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螺旋理论认为,几乎所有的有机化合物结构中都存在螺旋,螺旋结构是导致旋光性的根本原因。左手螺旋左旋;右手螺旋右旋。化合物的总旋光方向是由分子结构中所有螺旋旋光度的代数和所决定。各种不同类型的化合物都遵从该理论。光学活性的环芃烷结构特殊,变化也很大。这类化合物构型规定中的P, M螺旋 ( plus or minus helix ),不是唯一的螺旋,也不一定都是旋光贡献最大的螺旋,应对其进行具体分析。只要仔细分析每一个化合物结构中存在的螺旋,就会发现,它们和其他类型的光学活性化合物一样,都遵从螺旋理论的规律。由化合物的绝对构型,可以预测其旋光方向;反之,由旋光方向可以推断其绝对构型。  相似文献   

2.
埃索美拉唑是奥美拉唑的S-旋光异构体,是全球首个异构体质子泵抑制剂(PPI)。由于具有代谢优势,埃索美拉唑较奥美拉唑具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和更一致的药代动力学性质,生物利用度和血药浓度比奥美拉唑或(R)-奥美拉唑高,半衰期延长至2小时以上,因此其药效比奥美拉唑高而持久,抑酸能力也强于兰  相似文献   

3.
测定条件对旋光方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些光学活性分子因测定条件不同而改变旋光方向,因为不同条件下,分子构象发生了变化。构象改变后,分子结构内的螺旋方向改变,其旋光方向随之改变。测定条件变化,若不影响化合物构象,则其旋光方向不改变。  相似文献   

4.
对于胶体分散体系而言,胶体颗粒表面物质可以扩散进入分散介质,而溶液中的溶质同样可以吸附于胶体颗粒之上,当两个过程达到平衡时,胶体便达到吸附平衡。从化学势的角度,我们推导出了胶体体系中的吸附平衡公式,由公式可知,溶液活度和温度是影响胶体微粒半径的两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葡萄糖注射液pH、含量等各项检验结果的稳定性。方法: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葡萄糖注射液中5-羟甲基糠醛进行检查、旋光度法测定注射液含量,考察溶液含量、pH及其他检测项目的稳定性。结果:葡萄糖注射液各项检验结果均符合标准。结论:葡萄糖注射液在稳定性考察过程中其pH、含量、5-羟甲基糠醛检查等项均合格,溶液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旋光仪是测定物质旋光度的仪器,通过它对被测物质旋光度的测定,可分析其浓度、含量、纯度等,广泛应用于制药、制糖、石油、食品、化工、医疗等生产、检验和科研部门。  相似文献   

7.
每种光学活性的联苯衍生物都是两种构象的混合物.在利用笔者所提出的螺旋理论[1~3]分析其旋光方向与结构间的关系时,必须确定它们的优势构象,比较取代基的可极化性大小及在优势和非优势构象中各种不同螺旋的扭曲角度(螺距的大小).在全面考虑了这三种影响旋光性的因素条件下,可根据构型、构象推测它们的旋光方向和大小.反之,知道了它们的旋光方向和大小,也可推断它们的绝对构型和构象  相似文献   

8.
运用Maxwell-Boltzmann分布与Nernst-Planck公式推导出双极性膜在双组份溶液中的伏安特性曲线理论公式。制备了聚苯乙烯磺酸/聚乙烯醇阳膜和聚乙烯吡啶/聚乙烯醇阴膜,并且加工成为双极性膜。测定了它们的电流—电压关系曲线并与理论公式进行比较。制备了聚电解质/n-In_2O_3膜,测得其界面的p-n特性,讨论了所得结果,以便改善双极性膜的p-n结特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用水溶液吸收与解吸二氧化硫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条件,考察了静态吸收脱硫中吸收液初始pH值和气液比对SO2吸收效果的影响,分析了SO2与水的体积比和pH值的关系,确定了在不同pH值下溶液吸收SO2后的组分。研究在加热解吸条件下,富液初始pH值、解吸温度和解吸时间对SO2解吸效果的影响和特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针对Ito T.塑性变形理论,在原方法模型和假设的基础上,对桩间部分土体引入塑性滑移线理论。根据塑性区的受力平衡,得出被动桩在桩间距较小时桩间土的极限土压力。基于所增加的塑性假设推导出改进公式适用的桩间距并由大量计算给出适用土性范围。所得方法在极大简化推导过程的前提下,在原方法适用范围内与其计算结果极为接近。同时省去积分过程,并改善由此产生的公式随摩擦角等参数变化在一定桩间距条件下严重偏离实际的性状。推导出的桩间距上下限值等则能为公式实际应用提供更为有效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为进行泥岩水岩作用特性研究,将武汉市百瑞景工地的志留系坟头组泥岩采样进行X射线衍射试验、干湿循环试验和不同pH值溶液试验,采用日本引进的SH-70软岩针贯入仪测得泥岩在不同环境中抗压强度,观察其完整性变化及崩解状况。试验结果表明,武汉市泥岩水岩作用机理以崩解和软化为主;抗压强度值与含水率有关,含水越高,抗压强度越低,反之则越高,且沿水平层面的抗压强度显著小于沿垂直层面的抗压强度;不同pH值溶液对泥岩水岩作用反应程度影响不同,随pH值减小,泥岩崩解性增加,抗压强度变小,且泥岩水岩作用对溶液pH值变化敏感程度酸性环境中比碱性环境中强,在工程中遇到酸性环境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2.
聚乙二醇固-液相变热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乙二醇可作为一种固-液相变储能物质.通过对三种不同聚合度的聚乙二醇贮热性能的研究,得出不同聚合度的聚乙二醇,其贮热能力随聚合度的增加而增强,其固-液相变温度、相变焓也随聚合度的增加而依次增大,显示的性质具有较好的热贮性能.  相似文献   

