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到1991年苏联解体,苏联仅存在了74年,但这短短的74年却对世界各国产生了巨大影响。中苏是两个最大的相邻国,中苏关系对各自内政外交乃至对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更是非同一般,因而中苏关系史研究一直受到学术  相似文献   

2.
王标 《湖北档案》2012,(10):35-36
1956年6月访问上海的的苏联太平洋舰队,由苏联太平洋舰队司令切库洛夫海军中将率领,包括巡洋舰"德米特里·巴热尔斯基"号和驱逐舰"智谋"号、"启蒙"号3艘军舰及官兵2183人。这3艘军舰都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苏联建造的新型军舰,在苏联服役海军舰艇序列里均属于主力舰。巡洋舰"德米特里·巴热尔斯基"号,排水量16万吨,时速31节,舰员1600余名。  相似文献   

3.
<正>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苏关系仍处在僵持之中。虽然由我国黑龙江省率先启动,两国边境地区传统的"以货易货"贸易稍有萌动,但上层除礼节性外,基本上还是"老死不相往来"。就在这个时候,突发一苏联人劫持一架苏联客机降落我国的事件,这迫使双方高层不得不"往来"和"沟通",也给了客机上40多个苏联公民"零距离"观察和了解正掀起改革开放热潮的中国的机会。只是当时这些都属于‘内部信息"或"保密信息",作为唯一  相似文献   

4.
1994年以来俄国档案的不断解密,进一步还原了50年代中苏关系和朝鲜战争的真相. 众所周知,毛泽东在1949年6月30日发表了向苏联"一边倒"的宣言,大约与此同时,刘少奇率中共代表团秘密访问了莫斯科.  相似文献   

5.
半个多世纪前,苏联共产党代表米高扬到中共中央驻地西柏坡,毛泽东及其他领导人与他进行了长达7天的秘密会谈,这在中苏关系历史上是件相当重要的事件。双方会谈资料在事后曾被各自列为绝密归档,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苏双方当事人的回忆录、谈话及文章陆续公开发表,一些珍贵的文献资  相似文献   

6.
这里选译的中苏关系文件译自《苏联对外政策文件集》(ⅡoRyMeHT~BHCm—HeIⅡe6 HO~THEH CCCP)第21卷,莫斯科1977年版。这卷文件集汇集了苏联在1938年间对外关系的重要文献,其中涉及到中苏关系方面的有此间苏联官员同国民政府要人会谈记录,苏联外交人民委员会和苏联驻华全权代表往来的电报等。现特译出,以供研究中苏关系之用。  相似文献   

7.
1975年,原苏联波罗的海舰队发生过一起猎潜舰叛逃事件,后来,英国出版了一本名叫<追踪"红十月号">的小说和一部据此拍摄的同名电影,对这起事件作了这样的描述:苏联一艘核潜艇"红十月号",在艇长的精心策划下叛变,摆脱苏军舰艇和飞机的围追堵截,成功地逃到了他们向往的西方.  相似文献   

8.
引渡溥仪是毛泽东首次出访苏联时,亲自经手办理的事. ……有一天,苏联外交部长维辛斯基对毛泽东说: "1945年,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打败日本并将一批日本战犯战俘和伪满洲国皇帝溥仪等人押到了苏联.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这些战俘应该引渡到中国,由你们来审判和处理." 毛泽东立即表态说:"中国迟早要将这批战犯接过来进行审判,只是目前还不能.  相似文献   

9.
汪东兴从1947年至1976年一直负责毛泽东主席的警卫工作,跟随毛泽东近50年,亲历和见证了许多重大事件。本书是汪东兴对跟随毛泽东转战陕北、第一次出访苏联和重上井冈山等重大历史事件的真实记录,具有不可替代的珍贵价值。  相似文献   

10.
扩大眼眶子     
最近看到一篇介绍一位著名画家1945年给毛泽东主席画像的故事。作者说据他掌握的资料,这位画家“是唯一面对面地为毛泽东画过像的画家”。看到这里,我脑子里马上蹦出另外两则曾“面对面地”给毛泽东画像的画家故事来:一位是解放初期来北京的苏联画家费诺格诺夫,在毛岸英的陪同和翻译下,到毛泽东同志办公室为毛主席画像,毛主席还与他交谈。事后他写了一篇题为《给毛主席画像》的文章,记叙此事。另一位也是苏联画家,叫茹科夫,他的一些素描插图是很有名的,1957年随苏联文化代表团到中国访问。毛主席出席苏联大使馆招待会,在谛听苏联著名音乐家演奏的时候,画家“面对面地”为他画了一幅速写。此外,还有没有人“面对面地”为毛泽东画像,我想,这必须经过细致的调查研究,方可做出确切回答。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首肯,他们飞去苏联 1939年的8目末。因为众所周矢u的“坐骑受惊事件”,周恩来右臂粉碎性骨折,中共中央决定由邓颖担陪同他赴苏联医治。经毛泽东的首肯,周恩来夫妇及他们抚养的烈士孙炳文的女儿孙维世、陈昌浩之子陈祖涛、高岗的儿子高毅、陈伯达之子陈小达.一起飞住苏联。他们先在甘肃省的兰州做了停顿,刘少奇的两个孩子也已经送往苏联,先期等候在这里。于是,4人的少JL团中.又加入了刘允斌、刘爱琴兄妹。  相似文献   

