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常生活中,有美妙的声音。如,歌声、乐曲声、鸟鸣等等。这些好听的声音可以使人愉悦,有益健康。与此相反,还有一些使人厌烦的、对人的日常生活起干扰作用的、很难听的声音。如,巨大的撞击声、大型机器的轰鸣声、以及车马的喧嚣(xiao)声等等。这些声音就是人们常说的噪(zao)音。噪音会造成环境污染,对身体是有害的,我们应当远离它。  相似文献   

2.
我们周围是充满声音的世界。人们依靠声音进行语言交流,传递信息,开展各种娱乐活动。动物通过声音信号(声波)传递信息,如声波使成群大雁在天空中排成“一”、“人”字形等不同形状翱翔天空……声音可分为乐音和噪声。乐音有三要素:音调、响度和音色。乐音让世界变得精彩万分。从物理学角度说,无规律的杂乱无章的振动所发出的声音叫噪声;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说,凡是妨碍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随着工业、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噪声源越来越多。噪声污染与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  相似文献   

3.
感觉与物理     
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有许多感觉,如用耳朵听声音,可以感觉到声音的大小;用眼睛可以看到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用鼻子可以闻到气体的味道等.人的许多感觉都与物理现象有关,可以用物理知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通过声音来打动人的心灵,使人们在声音的行进中得到情绪的抒发和心灵的舒展,从而提高人的身心素质。  相似文献   

5.
感觉与物理     
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有许多感觉,如用耳朵听声音,可以感觉到声音的大小;用眼睛可以看到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用鼻子可以闻到气体的味道等。人的许多感觉都与物理现象有关,可以用物理知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象声词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摹仿人或自然界事物所发出的声响而构成的词叫做象声词。所谓象声,正如王力先生说的“不一定把声音摹仿得很象,只是习惯上这样说,大家心里上也觉得颇象就是了。”这是因为人或自然界事物所发出的声音,不一定完全符合语言的语音系统。就汉语来说,人们在摹仿某种声音的时候,为了使其适合汉语的语音系统,即适合汉语语音声、韵、调的结构规律,不得不对所拟的声音加以改造,而取其“近似值”。如哼哼叽叽、呜里哇啦、叽叽喳喳等象声词,是对人所发出的声音的摹仿;哗啦、嘡啷啷、滴滴答答、噼里啪啦等象声词,是对自然界事物所发出的声响的摹仿。这些摹仿只能是客观声响的“近似值”。  相似文献   

7.
漫话声学     
世界上到处有声音,这种五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声音,包含了深澳的学问。同样是声音,有的使人赏心悦耳,有的使人烦燥不安;有的使人精神振奋,有的使人昏昏欲睡;有的使人健康长寿,有的则使人立即死亡。可见,在声音的世界里,有着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人们去探索。声学就是探索这个奥秘的,它研究声波的产生、传播、接收和作用等问题。声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部分,分支很多。根据研究的方法、对象和频率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几何声学、物  相似文献   

8.
噪声污染的危害及控制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建设的发展 ,环境噪声日益严重 ,它已成为污染人类社会环境的一大公害。1 噪声污染的特征噪声是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声音的杂乱组合。从生理学观点来看 ,人们生活离不开声音 ,但同样的声音有时是必要的 ,有时又成为不需要的。因此 ,凡使人感到不愉快 ,使人烦恼 ,为人们所不需要的声音都叫噪声。它一般是以噪声的强度值的大小来衡量的 ,通常用分贝作为计量单位。 1分贝是普通人刚刚能听到的声音 ,适合人生活的环境声强在 15~ 4 5分贝之间 ,过于寂静与过于吵杂的环境都使人心理无法承受。国际标准组织提出的环…  相似文献   

9.
浅谈噪声     
噪声是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声音的杂乱组合。从生理学观点来讲:人们生活中离不开声音,但同样的声音有时是必要的,有时又成为不需要。凡是使人烦恼的、讨厌的、不需要的声音都叫噪声。现代社会,噪声来源多种多样.主要有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业和人为吵闹。  相似文献   

10.
声音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人们通过语言传递信息,生活中也离不开音乐和其他声音。但是,同样的声音有时是必要的,有时又成为不需要的,这完全由主观决定。从生理学观点讲,凡是使人烦恼的、讨厌的、不需要的声音都叫噪声。 噪声对人体危害很大,但往往被人们忽视。一般说,噪音的危害有影响睡眠、休息和谈话;损伤听觉;影响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所谓语体,就是一种语言表达的符号系统。在形式上,它包括语言结构、表达方式、用语习惯等。在精神上,它则是人们的思想、情感、思维方式和认同方式的外化。”毫无疑问,这一为人所独有的语言文学系统是人类交际和文化的支柱。然而,在人们实际进行的有声语言交际中,往往伴有非语言的声音(如咳嗽、鼻音,声门化叹气等)和身体其它部位的动作(如面部表情、体态姿势、手势等)。如果说有声语言是交换信息、表达感情的符号  相似文献   