13.
磁光效应是电磁波在被施加准静态磁场物体中传播的种种现象。在这些旋磁材料中,左旋和右旋椭圆偏振光可以以不同速率在介质中传播,导致一些很重要的效应。当光线经过一层磁光物质后,会导致法拉第效应:光线的偏振面可以被旋转,成为法拉第旋光器。当光线被磁光物质反射后,会产生磁光克尔效应。在最近的数十年里,光电技术日益在高新领域获得广泛应用,而在同时,以磁光效应为原理的各种器件也展现出了非常独特的性质和极其光明的应用未来。  相似文献   

14.
王红  刘晓地 《青海科技》2001,8(1):33-33
聚乙二醇可作为一种固-液相变储能物质。通过对三种不同聚合度的聚乙二醇贮热性能的研究,得出:不同聚合度的聚乙二醇,其贮热能力随聚合度的增加而增强,其固-液相变温度、相变焓也随聚合度的增加而依次增大,显示的性质具有较好的热贮性能。  相似文献   

15.
苯酚溶液在强酸性(pH=1)条件下降解率最高,随着pH值增大,降解率随之降低,在pH=9时,降解率到达最低点,而后随pH值增大降解率又开始逐步升高。K2La2Ti3O10对苯酚和邻氯苯酚的氧化去除率随着pH值的变化产生一定的波动,但其总的趋势是随着pH值上升而下降,在pH为9~13之间随着pH值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6.
为了评价对SBS改性沥青技术性质的影响,分别进行了基质沥青和SBS改性沥青不同热氧老化时间后针入度、软化点、延度和粘度试验,分析了其技术性质变化随热氧老化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经热氧老化后,SBS改性沥青针入度衰减幅度比基质沥青的要小,而SBS改性沥青5℃延度衰减幅度明显大于基质沥青,SBS改性沥青软化点有减小趋势,4种沥青粘度均呈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17.
1998年夏季(7,8月)藏北降水的某些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GAME-Tibet加强观测期间所得到的青藏高原不同地点的降水量资料,初步分析了1998年7月和8月夏降风降水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藏北高原夏季风降水的分布是纬度效应和海拔高度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7月份降水量的纬度效应要比高度效应明显,而8月份的降水量不但具有一定的纬度效应,也具有一定的海拔高度效应。7月∽8月份的降水量主要表现为随纬度的分布特征,但它也受到海拔高度效应的修正,即由于地形对降水的再分配过程,使得某些测点降水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加。由于青藏高原地表状况复杂,其上的降水显然应当同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要简单地区分各因子的作用是较困难的。  相似文献   

18.
傅铭焕  王卓运 《科技通报》2021,37(1):74-78,84
分析梯形断面明渠均匀流正常水深的变化规律,提出其简捷的显性计算式.根据梯形明渠均匀流正常水深的本构关系,研究流量因子随边坡系数与宽深比的二元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流量因子随着断面宽深比的增大而减小,其衰减效果在宽深比小于1.5范围内最为明显.流量因子随断面宽深比的衰减规律可用乘幂公式很好表示,其乘幂系数是边坡系数的函数.在工程应用范围内,本文公式计算精度能适应各边坡各流量的计算工况.与现有迭代显示公式相比,本文公式具有更好的计算精度与可靠度,并且计算方便,能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傅铭焕  田甜  王卓运  李巾 《科技通报》2021,37(10):66-70
水跃跃长作为水跃研究的重要内容,广受学者关注.通过追踪突扩式消力池S型水跃水跃区水体质点的运动轨迹,建立水体质点运动方程,研究S型突扩水跃跃长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S型突扩水跃跃长是水跃跃高的函数,并随跃高的增大而增大;水跃跃高系数在相同突扩比情况下变化幅度较小,其可视为仅随消力池突扩比的变化而变化.根据已有试验数据,对S型突扩水跃跃长理论公式中的跃高系数进行了率定,提出了S型突扩水跃跃长的半理论公式,并用已有文献公式及实测数据对公式的延展性和正确性进行了验证.本文公式计算的S型突扩水跃跃长精度为5.59%,计算的一般二元水跃跃长为5.39%.  相似文献   

20.
采用索氏法提取芹菜(Apium graveolens L.)根中脂溶性物质,分析其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并探讨芹菜根脂溶性物质的表面活性特征.结果表明,脂溶性物质在芹菜根中的含量为17.12 mg/g(干重);对其甲酯化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共分离鉴定出18种脂肪酸,其中以亚麻酸和亚油酸的含量最高,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35.63%和32.07%;芹菜根脂溶性物质具有一定的表面活性,其临界胶束浓度(CMC)为40.26 mg/L,且其表面张力分别随溶液pH2~12和盐度0%~20%的升高呈增加和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