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当代西方著名修辞学家和文学批评家,韦恩.布斯是将修辞视角引入文学批评实践和文学理论建构的成功典范。布斯还是当代西方伦理批评的理论旗手,他有关伦理批评的主张也深受其伦理修辞观的影响。在《我们的交流圈子——小说伦理》一书中布斯"以书喻友",并不否认伦理批评的一个中心是对叙事的伦理价值做出评判,但他也主张伦理批评还应该将读者已有的伦理观念考虑在内。这一主张充分地表明,布斯已接受了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思潮以及读者反应批评理论的影响,从《小说修辞》中只关注作者如何通过修辞手段影响并控制读者这一单向模式向文本、语境与读者之间的互动这一双向模式过渡。  相似文献   

2.
万曦 《现代英语》2023,(8):60-63
国际文学中英美文学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呈现出多个流派。布斯代表作《小说修辞学》提出采用叙述、修辞的方式能使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模式,尤其是叙事技巧和修辞方式的不同呈现了英文文学的特点。文章基于布斯代表作中的理论阐述英美文学的修辞叙事方式,研究英美文学的修辞手法和叙事模式,深入探讨英美文学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3.
《理发》是美国小说家林.拉德纳的经典之作。该小说短小精悍,辛辣幽默,通过第一人称的叙述,讲诉了小说主人公吉姆所做的种种恶作剧,最后被误杀的故事。本文以韦恩.布斯的修辞性叙事理论为指导,通过文本细读,从而揭示《理发》在事实/事件轴和价值/伦理轴两个维度具有典型的不可靠叙述特征。  相似文献   

4.
首先界定“修辞”的含义。周宪在《小说修辞学.译序》中说布斯的“《小说修辞学》,并不是去探讨我们通常理解的措词用语或句法关系,而是研究作者叙述技巧与文学阅读效果之间的联系”;王一川在《中国现代卡里斯码典型》导论中解释为“文化语境与个人话语行为和叙述行为的关系,正构成我们所谓修辞论阐释的主要对象。”布斯与王一川论述结构所体现的“修辞”意义,涉及艺术形象构成的内容与形式方面的所有要素及其特征,几乎把文艺学基本范畴都包含在内。本文也是在比较广泛的意义上使用“修辞”一词,主要探讨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重要组成部分的解放区  相似文献   

5.
在文学叙事理论研究中,由布斯提出的“隐含作者”概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意义。从小说叙事文本自身的内在构成和小说阅读活动两个角度可以发现,隐含作者具有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6.
当下小说研究理论范式与批评方法的修辞学转向颇为引人注目,然而小说修辞理论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始终未能得到有力的理论阐释.通过对小说叙事理论兴起原因及其理论局限性的考察和反思,以及对小说修辞理论发展轨迹和完善过程的描述,不仅可以使我们看到小说修辞研究的理论优势和特长,而且使我们认识到,小说研究理论范式和批评方法的修辞学转向有着坚实的理论支撑,它为小说理论研究和批评实践提供了更为开放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美国廿世纪著名的文学批评家W·C布斯在其被称为“廿世纪小说美学的里程碑”的理论名著《小说修辞学》中,把布落审美距离的概念引入小说分析,提出了“距离控制”的问题。布斯引进这个概念,意在说明作者、叙述者、人物和读者之间在不同方面的差距、区别等,是由作家选择指定的叙述技巧所造成的,因而可以造成一些不同的文学阅读效果。本文的意图在于通过分析“距离控制”在菲茨杰拉德的小  相似文献   

8.
<小鲍庄>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是王安忆在"文化寻根"热潮中的独特书写.本文运用广义的修辞学理论,从小说的焦点人物"捞渣"的修辞命名切入,对文本的主题指向"仁义"展开了思考,讨论了小说解构传统"仁义"的修辞策略.  相似文献   

9.
修辞叙事学十分重视作者、文本与读者三者之间的关系,重新确立了作者在创作文本时的重要作用,并着重分析作者所使用的叙事策略对叙事效果产生的影响。本文将借修辞叙事理论解读小说《虹》中的主要叙事策略,并分析其产生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美国作家爱伦·坡是一位独特的作家。他生不逢时,但是在当代批评语境下,却受到了多种理论话语的青睐。造成坡小说文本众说纷纭的一个重要原因,即是坡小说的叙事修辞。“言此意彼”的叙事方式在坡的小说创作中表现出两种修辞变体:寓意与反讽。前者关注表层意义背后的深层意义,而后者关注的却是叙事者的表述态度。反讽修辞又使爱伦·坡的小说叙事增加了幽默和喜剧的色彩。  相似文献   

