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议起哄     
起哄,或者称之为刮风,并非我国新闻界的特产,而是各国新闻界的通病。而且当真要数起哄的本领,那可是外国的月亮圆,中国的新闻界只能瞠乎其后。最新的例子,便是外国同行对去年中国的动乱和反革命暴乱的报道了。回想当时,各国记者川流于天安门广场,各自使出神通来煽风点火,一篇比一篇离奇,一篇比一篇远离事实,还一篇比一篇更煽动人心,电视、广播、报纸和通讯社一起掀起一股浊流,一时起哄得很有点声势。世界上反华浪潮接着汹涌而至。当时,有的在北京的外国游客回到西方后,曾经提醒世  相似文献   

2.
少一点起哄     
这是一家晚报介绍某气功师新闻中的一段,照录如下:“大师又发放外气,给肿瘤患者治病,当场有近百名听众站起来,说明自己身上的肿块硬的变软,大的变小或消失。顿时,不少听众为之惊讶。”我不在场,看了这条消息,也要“为之惊讶”了。前一阶段,一些报纸有股宣传气功热。现在,这股“气功热”开始冷了下来,但有些教训,我们还是应该吸取的。气功的某些现象,人们尚未完全认识,尚未  相似文献   

3.
少一点起哄     
这是一家晚报介绍某气功师新闻中的一段,照录如下:“大师又发放外气,给肿瘤患者治病,当场有近百名听众站起来,说明自己身上的肿块硬的变软,大的变小或消失。顿时,不少听众为之惊讶。”我不在场,看了这条消息,也要“为之惊讶”了。  相似文献   

4.
切莫瞎起哄     
常常听到有人这样议论:有些搞宣传的人总喜欢瞎起哄。这话是有一定根据的,去年夏秋有一阵子一些报刊关于福寿螺成灾的报道,可算是瞎起哄的一例。曾记得,在那阵子,从南疆到北国,从  相似文献   

5.
平素冷寂的科技新闻,这段日子爆出数则石破天惊的消息来。其中最让人兴奋的,大概要算是“生物学上的阿波罗登月计划”——人类基因组草图的面世了吧。 “草图”的问世意味着什么?可能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头雾水,而我们的部分新闻从业者以最通俗、贴近群众的语言进行点拨——“人能活1200岁”这样的巨大标题下,通篇描绘的是似乎近在眼前的生活图景。看着这样的报道,人们不禁要为科学的伟大  相似文献   

6.
目前,有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就是有些报纸喜欢跟着“起哄”。例如,有位中央领导同志到一家负债经营企业视察,看到负债经营效果不错,给予充分肯定。于是,某些报纸便大量刊发“敢于负债经营”之类的报道,鼓动人们去从事负债经营,什么“先当债主,后当财主”云云,将负债经营说得天花乱坠。报纸作为新闻传播的重要媒介,理应客观地报道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但切不要“起哄”。有些报纸之所以喜欢跟着“起哄”,原因在于对新事物缺乏清醒的认识。有的编辑、记者一看领导同志表了态,就片面地认为是事物的结论。岂不知有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通讯报道中的失实是新闻界的大敌,那么,“起哄”,则是新闻界一大弊端。人们大概不会忘记1958年的“大跃进”吧。那时候,报纸的宣传是大轰大嗡,什么创高产,放卫星,连篇累牍,一哄而起,对社会上刮的浮夸风、共产风起了推波助澜,火上浇油  相似文献   

8.
目前,有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就是有些报纸喜欢跟着“起哄”。例如,有位中央领导同志到一家负债经营企业视察,看到负债经营效果不错,给予充分肯定。于是,某些报纸便大量刊发“敢于负债经营”之类的报道,鼓动人们去从事负债经营,什么“先当债主,后当财主”云云,将负债经营说得天花乱坠。  相似文献   

9.
“轰”简化前写作“”,是个会意字,从三车,本义指群车声。后泛指声响很大。现在主要做象声词,如:“轰隆”、“轰的一声”;做动词,表示鸣。击,如“雷轰”、“轰炸”、“轰击”;也表示驱逐义,如“轰走”、“轰出去”;又表示惊动的人多或声势浩大,如“轰轰烈烈”、“轰动”。“轰”的义项虽多,但和“起”凑合成的“起轰”却不成词。因此字典、词典里不收。 “起哄”系常用词。例如: 女工们就好像黄昏时候的蚊子,成堆起哄。(茅盾《子夜》) 为什么“起哄”易误为“起轰”呢?除了“哄”、“轰”音近易混这个原因外,我们认为更…  相似文献   

10.
拜读了贵珍同志《我是一个新闻“导演》一文,深思再三,对此观点也不敢苟同。“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是新闻界公认的。这就是说,别人做的新闻事实,通过记者和传播手段(包括报刊、广播、电视等)告诉读者,听  相似文献   

