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报道,由于地球自转减慢,2006年元旦将有24个小时零1秒,比平常多出1秒来。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发布预告:到北京时间2006年1月1日7时59分59秒时,全世界的钟表都需要拨慢1秒。据国家授时中心科技处专家介绍,这多出的1秒叫做“闰秒”。专家指出,普通人并不在意自己的手表快一点或慢一点,但对航天、电子通信、全球定位系统而言,几十亿分之一秒的误差也可能导致重大问题。据介绍,元旦的闰秒是自1999年元旦以来的首次,也是自1958年以来第32次闰秒了,平均每3年就有2次闰秒。“多”出来的1秒究竟从哪里来?专家解释说,“时间”有两个标准,第一个…  相似文献   

2.
2006年的新年元旦,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因地球自转速度减慢而凭空多拥有1秒钟的时间。由于北京时间比世界时早8小时,1月1日在我国出现了7时59分59秒、7时59分60秒、8时00分00秒的特殊现象。江苏省天文学会专家说,这是7年来首次出现闰秒。1月1日怎么会多出1秒呢?专家解释道,目前全球有世界时和原子时两个时间系统。前者以地球自转周期的天文观测为基准,后者则以稳定的原子振荡周期来确定秒的长度。由于地球自转速度不匀,天长日久,两者之间会出现细微差距。出现这种情况时,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就负责在一年中添加或减少1秒,这就是闰秒。闰秒通…  相似文献   

3.
《少年科学》2012,(5):43-F0003
今年年中,全球时间将进行调整,通用时间将“闰上一秒”,这意味着全年时间会多“一秒”。国家授时中心将在北京时间2012年7月1日7:59:59进行闰秒调整,届时会出现7:59:60的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4.
闰秒调整影响实时在线的Linux服务器 6月教育网整体运行平稳,未发生重大安全事件。值得关注的事件是北京时间7月1日上午7点59分59秒全球授时服务器进行闰秒调整。  相似文献   

5.
为使世界时间同地球自转的实际时间同步,2005年12月13日上午8时59分59秒时需增加一闰秒。那么,闰秒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6.
近日,IERS有关负责人在发言中称今年其将在一年的时间上加上一秒,以使时间回复一致。这样一来,当今年十二月31日时间开始进入2006年1月1日时就会像这样数秒:23点59分59秒、23点59分60秒、00点00分00秒。而通常时间是直接从59秒到00秒的。因为地球自转变慢,2005年将增加一秒钟  相似文献   

7.
在刚刚过去的新年第一大,即2006年1月1日上午7时 59分59秒以后,在我们大多数人都不十分注意的情况下,全世界的时钟同时出现了一个反常的现象,即在7时59分59秒以  相似文献   

8.
郭光灿院士     
郭光灿,1942年12月出生,汉族,籍贯福建惠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1965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1981年9月~1983年9月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做访问学者。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信息科学学部院士,2009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物理学会理事,中国光学学会理事,全国量子光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科技部973项目"量子通信与量子信息技术"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重要方向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  相似文献   

9.
《初中生》2016,(31)
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我国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又迈出重要一步. 中国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院士介绍,如果说地面量子通信构建了一张连接每个城市、每个信息传输点的“网”,那么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就像一支将这张网射向太空的“标枪”.当这张纵横寰宇的量子通信“天地网”织就时,海量信息便将在其中来去无影,并且“无条件”安全.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这次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又迈出重要一步。时隔一年,在2017年8月10日在线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两篇来自同一国家、同一科研团队的研究论文同时在线发表。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及其  相似文献   

11.
我国科学家潘建伟等人近期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百公里量级的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和纠缠分发,为发射全球首颗"量子通讯卫星"奠定技术基础。量子信息因其传输高效和绝对安全等特点,被认为可能是下一代IT技术的支撑性研究,并成为全球物理学研究的前沿与焦点领域。基于我国近10年来在量子纠缠态、纠错、存储等核心领域的系列前沿性突破,中国科学院于2011年启动了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力争在2015年左右发射全球首颗"量子通讯卫星"。  相似文献   

12.
曾钊 《考试》2010,(11):47-50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嫦娥二号作为探月二期工程的先导星,在工程上的主要任务是试验验证与月面软着陆相关的部分关键技术和新设备,  相似文献   

13.
一、填空1.8的2倍是(),8是()的2倍。2.在5与1的和、差、积、商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3.9 9 9改写成乘法算式是()。4.45÷5=9可以表示45是()的()倍。5.7的3倍是(),算式是()。6.2时=()分2分=()秒180分=()时120秒=()分7.在○里填上“>”“、<”或“=”。4时○300分1时40分○1  相似文献   

14.
流体与“闰秒”吴世全,老木地球的自转速度由于受到海潮摩擦、大气流动、地核的流体核运动等影响而经常变化,今年7月1日又增加了“闰秒”。地球钟和原子钟的误差控制在0.9种之内自从1972年制定世界时新协定以来,第一八次闰秒在今年7月1日上午9时(日本时间...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9~61页,练习十四第1题。 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观察、分析比较、活动体验等方法,使学生建立秒的概念,探究分与秒的关系,知道时间单位“秒”和1分=60秒。  相似文献   

16.
走进南极     
在挺进南极内陆冰盖1200多千米后,经过一个多星期的详细勘测和对比,2005年1月18日3时16分,中国科考队确认找到了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南纬80度22分00秒,东经77度21分11秒,海拔4093米。人类首次“登”上了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1分钟是60秒,那“闰秒”又是什么昵?过去,人们一直把地球自转形成的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当成标准钟。但是,在海洋潮汐、大气环流、海流、洋流, 以及地壳和地核内一些运动的影响下,地球自转并非十分均匀。后来,人们发明了原子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9~61页例1。教学目标1.在认识时、分的基础上,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秒针的特征,初步建立1秒的概念,知道1分=60秒。  相似文献   

19.
1988年国家教委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初审稿)》在二年级教学要求中规定:“认识时间单位小时、分、秒。知道1小时=60分、1分=60秒”。在1992年国家教委制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中,改述为:“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  相似文献   

20.
“墨子”号     
<正>"墨子"号是中国研发,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以中国古代伟大科学家墨子的名字命名。"墨子"号是由我国完全自主研制的世界上第一颗空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2017年1月18日,中国发射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圆满完成了4个月的在轨测试任务,正式交付用户单位使用。"墨子"号与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进行天地链路,成功实现了洲际量子保密通信,标志着我国在全球已构建出首个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