12.
在流行音乐空前繁荣的今天,人们对于流行音乐还存在一些误解,如声音特别才是流行,越怪越流行,流行歌手不需要科学的发声训练,“洋气”才是流行等等.流行音乐人应该及时地调整思想观念,走出误区.  相似文献   

13.
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声音可以使人精神愉快、身心健康,但有些声音却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伤害,甚至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这样的声音我们称之为噪声.  相似文献   

14.
我们知道,感觉是人的一切认识活动的基础,足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的主观映象.客观事物自身具有多种多样的感性状貌,如各种色彩、声音、形状、硬度、温度等.感觉就是对事物的这些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就是在反映事物个别特性的感觉的基础上,人们形成的对现实中客观事物、对象和现象的完整把握.  相似文献   

15.
敖红艳 《儿童音乐》2016,(10):48-50
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构成声音形象来表达人的感情.音乐的表现手段,如旋律、和声、复调、配器等,都是按一定规律组织起来,通过人的声带或器物发出的音响所构成的.音乐形象在声音的运动中形成,是活跃、发展、流动的形象.音乐可以将最富有特征的声音形象,化为带感情色彩的声音而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声音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十分熟悉的。因为我们每个人从呱呱坠地时起,便投入了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人们不仅能收听外界的声音,借以对本身的行动作出有利的判断;人们还常常主动地产生一些声音,来满足某些需要。且不说,人们说话、唱歌或演奏乐器这些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活动。当你用手拍打西瓜,以便挑一个好的;从碰撞两件磁器发出的清脆的声音中,来判断有没有裂纹……等等,无不是在与声学打交辺了。至于收音机是否好听,打电话怎样更清楚,也都存在着声学问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每个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加入了“业余”声学爱好者的行列。声学对于我们每个人又都有些陌生。因为声学的研究领域,已经远远地超出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迂到的,或者人耳所能听到的声音这个范围。声学是研究各种物质中机械波的产生、传抪和接收的科学。现代声学研究的频率范围是:  相似文献   

17.
阅读实练     
胡敏 《双语学习》2012,(9):32-32
同学们,你们知道“voice”、“sound”和“noise”这三个英语单词有什么异同吗?这三个词都有“声音”的含义,但它们之间还是有些差别的,如:“sound”泛指人们能听到的各种声音,不含有褒义或贬义色彩.但它还可以作动词用,如:“soundsgood”(听起来不错)等等;“voice”指人们说话或唱歌时发出的声音,而“noise”则指“噪音”,通常指妨碍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不悦耳的、令人烦恼的嘈杂声,通常含有贬义。我们试着在下面练习中用这三个单词填空看看:  相似文献   

18.
<正> 一般说来,英语拟声词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用来摹仿事物的声音而不代表发声物本身的词,如:click,bang,tick-tock,clip-clop等。第二类是既摹仿事物的声音又代表发声物本身的词,如:cuckoo,ping-pong,meow,moo等。第三类是指声音象征(sound symbolism)的词,即某一字母本身的发音能象征某种概念、意境或气氛等,使人引起联想的词。如snake中的s音,会使人联想到许多事物的相类似的声音,比如风的“嗖嗖”声、水的“沙沙”声、蛇的“嘶嘶”声等等;如m是低沉的鼻音,可象征蚊子的“嗡嗡”声、昆虫  相似文献   

19.
重塑学校的声音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乍听"声音景观"一词,人们往往会联想到在美丽的大自然、优美的城乡环境中那些让人流连忘返的声音和音乐.的确,"声音景观"简称"声景",起初是指环境中的音乐,即在自然和城乡环境中,从审美角度和文化角度值得欣赏和记忆的声音.随着听觉文化研究的深入,"声景"一词更多地被理解为人们生活中的声学环境.  相似文献   

20.
声音对于教师来说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时间,一些因声音沙哑难听并为此苦恼的教师谈论起一个新的话题——“整嗓”。当今科学的发达,如果嫌自己的相貌不够漂亮的话,有些人会去整容。那么,嗓音不好,能不能去整嗓呢?一、嗓音形象的形成所谓嗓音的形象,就是我们在生活中听到的各种不同的声音,如有的清脆,有的沙哑,有的甜美,有的浑厚等。这些不同的声音形象的形成,是由于气息冲击声门引起声带震动而产生了微弱的基音,再经过喉腔、咽腔、口腔、鼻腔及头腔的共鸣,才形成了人们听到的声音。由于各人声带的长短、厚薄以及共鸣腔体的大小不同,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