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新文学大系》是由一批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对中国文坛择优拔萃形成的文学作品集,而其中编选者的作用不可忽视,尤其是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巨擘的鲁迅先生。我们可以从他《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的字里行间中感受到他对待文学,尤其是对“五四”及其前后十年间文学明确的态度,即注重文学的社会功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鲁迅,不能不关注鲁迅的复仇思想,从《铸剑》到《复仇》,从《复仇(二)》到《女吊》,复仇情结贯穿鲁迅一生。近八十年来,众多学者大多从古越传统文化入手,研究古越文化的复仇思想对鲁迅的浸润,硕果累累。但我们也应当看到,鲁迅的文学创作与外国文学渊源甚深,复仇主题亦是重要部分,尤其波兰文学中的复仇主题对鲁迅的影响更不容忽视。特别是被鲁迅称为“叫喊和反抗”的“复仇诗人”密茨凯维支、斯沃瓦茨基等对鲁迅复仇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鲁迅是我国介绍法国文学的先驱者。他的译著活动起始于雨果的随笔《哀尘》,发表于1903年。嗣后.以不同的形式向我国读者介绍了雨果、凡尔纳、法朗士、腓立普、纪德等著名作家作品。鲁迅的创作受到法国文学影响,他的作品也很早引起法国文坛注意,《阿Q正传》1926年即被翻译成法文在巴黎发表。鲁迅与罗曼·罗兰的友好交往,为中法文学的交流揭开新的一页。鲁迅与法国文学的接触相当宽广,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立体未来派诗人、兼容并蓄。从与法国文学交流中,我们看到鲁迅与世界文学整体关系的一般特点。  相似文献   

4.
《故乡》中的"闰土"为鲁迅笔下众多文学形象中农民形象的一个典型代表。在他的身上倾注了鲁迅先生对中国农民这一社会群体太多的情感。说到鲁迅先生对农民的情感,早在鲁迅幼年时期就开始了。照顾鲁迅幼年生活的保姆——长妈妈就是一位从乡下到城里来打工的  相似文献   

5.
文学杂志的传播与文学生产同源同质。《文讯》是台湾当代最重要的文学平面媒体之一,办刊30年为台湾文学写史.堪称文坛翘楚。《文讯》历经党营到民办、供养到完全市场化的经营过程,在营销策略、传播机制上积累实践经验.创设运动范式;从理论到战略努力建构文学传播学科,增值象征资本和美誉度,型塑了台湾文坛良好形象.是台湾文学传播史的亲历者、传播范式的创建者。  相似文献   

6.
作为坚定的文化启蒙者和中国白话文小说的开创者,鲁迅被誉为"中国现代小说之父"。《呐喊》代表了鲁迅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其译介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鲁迅文学"走出去"及其在国际文坛上的影响力。本文对鲁迅小说集《呐喊》的英译研究状况进行梳理,从文化负载词翻译、隐喻翻译和语料库翻译研究等方面对其英译研究进行综合述评。  相似文献   

7.
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坛的十八年中,始终处于各种文学事件的中心位置,他的文学生命和中国现代文学历史深刻地融合在了一起。鲁迅之所以能够如此深刻地进入历史,最为关键的原因在于他时刻坚守自己的独立性。具体到历史状况来说,鲁迅从来不会对任何一种新兴理论表现出盲目的顺从,而总是表现出时抗的立场。这种对抗使鲁迅不能成为历史的先驱者,却让他坚守了自我的主体性,从而深刻地进入了历史。  相似文献   

8.
日本当代著名作家村上春树深受中国的影响,无论是他的成名作《且听风吟》,抑或是第一部短篇小说《去中国的小船》,在诸多文学作品中都涵盖了大量的中国因素。村上的创作原点在于他的父辈侵华战争的体验。他为了探索自身的孤独与失落的根源,把目光转向了中国,并在某种程度上继承和发展了鲁迅文学的理论,从而奠定了村上文学的基调和风格。如果不提及中国,村上文学将无从谈起,即中国是村上文学的创作原点。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王吉鹏在鲁迅比较研究领域开垦出一片沃土,在鲁迅与外国文学、文化比较方面,有同李春林合作的学术著作《鲁迅世界性的探寻——鲁迅与外国文化比较研究史》、《鲁迅与外国文学关系研究》;在鲁迅与中国文学、文化比较方面有学术著作《鲁迅民族性的定位——鲁迅与中国文化比较研究史》、《鲁迅与中国文学比较研究》、《鲁迅与中国作家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10.
《文学》月刊是20世纪30年代文学期刊中寿命最长、影响最大的文学刊物之一。《文学》月刊上的文学评论是它的重镇之一。茅盾在“文学论坛”栏目发表了大量的评论性的文章,注重反映社会问题,探求文坛的健康发展,提倡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并且积极参与到文学论争中,为《文学》月刊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也为三十年代的文坛的走向和理论建设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1.
休士(Langston Hughes)是一位美国黑人诗人、小说家,1933年7月访问上海之前出版过诗集《犹太人的好衣服》《梦乡人》,长篇小说《不是没有笑的》。他反对种族歧视,同情民间疾苦,在文学形式上也不断创新。听说他自称见过鲁迅,但鲁迅日记和书信中均没有直接反映。1933年8月1日,《文学》杂志1卷2号在“批评”专栏刊登了“伍实”撰写的《休士在中国》一文,  相似文献   