11.
记者,记者     
吴元栋同志打电话来约稿,他说我很久没有为《新 闻记者》写文章了。看来此债是非还不可了。 我这个人,对于“新闻记者”这四个字,情有独钟。我1932年参加新闻工作,到1993年奉命离休,在这个岗位上整整干了60多年。记得1938年我们在汉口办的刊物,也叫《新闻记者》,那四个字,还是于右任老先生的手笔。往事历历,怎么可以不写文章呢, 但现在写文章确也很难。前不久,报上多了江西乐平一个摄影记者和浙江富阳一个记者被“整”的故事,我觉得作为一个名叫《新闻记者》的刊物,是不能不发表一点意见的,但一问,编辑部却给…  相似文献   

12.
记者是什么?有人说是社会的良心,有人说是航船上的嘹望者,有人说是无冕之王,有人说是新闻民工……记者到底是什么呢?这是需要每一名记者认真思考和审视的命题。我的体会是,记者首先是公民,然后才是记者。  相似文献   

13.
前段时间,媒体上各种版本的年度十大新闻纷纷登台亮相,其中一个评选最有意思,那就是年度“十大假新闻”。上海《新闻记者》杂志主办的新闻打假历时7年,他们的神经虽然多多少少已经有些麻木,但面对又一个年度里如此众多的假新闻,作为传媒人,仍然痛并羞愧着:这样的“年度十大假新闻”评选何时是尽头?  相似文献   

14.
我认识几个在新闻单位工作的年轻同行,因为经营着各自的法制报道栏目,所以他们都开着带有"110"字样的警车.天天就那样开着警车工作,开着"110"上下班.  相似文献   

15.
网络舆情的一大特质,用一个字来表达,叫“哄”.所谓“哄”,即一哄而起,一哄而散,来得快,去得也不慢.所以,当某一不利的舆情出现时,我们不难发现有关部门有意识地打出另外几张可以形成热点、但不那么负面的“牌”,让舆情“哄”到那边去.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当记者,说好当真好当,说不好当也真不好当。原因就像台湾记者徐璐对广州《亚太经济时报》记者说的那样:许多大陆记者都不那么像新闻记者。确实,记者如我,就真不知道自己像不像一个“记者”。记者更像一个官。有一件轶闻:在较闭塞的山区县城,夹道欢迎记者来访,还挂了大标语。因为县领导人看新闻电影见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当记者,说好当真好当,说不好当也真不好当。原因就像台湾记者徐璐对广州《亚太经济时报》记者说的那样:许多大陆记者都不那么像新闻记者。确实,记者如我,就真不知道自己像不像一个“记者”。记者更像一个官。有一件轶闻:在较闭塞的山区县城,夹道欢迎记者来访,还挂了大标语。因为县领导人看新闻电影见到周总理接待外宾时身边站着个人,说是记者。我当书记都未见过总理,他记者整天跟着,该有多大! 有一种场景:到那即使很发达的上海工厂去采访,厂门口有时也要在黑板报上用粉笔大书“热烈欢  相似文献   

18.
绍军 《传媒》2003,(1):49-50
《xx日报》记者站招聘站长 2002年11月27日,郑州日报记者前往南阳市卧龙区法院采访。采访之余,该法院的工作人员易先生欣喜地告诉记者:“以后我们可能就是同行了!《xx日报》正在招站长,我昨天去应聘了。” 接着,易先生讲起了详细情况。  相似文献   

19.
田加刚 《青年记者》2007,(21):26-27
什么样的记者是好记者,好记者与坏记者有是非分明的界限吗?一下面三个记者怎么看也不像坏人。第一个是北京的一个记者。他工作敬业而勤奋,关心人民生活健康,富有正义感,在听说有人用废纸箱做包子馅出卖后,他决心将这件坑害消费者的事件内幕曝光。但是制作这种包子的作坊极其隐秘而难找。他认为,既然这种现象是存在的,而他的职责只是把这形象地告诉公众。于是,他亲自担任导演和摄像师,又雇请了几个演员,认真地把制作纸馅包子的详细过程录下来,然后在电视台上播放。他出色地成了任务,节目取得了很高的收视率,他所在的电视台因此扩大了影响。  相似文献   

20.
人们常说记者是“杂家”。记者之所以被称之为“杂家”,是因为记者这个职业交际面广、涉猎面广、报道面广,可以说是无所不到、无孔不入、无所不报。做为学者,是指在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有一定的学识论著建树和突破,学者所研究掌握的知识深度和广度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和高度。如何使记者具备学者的风度,也就是说,在报道中既体现报道内容的深度又体现出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