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国著名的高等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洪堡倡导学术自由,首创了大学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大学理想。他重视普通教育,倡导自我教育,提出了培养完人的教育目标。他的高等教育思想在19世纪初柏林大学的创建与开办中得以成功的灌输、实施和运用。在此通过介绍洪堡思想高等教育思想的来源及其思想内涵,探讨洪堡高等教育思想对我国高教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德国著名的高等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洪堡倡导学术自由,首创了大学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大学理想,他重视普通教育,提倡自我教育,提出了培养完人的教育目标,他的高等教育思想在19世纪初德国的柏林大学的创建与开办中得以成功的灌输、实施和运用。洪堡的高等教育思想及其办学原则的某些精髓对我国当代的高教改革也具有一定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洪堡高教思想对我国创建一流大学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堡的高等教育思想及其亲手创建的柏林大学,曾领导德国大学和世界大学的潮流,在世界高教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分析洪堡高等教育思想的具体内容和柏林大学的办学模式基础上,考察它们对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借鉴和启示将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洪堡的高教改革理论与现代德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堡的高教改革理论与现代德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刘传德洪堡是德国近代著名的哲学家、语言学家和政治活动家,1767年6月22日生于波茨坦。1835年4月8日死于柏林附近的铁格尔。1808年,洪堡被任命为普鲁士新建的教育部长。因与政府首脑意见不合,1810年6...  相似文献   

5.
德国高等教育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誉,特别是注重教学与科研密切结合的“洪堡”模式更是受到许多国家的学习和仿效。然而,随着高等教育在本世纪六十年代末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以来,原有模式受到强烈冲击,德国高教界随即掀起了一场改革和发展的讨论,其中,以代表德国大学利益的大学校长会议的声音最为引人瞩目。不久前,笔者有机会就德国高教发展的几个问题采访了该会议的主席埃里克森教授。 埃里克森教授指出,德国高教之所以要改革主要有  相似文献   

6.
德国能够率先完成大学变革,为现代大学建立树立典范,背后离不开一个关键人物——洪堡。但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本·大卫、吕埃格、帕勒切克、贝格拉为代表的学者们主张重新审视洪堡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成就。他们质疑洪堡的身份、能力甚至于本人的思想品质,认为德国大学后续发展脱离了洪堡的大学“理想蓝图”,与所谓的“洪堡模式”并无较大关系;洪堡大学理念是德国打出的金字招牌,挽救岌岌可危的世界高等教育地位才是其最终目的。从教育文化史视角来看,大学这一概念与洪堡本人无法分离,无洪堡,大学这个词或许就会断送在保守主义的桎梏之中,洪堡本人在创建大学时的积极行动也显现出其对大学理念的实践作用,他创办的柏林大学以超越旧时大学的领先地位彰显出“洪堡神话”的基质。由此,可以还原“洪堡神话”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7.
柏林大学的传统及其对我国高教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柏林大学的传统及其对我国高教改革的启示韩骅一1810年在F·VonK·W·洪堡(1767-1835)办学思想指导下成立的柏林大学,在德国高教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它既是17-18世纪德国新大学传统的集大成者,也是19世纪德国乃至欧美大学竞相效仿的对象,...  相似文献   

8.
高教园区 (也称大学城 )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出现的新现象。高教园区既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也是一种崭新的大学组织制度。这是最近由宁波市教育委员会主办的高教园区建设与管理学术讨论会上部分学者提出的一个新观点。一、高教园区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模式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扩招以及高等教育大发展态势是产生高教园区的重要原因。有的学者认为 ,国外的大学城大都是自然形成的 ,而目前我国正在兴建的大学城是主动构建的 ,各地建设大学城的出发点和目的不外乎如下三条 :一是解决高等教育大众化问题 ;二是促进地区高科技发…  相似文献   

9.
柏林大学的改革是以洪堡为代表的德国知识分子展开的。洪堡改革中提出的大学的任务、大学与政府的关系,特别是大学应坚守的寂寞与自由的两项原则,不仅使柏林大学焕发了新的活力,而且深刻影响了世界大学的发展,对后世的高等教育影响极大。重温洪堡的大学思想,深刻探析洪堡大学思想产生的背景、内涵实质等,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有一定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德国高等教育历史悠久,实力雄厚,拥有多所世界著名学府,古老的海德堡大学成立于1386年,是德国高校的长者;19世纪由洪堡兄弟成立的洪堡大学为人类文明培养过29名获诺贝尔奖的伟大学者。当前,德国高等教育正在传统的基础上改革创新,许多古老的学府开始焕发新的活力。本文就德国高等教育中的几个问题,如学位制度、学生淘汰问题、学生实习、教授负责制和教育中介机构等进行了观察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洪堡的大学理念及其对我国高校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洪堡大学理念评述威廉·冯·洪堡是 1 9世纪初德国著名的高等教育思想家 ,洪堡思想开创了建立现代大学的新理念。对“大学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回答构成大学理念的核心和基础。洪堡认为 ,“高等学校的独特的特征是 ,它们把科学和学问设想为处理最终无穷无尽的任务——它们从事一个不停的探究过程。”[1 ]洪堡非常重视大学里的科学研究 ,并把大学看成学术组织 ,对此 ,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 ,大学是学者的社团。洪堡指出 :大学“除了与国家的外在联系 ,实际上就是那些把身外的闲暇或内心的追求用于科学和研究的人们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2.
1987年5月18日,同济大学高教研究所在校庆80周年之际,举办了一次高等教育管理国际学术报告会。来自中国、联邦德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的9名中外大学校长,各自介绍了本国本校的情况,进行了有益的交流和探讨: 联邦德国不伦瑞克工业大学校长雷伯(Rebe)作了题为《德国大学的自我管理与国家管理》的报告。主要包括六个方面;①洪堡关于自我管理和国家管理的思想。洪堡(1767~1835)认为,办学的独立性体现在大学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涉,但也要尊重事实,大学不可能完全由自己来管理,仍要受到国家管理的制约。②洪堡的思想对今天的意义。③大学科研的独立性反映在联邦德国的基本法中。科研的自主性不能超  相似文献   

