好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1.
大众文化是由现代传媒技术支撑的、服从于文化制造商的利润考虑的文化形态。一般大众仅仅是被动的受体,大众基于日常生活也对大众文化的虚构产生怀疑和反抗。互联网使大众文化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2.
如何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网络文化,探寻与其对应的网络文化发展路径,是我们当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时代所需要的,也是我们学习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得到的重要启示。因此,认真审视网络文化路径的内涵和意义,从法德并举的视角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网络文化路径进行探究,对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是相当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大众文化时代的到来,意味着文化功能由政治教化和理性审美型向娱乐和商业型转变。大众文化的兴起是经济转型、文化意识形态的淡化和电子媒介的迅速发展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大众文化突破了精英文化的沉重性和受众面的狭隘性,丰富和拓展了文化的形式和功能,体现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双为"方向。但它也存在着消解崇高、趋向媚俗等不足。要通过文化的商业性与品位性的有机结合,善于吸收主流文化的责任意识和精英文化的理性审美来提升其人文底蕴。  相似文献   

14.
媚俗已成为当代消费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大众文化将媚俗倾向演绎得丝毫不爽.文化媚俗倾向的发生有其历史的合理性,它是在世俗化语境中由历史的、现实的、文化的多个原因所造成的一个结果.媚俗倾向被精英主义者视为大众文化的"原罪".在价值论范畴中它是作为一个悖论而存在的,其负面性同其积极性一样显著.大众文化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应对媚俗倾向共担责任.大众社会疏于理性思考而耽于世俗欲望的群体心理好尚为大众文化的媚俗倾向提供了心理学依据,同时也证明着媚俗倾向是一种有赖人文精神注入而加以修正的亚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5.
分析精英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及其现状,揭示一度位于中国文化金字塔顶端的精英文化在借助现代高速传媒席卷文化市场的大众文化冲击下面临的困境,探讨精英文化如何突破大众文化的包围,在多元文化中重新占据主导地位的出路及提升的途径,提出面对当下的文化困境,精英文化必须调整好姿态,以一种开放的胸襟和长远的发展眼光做出自己在当代的生存抉择,在文化趋于多元化时代,保持自己独特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为人类社会的文明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老腔这种民间大众文化形式,在其鲜明的群体性与质朴性、传统性与娱乐性、程式化与同一性特性中显现出强大的力量;在大众欣赏老腔,进行文化精神享受时,形成社会群体的世界观、信仰和伦理道德、审美意识,成为群体认同的渭南文化的象征符号。  相似文献   

17.
美国大众化的霸权性扩张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影响甚大,其负面效应不容忽视。发展中国家应根据本国发展国情生产并使用民族性化产品。  相似文献   

18.
网络时代的大众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众文化是由现代传媒技术支撑的、服从于文化制造商的利润考虑的文化形态,大众仅仅是被动的受体;互联网使大众文化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互联网的最大特点是网民的主动参与,但是,由于现代传媒技术所制造的虚拟和符号的世界产生了统治人们思想的力量,人可能在获得更多信息和发言权的同时失去了主体性,互联网并没有改变大众文化的基本性质。  相似文献   

19.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概念是建立在面对面交流的共同活动中,随着大众传媒的兴起,大众文化成为跨越时间和空间、阶级和阶层、性别和年龄的共享文化。大众媒介和大众文化取消的只是具有有限空间的公共领域,而建立的则是更为广大和开放的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