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必将引起劳动力大量地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业,从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根据专家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由目前的42%推进到55%左右,这就意味着平均每年增加约1%,也就是说每年有1000万-1200万左右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五普”表明,目前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64%,农业劳动力占全国总劳动力的50%左右,即4.4亿农村劳动力,按照城市化发展进程,估计到2020年将有2.2亿-2.3亿剩余劳动力要从农村转移到城镇。这里的剩余劳动力是指从农业产业中分离出来的大量剩余劳动力,一部分指刘易斯所说的无效劳动力,就是劳动力的减少不会影响农业总产出,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为零;另一部分指费景汉一拉尼斯所说的低效劳动力,即边际生产率虽大于零,但小于工资的劳动力。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必将引起劳动力大量地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业,从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根据专家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由目前的42%推进到55%左右,这就意味着平均每年增加约1%,也就是说每年有1000万—1200万左右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五普”表明,目前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64%,农业劳动力占全国总劳动力的50%左右,即4.4亿农村劳动力,按照城市化发展进程,估计到2020年将有2.2亿—2.3亿剩余劳动力要从农村转移到城镇。这里的剩余劳动力是指从农业产业中分离出来的大量剩余劳动力,一部分指刘易斯所说的无效劳动力,就是…  相似文献   

3.
一般来说,农业劳动力过剩是发展中国家一个普遍的现象。我国12亿人口,80%以上分布在农村。我国劳动力的分布与人口分布也基本一致。现在农村劳动力每年新增1300多万人,累计大约有2.3亿剩余劳动力。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严重限制农业劳动生产的提高,阻碍农业生产手段现代  相似文献   

4.
面向三农统筹规划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家庄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农村人口579万,占全市总人口的63.6%.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日益突出.据有关部门统计,2002年我市农村剩余劳动力93.4万人,约占全市农村劳动力总量的1/4.由于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每年新增劳动力压力很大.  相似文献   

5.
陈时生 《中国培训》2009,(11):56-57
一、农村劳动力素质影响劳动力转移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目前,我国农村有1.5亿富裕劳动力,每年还要新增600万农村劳动力。因此,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任务非常艰巨。  相似文献   

6.
一、就业压力增大的原因最近几年,中国的失业率持续上升。据统计,去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达4.3%,今年宏观调控目标定在4.7%,表明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劳动力总量大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和劳动力资源大国,劳动力供求矛盾突出。“十五”期间,我国劳动力供求缺口平均每年在2000万左右,供给远远大于需求,原因是生育高峰期即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出生的人口进入了就业期。我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约1000万人。2.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中国农村大概有8亿多人口,其中有5亿是劳动力。改…  相似文献   

7.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截至2005年,全州总人口31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1万,占全州总人口的90.57%。人均基本农田不足0.3亩,农村富余劳动力有60余万,且每年还要新增约4万农村劳动力。因此,自治州各级党委和政府为实现农民增产增收,都在努力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如今,在  相似文献   

8.
走出黄土地     
"我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二元结构矛盾尤为突出,农村劳动力转移任务十分艰巨,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面临的重大难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的重点."陕西省常务副省长赵正永介绍说,"目前,陕西劳动力的增长速度已超过人口增长速度,每年新增劳动力人口在50万左右,每年进入城市的农民工约在100万;国有企业不仅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减弱,加之技术创新、科技进步,还减少了部分就业岗位."  相似文献   

9.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将有大量的劳动力被从农业生产中释放出来,成为剩余劳动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当前情况下,应当通过农业产业化、发展乡镇企业、加大人力资本投入等途径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最终实现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变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现象,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自发转移容易导致农业劳动力老化、素质偏低.对农业投入减少,大城市畸形发展等后果。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必须进行合理的统筹安排,整体协调。在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有几个问题不容忽视:向农业生产的深度、广度转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乡镇企业,搞好小城市建设;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加强对现有农村劳动力的教育;控制农村人口的增长等。  相似文献   

