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试》2008,(10)
原题再现送东阳马生序(节选)明·宋濂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  相似文献   

2.
【原题再现】甲文: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  相似文献   

3.
课内检测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与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  相似文献   

4.
一、送东阳马生序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②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  相似文献   

5.
《送东阳马生序》是作者宋濂写给东阳县的青年学子马君则的一篇赠序。作者通过自己在艰苦条件下嗜学苦读的经历,勉励马生珍惜优越的学习条件,专心修德进业,学有所成。这篇写给晚辈的劝勉之作,多用事实来说明道理,娓娓而谈,如叙家常,读来令人备感亲切、心悦诚服。文章先详叙作者昔日求学的种种艰辛:“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因为“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所以,“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事物唯其难得,才显宝贵。录毕之后,还要“走送之,不敢稍逾约”。正因如此,人们才“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这是幼年时的…  相似文献   

6.
中学高中语文课本中有一篇传统课文 ,叫《送东阳马生序》 ,作者是明初政治家、学者、藏书家宋濂。这篇赠序 ,风格委婉 ,文情畅达 ,作者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深情勉慰后学马生当刻苦自励、勤学不怠。文中叙述自己少年求学的艰辛时说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 ,无从致书以观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手自笔录 ,计日以还。天大寒 ,砚冰坚 ,手指不可屈伸 ,弗之怠。录毕 ,走送之 ,不敢稍逾约。”辞情真切感人。作者在文中所记自己辛苦抄书 ,固然是因为他当时“家贫 ,无从致书以观” ,然同时我们也应该知道 ,古代读书人、藏书人抄书 ,的确也是当时的一种…  相似文献   

7.
阅读文言文,不仅要理解常见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句式的特点,还要明理。请看下文: 郈成子为鲁聘于晋,过卫,右宰谷臣止而觞之,陈乐而不乐,酒酣而送之以璧。顾反,过而弗辞。其仆曰:“曩者右宰谷臣之觞吾子也甚欢,今何叠过而弗辞?” 郈成子曰:“夫止而觞我,与我欢也;陈乐而不乐,告我忧也;酒酣而送我以璧,寄之我也。由是观之,卫其有乱乎?”倍卫三十里,闻宁喜之难作, 右宰谷臣死之。还车而临,三举而归。  相似文献   

8.
“审问”一词最早出现于《中庸》一书:“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这里讲的“审问”是指对所接触的文本(知识,事件)进行有意义的追问,以便使其意义完全显现出来,其本质就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会思辩、学会质疑、学会探究。  相似文献   

9.
“审问”一词,最早出现于《中庸》一书,原文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指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显然,这里的“审问”是指对所接触的文本(知识、事件)进行意义的追问,以便使其意义完全地显现出来,而本文所论的“审问意识”则是指学生在阅读活动中产生的一种有意识进行质疑问难、追寻探究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0.
中考文言文阅读命题模式有多种,其中的一种是课内外结合型。但一般的课内外结合型,其针对阅读材料所设计的试题几乎都是“两张皮”。而2004年桂林市中考文言文阅读却是“一张皮”。请看2004年桂林市中考文言文阅读的六道试题(阅读材料略):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故不为苟得也苟富贵,无相忘B.是义贵于其身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C.死亦我所恶吾恶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D.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予观夫巴陵胜状9、请指出甲文中的一个通假字,并指明其意义。通意义:10、下列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读书观中有三句很有名的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本身真有这些东西吗?没有。古代科举考试让读书苦不堪言。但是一般人读出  相似文献   

12.
五、伤仲永课内提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  相似文献   

13.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问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问”一词,最早出现于《中庸》一书,原文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指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显然,这里的“审问”是指对所接触的文本(知识、事件)进行意义的追问,以便使其意义完全地显现出来。而本文所论的“审问意识”则是指学生在阅读活动中产生的一种有意识进行质疑问难、追寻探究的心理状态。在这种审问性心理的促发下,阅读者就能顺利进入问题的提出、分析与解决的思维链中,充分体现思维的灵活性、独立性和…  相似文献   

14.
樊婷婷 《学语文》2014,(2):67-67
正《左传·庄公十年》:"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各家对其中"衣食所安"中"安"都解释为"安身"或"养生"之义。晋代《左传杜林合注》卷五林尧叟注:"衣食二者,虽吾身之所安,弗敢自专其有,必以分与人之冻馁者。"明代陆粲《左传附注》卷四孔氏正义:"衣食二者虽所以安身然,亦不敢专已有之,必以分人。"2002年3月东北师范大学李炳海老师编排、注释和点评的《古文观止》一书中,将"所安"解释为"使人安逸的东西"。现今大多数中学语文教  相似文献   

15.
李旭玉 《考试周刊》2010,(1):211-211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相似文献   

16.
天才梦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相似文献   

17.
用兵之道囊括了"以静制动、时机未到静若处子,沉心定气、时机成熟动若脱兔"的谋略;养身之术有"静养观"、"动静平衡"之说,强调心静神凝、意守丹田的练气与舒展筋骨、运动肢体的健身相结合;建筑上檐牙高啄、描龙绣凤的装饰使得静态的建筑显示出一种飞腾之势;琵琶演奏中的"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反倒有"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书法中的"正书居静以治动,草书居动以治静";绘画中的"方拟去而弗来,乍欲行而弗止"均是静动结合的典型。而作为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更应该是静与动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8.
罗易同志: 您好. 我不善书,于书法不轻易置一辞.但因看过古今书家一些名作,多少也有点看法.浅见之一是凡学写字必须首先把正楷写好.打下扎实的基础.最不喜欢有些所谓书家一开头把字写怪写丑骗人.唐诗人卢仝诗险怪,金诗人元遗山评其诗有"真书不入时人眼,儿辈从教鬼画符"之句,正可以借来送赠此辈人.  相似文献   

19.
"书癲"     
自幼嗜书,直至现在还爱书如痴.我觉得,印在纸上的文字是有魔力的,能使人上天入地,穿梭古今.守着一堆书过日子,是幸福的.为此,买之、藏之、读之、谈之、送之,我这一辈子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人称"书癫".苏轼有诗说:"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陆游云:"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癫."我也乐意做这样的"书癫".  相似文献   

20.
快速准确解答高考文言阅读题,不能单靠基础知识,灵活的思路技巧也甚重要。下面样题全面反映了命题要求与意图,且以之为例。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郈成子为鲁聘于晋,过卫,右宰谷臣止而觞之,陈乐而不乐,酒酣而送之以璧。顾反,过而弗辞。其仆曰:“曩者右宰谷臣之觞吾子也甚欢,今何叠过而弗辞?“郈成子曰:“夫止而觞我,与我欢也;陈乐而不乐,告我忧也;迺酣而送我以璧,寄之我也。由是观之,卫其有乱乎?”倍卫三十里,闻宁喜之难作,右宰谷臣死之。还车而临,三举而归。至,使人迎其妻子,隔宅而御之,分禄而食之,其子长而反其璧。孔子闻之曰:“夫仁可与托孤,廉可与寄财者,其郈成子之谓乎!”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