12.
董秋芳与鲁迅交游良久,深受鲁迅的关心与支持。在鲁迅的影响下,董秋芳走上了译介弱势民族文学的道路,为现代中国的翻译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中国读者了解俄国、挪威、波兰、印度乃至拉美国家的文学作品提供了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从比较文学角度谈《药》的深刻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的《药》从选材、构思到人物形象、主题和艺术风格均烙有鲜明的西方文学印记 ,说明鲁迅对西方文学极为倾情。植根于鲁迅灵魂深处的时代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使他自觉地将唤醒国民、振兴国家作为自己的根本使命 ;而他的社会理想和坚韧个性 ,又使他始终不渝地呐喊、战斗 ;同时 ,他的悲剧心理和独特审美观 ,使他的笔端自然地流露出阴冷的艺术风格 ,既有对安德列耶夫的借鉴 ,又有自己的再创造 ,具有深刻的思想意蕴  相似文献   

14.
率性的韩寒     
韩寒真的像他期望的“越玩越大”了!由弃学从文的“韩寒现象”,十载演化到如今成了“韩寒话题”:《南都周刊》将他定义为“公民韩寒”;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将他形容为“中国文学的坏小子”;香港《明报》称他是“当代的鲁迅”;《南方周末》读者将他评为2009年度人物;而他“本土”的《新民周刊》12月给他做的封面人物访谈,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的广西文坛,涌现了以映川、黄咏梅、贺晓晴、纪尘、蒋锦璐、凌洁、蓝薇薇、林虹等人为代表的一批青年女作家,她们以不俗的文学品质和创作佳绩崛起于中国文坛。而映川更是以《女的江湖》、《不能掉头》、《我困了,我醒了》、《我记仇》、《魔术师》等十几部中短长篇小说文学实践奠定了她在广西文坛"70后"桂军领头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张友松作为中国现代著名的翻译家,早年赴京华求学,与鲁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青岛是他30年代中学教师生涯的第一站,在青岛他翻译出版了外国名著《茵梦湖》,世界文学翻译自此成为其一生的事业追求。晚年张友松从文坛上彻底消失,他隐居成都,以致无人忆起张友松开启世界文化之窗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17.
鲁迅诚恳地告诫青年,从事任何事情,特别是文学创造,要有一种执着的韧性,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他从1912年5月5日开始写日记,每年写一册,到逝世前一天为止,共写了25册,1981年出版的《鲁迅全集》单日记就有三大册,150万字。在25年的漫长岁月中,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桂军”在中国文坛声名鹊起。《广西文学》作为广西区唯一一家省级纯文学期刊,对“文学桂军”的整体崛起起到了指导、宣传、策划和培养人才的重要作用,为广西文学的发展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9.
文论集萃     
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四条线索许子东在《当代作家评论》二○○四年第三期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若干线索》为题撰文指出 ,“五四”以来中国文学大致有四条发展线索 :第一条线索从陈独秀、鲁迅到茅盾、巴金、丁玲、夏衍、艾青一直到“文革”后文学的“人文精神”提倡 ;第二条线索从鲁迅、周作人 ,经郁达夫、闻一多、徐志摩、沈从文、老舍等作家维护、坚守艺术本分、坚持文人道德传统延续至今 ;在第三条发展线索中 ,则有很多人办报 ,或者常为报纸写作 :从包天笑、周瘦鸥、张恨水 ,一直到金庸、倪匡、李碧华 ,这条线索与前二条追求的“救世责任…  相似文献   

20.
5月27日,来自土耳其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慕克在与中国读者聊天时,披露了他对中国文学的偏爱,“我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上世纪40年代,我就阅读了土耳其文有关孔子的文章。60年代,我读到了鲁迅的《呐喊》。80年代初,我去了美国,在那儿我读到了英文版的《红楼梦》。”帕慕克说,《红楼梦》非常好,当然是一部经典。此次在北京,帕慕克还亲眼看到了《红楼梦》中所描写的那些场景。帕慕克透露,他最近开始读一些孔子的著作,“另外我在20世纪60年代读过鲁迅的作品,那时,鲁迅的作品已被翻成了土耳其语,实际上我自己就有一本1968年的土耳其语版的鲁迅作品,我这次会把它带到鲁迅的故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