11.
广东全省经济欠发达地区需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近500万,其中贫困家庭劳动力48万,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劳动力总数的75%,有一技之长的不到10%。近5年来,平均每年山区新增输出劳动力为7万人左右,平均每年创造的劳务纯收入约为4.2亿元。其中16个扶贫开发重点县3年共增加输出13.9万人。转移就业已成为山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每年千万财政用于培训。2003~2005年内有组织地输出农村劳动力45万人。重点是对年纯收入1500元以下贫困户劳动力和30岁以下的青年劳动力,目标是每一贫困户有可输出劳动力的能输出一人。从今年起连续5年省财政每年安排1000…  相似文献   

12.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我们先后到郴州、益阳、湘潭等市、县、乡、村就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问题进行了认真详细地调查。通过调查,深刻地认识到培训与就业是一个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矛盾统一体。切实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劳务经济发展的一项基础工程。一、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推动劳务经济发展的基础工程1、培训是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的需要目前全省剩余劳动力至少在1000万人以上,“十五”期间每年还将新增劳动力50万人。发展以农村劳务输出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为重点的劳务经济已成为农业地区最具潜力最有活力的经…  相似文献   

13.
迎对考验     
为实现“十五”教育发展规划,中央将安排、实施和引导“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和“国家扶贫教育”二期工程、西部职业教育开发工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工程、高等教育“211”二期建设工程、教育信息工程。自1978年至2000年,中国农村累计向非农产业转移农业劳动力1.3亿人,平均每年转移591万人。到“九五”末,中国小城镇以年均11.1%的速度增长,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6000多万人。目前,我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800万人。未来五年,预计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是4000多万个,而城镇劳动力供给总量将在5400万人左右…  相似文献   

14.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力机制与阶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鹏 《昌潍师专学报》1999,18(1):29-33,94
在我国,农业劳动力过剩巳成为众所周知的事实,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方法就是劳动力由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本文尝试用政策性原因来解释和分析中国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作者认为,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在农村外推力和城镇非农产业内拉力的作用下完成的,并以此为基础,对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作了阶段性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论大学生"四业"——毕业、就业、择业、创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630万人,加上近年来沉积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累计需要就业的大学生将超过900万人,预计今后三年内还将以每年50万的速度增长,不仅如此,我国每年将新增长劳动力1000万人.也就是说,我国每年城镇新增长劳动力供给稳定在2000万人以上,根据我国经济增长保持在8%左右的速度计算,我国大致每年可新增就业岗位为800万一1000万个.这样,我国每年劳动力供大干求的数量达1000万人以上.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十分紧张,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状况,近年内将有所扩大.  相似文献   

16.
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指除了农业必要劳动力以外的农村劳动力剩余。目前大连市有近5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乡镇企业吸纳了30多万,还有12—15万投有转移和安置。而“九五”期间预计农村剩余劳动力和新增劳动力总量将增至90—95万,其中有30—38万不能安置。为此,大连市有关部门应该从农村内外两个领域着手,广泛利用区内和区外两种资源,开辟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通过多渠道安置、分流,最终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农业剩余劳动力及其转移问题的经典表述,为我们研究探索农业剩余劳动力问题提供了理论原则.马克思认为,机器和资本在农业中的使用是形成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直接原因,但劳动力的价值反过来影响机器的采用;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不能脱离特定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转移的规模、方式和方向都必须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仅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同时也开拓了工业所需要的国内消费市场;发展教育和治理贫困是大工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我国13亿人口中80%是农民,约有农业劳动力5亿人.农业耕地19.5亿亩,按现在的生产条件大致只需1亿劳动力,乡镇企业和农村工商户约能容纳0.5亿劳动力.这样算来,我国农村尚有3.5亿个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19.
论乡镇企业劳动力的继续转移貊琦,任太增乡镇企业劳动力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结果,又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不彻底的表现。它仅仅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暂时状态,并没有完成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任务。乡镇企业劳动力的继续转移是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我国农村劳动力的现状入手,分析研究了近年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减少素质偏低的劳动力供给,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