12.
"与这样的人共事心里踏实" 我认识穆青是在50年代中期.当时,苏联舰队访问上海,我和戴煌奉总社之命去上海采访报道.我还记得,当时担任上海分社社长的穆青正在生病,面色苍白而虚弱.他躺在锦江饭店一间客房的沙发上,同我们一道研究报道.苏联舰队驶入黄浦江口情景的特写,就是他出的主意.戴煌搭乘一只小艇,冒着风浪颠簸,迎到外海发出第一篇新闻.另一次,则是苏军红旗歌舞团来华访问演出,我奉命随团采访再次到上海,也是在他指导下完成报道的.  相似文献   

13.
正细算起了,我与俄语的缘分不止半生。从第一次在上海"中苏友好大厦"看到苏联的缩写"CCCP"算起,超过一甲子;从高中学俄语算起,五十七年;从第一次到莫斯科当记者算起,已逾三分之一世纪。但是,想把俄语说得像俄罗斯人那样好,搭上我的余生也不够。清洁工、克格勃,三人行必有我师1978年,我首次到莫斯科分社当记者。当时中苏关系冷峻,中国驻苏总共只有新华社的4名记  相似文献   

14.
综合 《兰台内外》2013,(4):17-18
1958年8月23日,解放军3万多发炮弹猛轰金门,震惊了全世界。毛泽东决定采取这次军事行动真正的和唯一的目的,就是希望仅仅通过炮轰的方式来封锁金门,造成一种气势和压力,迫使蒋介石主动放弃金门,从而收复全部沿海岛屿。然而顾及到美国对炮击行动的反应,毛泽东想借中苏同盟的力量,达到威慑美国的目的。7月21日苏联驻华大使尤金提出关于中苏共同建立海军舰队的建议,恰恰提供了一个机会。  相似文献   

15.
一本系统描述海军护法史的开荒作─—《护法舰队史》简评邬和镒(中山大学图书馆)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护法舰队史》一书,是迄今国内第一部以一支海军舰队为研究对象的专著,填补了近代海军史的一段空白,为深人研究海军革命斗争及护法运动作出了有益的尝试。著者汤锐...  相似文献   

16.
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不仅是20世纪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它改变了世界和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对人类历史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2017年适逢十月革命100周年,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共同推出的"纪念十月革命100周年—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藏十月革命文物展"在国家博物馆展出。展览通过230余件文物、油画、雕塑、照片等,向观众展现了一场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一次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一段中苏友好的真挚纪念。展览中展示的部分中国政府、组织机构或个人赠送给苏方的精美礼品,既体现了中苏间的珍贵友谊,又是两国关系发展变化的实物见证,同时也是研究中苏关系的重要文物资料。通过它们,一定程度上可以了解中苏关系的发展和变化,更能感受到中苏关系对中国几代人的情感影响。  相似文献   

17.
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不仅是20世纪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它改变了世界和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对人类历史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2017年适逢十月革命100周年,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共同推出的"纪念十月革命100周年—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藏十月革命文物展"在国家博物馆展出。展览通过230余件文物、油画、雕塑、照片等,向观众展现了一场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一次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一段中苏友好的真挚纪念。展览中展示的部分中国政府、组织机构或个人赠送给苏方的精美礼品,既体现了中苏间的珍贵友谊,又是两国关系发展变化的实物见证,同时也是研究中苏关系的重要文物资料。通过它们,一定程度上可以了解中苏关系的发展和变化,更能感受到中苏关系对中国几代人的情感影响。  相似文献   

18.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向苏联提出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的建议。但苏联从自身利益考虑,没有签约,虽然中苏已经复交。1936年,情况起了变化。11月25日,德日两国在柏林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矛头直指苏联。苏联感到东西方法西斯的威胁已是迫在眉睫,同时又担心中国向日本妥协,自己更加孤立,两面受敌。遂开始积极主动地调整中苏关系,开始向中国提供军援,以借助中国的力量在东方将日本拖住。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诞生后的1949年12月6日,毛泽东登上专列,开始对苏联进行正式友好访问。这是一次历史性的访问,也是毛泽东和斯大林两位历史巨人唯一的一次会晤。  相似文献   

20.
《兰台内外》2014,(4):19-20
正毛泽东建议地铁围着城墙走1965年7月1日,北京市领导彭真主持开工典礼,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邓小平、罗瑞卿等出席。地铁筹建领导小组组长北京军区司令员杨勇上将讲了话,大意是要坚决贯彻毛主席的批示精神:"精心设计,精心施工。"杨勇提出了地铁建设的三条原则:"地上服从地下,交通服从战备,时间服从质量。"79岁高龄的朱德元帅为地铁开工破土。其实早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新中国就决定修建地铁。1956年11月初,应邀而来的苏联专家用半年时间论证了北京地铁的可行性。铁道部、建工局也先后派人去苏联考察地铁和人防工事。1958年成立了铁道部地铁工程局。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