11.
赵树理小说,美的语言修辞材料,美的语言修辞方法,形成美的语言修辞效果。由于赵树理对语言修辞材料和修辞方法的成功驾驭,形成了赵树理小说语言的独特的修辞美学,产生了富有独创个性的修辞效果———幽默风趣之美,朴实自然之美,含蓄隽永之美。  相似文献   

12.
詹姆斯·费伦修辞叙事理论把叙事看作是读者参与的动态进程,叙事不仅依赖作者的叙事技巧和策略,而且需要读者投入情感认知等才能不断推进。"读者"概念的引入是詹姆斯·费伦与此前W·C·布斯修辞叙事研究最大的不同之处,也是其特色所在。有关"读者"概念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他对四维度读者观的论述中,但是其对"读者"概念的阐释只能算作一种理想的理论模式,不同读者之间缺乏明晰的界限,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血有肉的实际读者的差异往往会渗透作用于其他读者身份,二是参与叙事的不同读者身份在具体转化时复杂难辨。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译自P·亨纳德编《什么叫批评》一书(印第安那大学1981年版)。W·C·布斯,美国当代著名文艺理论家,芝加哥学派后期代表。他的《小说修辞学》被美国批评界誉为“二十世纪小说批评的经典著作”。《批评文化》是其晚期文章。我们从中可了解布斯对“批评”独特的认识和美国文学界,作者、读者、批评者在商品危机中的分裂。这对商品经济中我国文坛的情况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象征是黄咏梅小说修辞的整体构思方式。黄咏梅的小说在现实层面上表现了对现实社会的关怀;在超现实层面上,传达了对人生、对命运的悲悯情怀。这种悲悯,是从小说中所有的情节叙述、环境描写以及人物刻画中升华出来的,高度意象化的思维方式,成就了黄咏梅小说修辞特有的诗意象征。  相似文献   

15.
莫言独特而丰富的人生经历赋予了其小说独特的语言特色。莫言小说生动形象、幽默讽刺、陌生新奇的语言风格的形成,离不开对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本文探讨莫言小说的移就修辞并分析归纳移就修辞在莫言小说中的使用特色。  相似文献   

16.
钱钟书的理论巨著《谈艺录》、《管锥编》、《旧文四篇》等,虽然不是修辞专著.但是处处显露“修辞机趣”,有丰富的修辞理论宝藏;他的小说《围城》、《人·兽·鬼》是修辞实践的典范。本文试图对钱先生的修辞理论和实践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比喻的刷新在比喻理论方面钱先生继承了前人的优秀成果,对比喻进行了创造性的研究,发表了许多新的观点。首先,钱先生提出比喻理论的总纲是“似是而非,似非而是”。他说:“比喻包含相反相成的两个因素:所比的事物有相同之处,否则彼此无法合拢;又有不  相似文献   

17.
文章将艾丽丝·沃克及其著名短篇小说《日用家当》置放于以修辞为框架的评价体系内,通过美国修辞学家罗埃德·比彻的修辞形势理论中的三个要素——缺失、受众、修辞局限来解读小说《日用家当》的修辞话语和所达到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8.
文章将艾丽丝·沃克及其著名短篇小说《日用家当》置放于以修辞为框架的评价体系内,通过美国修辞学家罗埃德·比彻的修辞形势理论中的三个要素——缺失、受众、修辞局限来解读小说《日用家当》的修辞话语和所达到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对叙事作品的整体美学效果进行评价,修辞美学旨在理解具体叙事作品建构的美学原则以及这些原则的具体执行情况。本文通过援引修辞叙事学理论,围绕"攫取克隆人身体器官"这一核心事件,分析小说《别让我走》中的审美判断。在小说中,隐含作者石黑一雄通过运用"第一人称回顾性叙述中特有的双重聚焦"的叙事技巧,以及对文体、叙述者和叙事进程的操纵,来揭示自己的审美判断,完美地实现了小说叙事的美学原则。  相似文献   

20.
《一小时的故事》是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著名短篇小说之一。小说通过对审美距离的控制,调整着审美主体对文本的认知距离。本文根据文学批评家W.C.布斯在《小说修辞学》中提出的"审美距离",分析小说叙事中如何控制时间、空间、情感、道德等多重角度的距离,使读者获得一种最佳的心理体验和道德认知,进而准确理解小说的深层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