13.
2006年10月27日至10月30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评估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在福建厦门召开,这次会议由中国高教学会评估分会和北京师大高教研究所共同主办,主题是“高等教育质量多元化与高教评估改革”。来自国内高校的60多位专家和学者围绕会议主题,讨论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质量多元化问题;分析了高等教育质量多元化对高教评估改革的影响;探讨了适合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和多元化评价体系;交流了各级各类学校在高教评估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正>南美洲西岸,有一股自南向北的洋流,从智利南端延伸到秘鲁北部,地理学上称为"秘鲁寒流",别名"洪堡寒流"。如果再追根究底一番,人们会发现美洲附近,"洪堡"常常出现:美洲大赤鱿别名"洪堡鱿鱼",秘鲁企鹅被唤作"洪堡企鹅"……事实上,从大西洋到太平洋,都不乏河流、山川、城市和学校以"洪堡"为名;而从德国到世界,受益于"洪堡基金"的学者数以万计。这位"洪堡"的全名是亚历山大·冯·洪堡。  相似文献   

15.
在“大学是研究场所”这种观念的传播中,起作用最大的人物当数在1809年创办柏林大学的威廉·冯·洪堡。在他之前,大学的唯一任务是使学生受到全面的教育,为他们将来担任神职或从政作准备。洪堡认为,大学教授不仅是教师,而且应当是学者和研究者。19世纪,洪堡的高教模式首先在美国的大学里传播开来,然后在欧洲扎下了根。事实证明,他的思想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在世界各地,大学成了科学进步的中。心和智力活动活跃的场所。然而,不少学术研究水平低下,是纯粹为了提高个人的学术地位而进行的粗制滥造。更糟的是,学术界普遍存在的“不出…  相似文献   

16.
一中国高等教育的根在何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开始了新的一轮追赶世界先进的努力,几乎所有国内名牌大学都组织了一批又一批的考察团到西方发达国家进行多次考察,学习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先进经验,树立追赶的标杆。这是现实紧迫性的要求,更是中国高教人的西方情结所致。中国高教界大多数人认为中国现代大学的源头在西方,中国近代意义的高等教育,众所周知,肇始于19世纪末,其源头在西方国家。[1]有些学者虽然  相似文献   

17.
在生存与发展的夹缝之间 德国高等教育改革全面展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德国因为世界杯足球赛的盛宴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然而,德国的大学却在为了求生存而苦苦挣扎,为了谋发展而洗心革面,这种种躁动皆湮没于足球的狂欢。想当初,全世界都在复制德国大学的洪堡模式,而如今,德国的高等教育究竟怎么了?选拔“精英大学”、联邦制改革、高校协定、大学征收学费、学位转制、高校自治、高等教育私有化等轰轰烈烈的举措,勾画出的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德国高等教育改革图景,却宣告着德国高等教育的昔日辉煌不再。  相似文献   

18.
<正>2013年,在德国联邦教研部与洪堡基金会、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德国科学基金会、弗朗霍夫协会、德国大学校长联席会议等九大科研机构和学术组织的联合倡议下,德国学者国际网络(German Academic International Network/GAIN)在美国成立,这是德国政府和学界旨在吸引旅美德国学者回国服务的重要举措之一。德国学者国际网络定期举办地区或全国性活动,向在美工作的德国学者介绍德国政府的科  相似文献   

19.
俞可 《上海教育》2007,(3A):40-44
2006年,德国因为世界杯足球赛的盛宴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然而,德国的大学却在为了求生存而苦苦挣扎,为了谋发展而洗心革面,这种种躁动皆湮没于足球的狂欢。想当初,全世界都在复制德国大学的洪堡模式,而如今,德国的高等教育究竟怎么了?选拔“精英大学”、联邦制改革、高校协定、大学征收学费、学位转制、高校自治、高等教育私有化等轰轰烈烈的举措,勾画出的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德国高等教育改革图景,却宣告着德国高等教育的昔日辉煌不再。[编按]  相似文献   

20.
近十年,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取得了非凡进展。从学生流动上看,德国属于"流入型"高等教育国家,同时注重国内学生到外国学习访问;从学者流动上看,德国吸引了大批外国学者,尽管德国学者也去发展中大国短期交流,但在谋求长期职位方面,他们主要在欧美发达国家。从项目建设上看,德国的主要合作伙伴仍然是欧美发达国家,但与亚洲国家,尤其与中国的合作正不断加强。在推进国际化战略的过程中,德国积极应对"难民危机""新冠病毒"等国际挑战,展现出坚定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决心;追求平等而富有质量的国际合作,将定期评估国际合作关系;重视非政府组织功能,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提供支撑。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展与动向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开展具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