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学习》2011年第1期发表了黄灵庚、黄吴两位先生所写的《语文课本古诗文注释补正》(以下简称《补正》)一文,对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中的八个注释提出质疑,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笔者对某些“补正”有不同的意见,特撰此文,并在篇首表明对课文注释的几点看法,以标示编者的态度,同时就正千方家  相似文献   

2.
刘福根 《承德师专学报》1994,14(3):89-94,86
中学文言教材注释补正刘福根中学《语文》教材经多次修订,日益完美,但偶误之处依然存在,尤其是对文言课文注解中的一些问题,近年来有众多学者提出商榷。本文就其中尚未被论及或虽被论及但未作定论的数则,发表自己的浅见,以求教于方家。[乃人吴寻二陆](初中二册《...  相似文献   

3.
<正>北京图书馆藏有一书,清抄本,段玉裁撰,题为《说文解字读》(以下简称《读》)。此书一向鲜为人知。日本学者阿辻哲次曾撰文《北京图书馆藏〈说文解字读〉初探》,对《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然阿辻哲次没能研读《读》全书,故其结论不够全面,亦有欠妥之处。日本学者高桥由利子曾撰文《〈段氏说文补正〉与〈说文解字读〉研究笔记》,认为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所藏之《段氏说文补正》与《读》多有重合,当是段氏先撰《补正》,再撰《读》,既而隐括成《说文解字注》(以下简称《注》)。该文对《读》亦未作全面研究(对《补正》及高桥由利子的文章我们将另撰专文探讨)。我们有机会考察了《读》的全书,本文拟全面介绍此书,并进行一些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第三册语文课本依据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高中语文大纲》更换了《离骚》一课的选文,今年仍然如此,我认为这样的调整是必要的。但对课文所采用的选文,我有不同看法,在此提出来与编者商榷。  相似文献   

5.
功夫也要放在课外周新龙(丰城市曲江中心小学)笔者曾讲过一篇思品课文《玲玲来到我们班以后》,这篇课文要使学生从小学会同情、关心和帮助残疾人。在导行时,我创设情境,在班上成立了一个助残小组,并对助残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同学们当时也确实有那么一股干劲,于成...  相似文献   

6.
我教《祝福》一法江苏/张华国鲁迅名篇小说《祝福》,虽是短篇,容量却很大。我过去教学这篇课文是费时(三课时),费力(满堂灌),效微(学生消化不了)。本次教学作了新的尝试,颇为得法。学生读懂课文后,我说:“同学们,读了《祝福》,我认为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  相似文献   

7.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我认为尚有少数课文存在着科学性与体现时代特色不够等问题,必须认真加以研究解决,以完善教材知识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现就一学期来小学语文单册课文中的几处质疑与教学补正例举如下,供今后教学的参考。一、整体观照,以全纠偏小学语文部分课文的个别之处,由于考虑不周,或文章篇幅限制等原因,教学后学生容易产生以偏概全的现象,教师必须及时加以补正。如《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六年制第五册19课),这篇课文的第二段里说:“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中午的时候它在南边,地上的树影正指着北方。”课文的这种说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钱钟书先生未刊稿(宋诗纪事补正)摘抄》一文为例,通过分析其对《全宋诗》所作的有关补正,认为《宋诗纪事补正)一书有助于我们全面而准确地评价钱钟书先生在宋代诗歌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对《全宋诗》的修订和完善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一、异中求同,提出话题 师:课文中有3个小故事,谁来讲一讲?(学生复述《狐狸和葡萄》、《狼来了》和《蝉和狐狸》) 师:这3个故事非常有趣。你们看,故事中的狐狸、牧羊的孩子走出来说话了(呈现课文人物的语言)——谁来读一读?  相似文献   

10.
第十一册第六组课文备课提要太原特级教师张月仙教师备课的基本功是钻研理解教材和确立教学思路。一、本组课文的理解要点这一组教材有三篇课文,即讲读课文《我的战友邱少云》,阅读课文《金色的鱼钩》,独立阅读课文《小英雄雨来》,还有一篇读写例话《外表和内心》及基...  相似文献   

11.
<正>一、未成曲调先有情(师生互动:教师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学习《好的故事》这篇课文。略。)二、摸准学情搭好脉师:同学们预习过这篇课文,谈一谈你对课文有什么感受。生:我觉得这篇课文很美。生:我感觉这篇课文有点难,鲁迅好像从睡梦中醒来,讲了一连串的梦中故事。生:我觉得《好的故事》表达了鲁迅先生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相似文献   

12.
王伟 《现代语文》2007,(7):29-30
一、感知课文 (欣赏多媒体朗读视频《背影》,对课文有更直观形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宋诗纪事补正》疏失举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诗纪事补正》是钱钟书先生生前未曾面世的作,2003年1月出版。此书旨在补正清厉鹗《宋诗纪事》之错谬疏漏,但《补正》一书本身也仍有不少可议之处。本就书中按语和纪事的疏失,所补诗的作及字之误,以及失校、违例等,核查必要资料,选其中代表性的例子,予以举正。  相似文献   

14.
《故宫博物院院刊》2001年第5期发表了任先生《〈洛阳新获墓志〉释文补正》一文,文章从俗别字、成语典故、音韵对仗、名与字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对《洛阳新获墓志》(李献奇、郭引强编,文物出版社1996年10月版)的释文错误进行了补正,提出了诸多精深、独到的见解。笔者读了任先生的文章受益颇丰,兹就任先生文章的一处疏漏,提出我的一得之见,以求教于任先生及诸位方家。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方面对小学第二学段(三至四年级)提出“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学会通过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这两点要求。因此,在学生升入三年级后,我加强了对他们概括能力的培养。比如,对故事性强的课文我要求他们在初读课文后,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用概括的语言表述出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我很高兴,自以为大功告成。谁知,在上《检阅》一课时,却出现了意外情况。  相似文献   

16.
罗大章 《贵州教育》2009,(21):46-46
今年又上七年级两个班的语文,七(5)班和七(7)班,这是我第三年接七年级语文课了。第一节课堂上,我简单介绍本单元课文的教学目的、各篇课文的教学要求以及对学生提出要求完成的教学任务。在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下,边讲边进入课文主题,不知不觉中,在学生还没回过神来的情况下,我已经把课文《在山的那边》背诵完了,这才叫学生打开课本来看。  相似文献   

17.
前几天,经一位朋友的推荐,我有幸认识一位新朋友——《阅读》。“我阅读,我快乐”是它的宗旨。这正合我意,于是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把课文越读越长》、《把课文越读越短》两篇看似矛盾的文章,细细读来,却不得不为作者独到的见解拍手叫好。“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如何从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推荐出对学生有益且适合他们阅读的作品正是老师们感到为难的事,《把课文越读越长》告诉了老师们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我来接着讲     
到教学楼走走,看到五(3)班许老师正在上一篇有趣的课文《阅读中的“拦路虎”》(独立阅读课),教室后面有个空位,我便进去坐着听。几分钟下来,也大概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许老师几乎是用导读的办法让孩子们明白以下内容:  相似文献   

19.
一次七年级(下)语文期末考试,文言文阅读材料出自脱脱的《包拯》。学生答题情况很不理想,某校教师对命题者颇有微词,纷纷指责其脱离中考考试实际:“《包拯》既非经典课文,也非中考命题范围,选择这样的课文来考试,毫无针对性。”对此言论,笔者不敢苟同。语文版七年级(下)《语文》的文言文有《黔之驴》《陋室铭》《爱莲说》《口技》《强项令》《包拯》《岳飞》《杞人忧天》《杨布打狗》,照他们说来,《陋室铭》《爱莲说》《口技》是泉州市中考的命题范围,平时考试只能从这三篇课文中选择,至于其他课文,教师教与不教,学生学与不学,似乎无关紧要。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可以根据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从三个方面来解读:  相似文献   

20.
《放风筝》此篇课文是人教版(第六册)中的一篇课文,教学重点有两点:1.理解“我”和哥哥是怎样放大蜻蜒风筝。2.想象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荡,衬着瓦蓝瓦蓝的天空的美丽画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