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上衡量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发展的时候.除了用到GDP这种常用指标之外.还用HDR这种人文发展指数作为衡量标准,它包括人均寿命、人均教育和人均收入。也就是说.它把人的生活质量、生态质量和生命质量、也作为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参数。正因为如此,当我们经济还处于一个比较初级阶段的时候.我们可能更多地采用一种粗放式的生产方式.哪里劳动力更便宜,  相似文献   

2.
赵玫 《世界文化》2014,(3):34-36
<正>她问,无论谁,你认为一生只爱一次这样的说法真实吗·一个很敏感的话题。无论对谁。然后我回答。那是因为我们的生命就是一条长长的路。我们要经历很多的男人才能走完这条人生的路。而且要经过很多男人才能让我们变得成熟而完美。我是说一个人一生可能只爱一次吗·很多人穷其一生仅仅是为了追求真正的爱。激情使他们不断掀开生活的新篇章。总有最美好的在后面。而最美好的一旦得到便又不再美好了,甚至令人失望。于是那些有着进取心和生命力的人,便会永不停歇地追求下去,直到他们生命的停止。  相似文献   

3.
谢重光 《寻根》2010,(2):4-10
<正>客家人的由来提起客家人,有的人会想到神奇的土楼,有的人会想到众多的客家名人,有的人则会想到客家人遍布五湖四海,人数达好几千万,难免感到有些神秘。说客家人神秘,其实并不神秘。从外表上看,客家人与我们身边的各种人——福州人、闽南人、莆田人以及外省人,根本没有什么差别;而客家人内部,长相差别很大的也很多。比如我与我的一位老乡兼同事,我高大,他矮  相似文献   

4.
吴金同 《世界文化》2012,(10):26-29
“首先,辛德勒名单根本不存在。” 电影《辛德勒名单》是“影响我们这一代人对于纳粹大屠杀最重要的大众历史记忆”。然而真实的奥斯卡·辛德勒又是怎样的人物?  相似文献   

5.
独自在家     
因为时间太久,墙上那幅画的颜色已经变得很暗,上面的人物都看不清了。这是一幅18世纪的意大利油画,一点儿也不值钱,20世纪30年代我父亲买下的。他去世后,画就传给了我和妻子。将来,它又会属于我们的儿子。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我常常会凝视着这幅画以及家中的其它摆设。虽然搬过几次家,但这些东西总是给人一种永恒的感觉。每一件摆设都是我们家庭生活的组成部分,它们与其它东西共同构成了我们这个整体。就拿这个书架来说吧,每一本书都能令人回忆起一个故事:吉尔想买,或者是我想买,也许是一件礼物,可能我们曾一起朗读过其中…  相似文献   

6.
创作最重要的就是"创造价值"。文学创作是繁难而艰巨的事,千头万绪出神入化,如涉汪洋如攀高峰,一不留神,就会走偏;误入歧途,更会害人害己。唯有以价值为中心,确立"价值为王"的思想,将追求和创造价值当作文学创作的根本,把价值贯穿整个创作活动,使自己创造的价值成为大家共同热爱、信服、敬重和坚守的东西,我们才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毕竟,文学最本质的属性,最根本的任务,是关注人,服务人,养育人,是从人的生活经历、人生经验和情感变化中汲取精气神,将其制作成富含价值的精神产品,供世人享用。  相似文献   

7.
西洋饮食文化入传中国始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583年,当意大利籍传教士利玛窦冲破重重险阻,踏上中华帝国的土地时,他惊奇地发现了一个与欧洲截然不同的饮食文化体系。在他留下的日记里,我们能寻出很多有关中国饮食文化的疑惑性记载:“中国人吃东西不用刀、叉或匙,而是用长约一个半手掌的光滑的筷子。他们的饮料可能是酒或叫条的饮料,都是热饮。中国人酿的酒和我们酿的啤酒一样,酒劲不很大,但喝多了也会醉人……”几乎与利氏发问的同时,伴随着耶稣会传教士和西方商人的来华,西方饮食文化也开始陆续传入中国。据史料记载,明清时期最早输入中国的西洋饮品是葡萄酒。如康熙二十…  相似文献   

8.
年龄通常是人们思想上的中心课题。我们年轻时,总倾向于把上年纪看成是件高兴的事,并渴望早日长大成人。而当我们变老,面对身体逐渐衰弱时,我们又总是把年老看成是件不快的事。有时我们会一反常情,总想要成为一个与我们年龄不相符的人。通过对其他人生活的研究,我们得出:一定年龄的人做出一定的事情。如果我们总是盼望更老成,更富有经验,如果我们总是渴望永葆青春或回顾以前的美好时光,那么我们现在就会一事无成。所以我们要珍惜我们眼前的时间,尽量地充分利用它。  相似文献   

9.
《老子》文约义丰,涉及哲学、政治、军事、经济、伦理、养生等等,然从其最根本的内容来看,我认为这是一本讲治国方略的书。书中不仅论述了为政之道,而且也从各个方面为培养圣君贤相阐发了许多金玉良言。由于内容甚多而篇幅有限,现就其培植圣君的方略作粗浅之论析。我们知道,一个国家,既离不开广大的民众,也离不开各个层次的领导者与管理者。如果不是这两部分的结合,就不可能形成国家。一个国家的政权,是一大批有权力、有责任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所组成,他们是有权的人,也是负有责任的人。他们要运用其聪明才智,按照一定的方法与程序,建立好有良…  相似文献   

10.
亲爱的霍普金夫人:你知道,我们不是忘了给你写信。你是惦念着我俩的微乎其微的几个朋友之一。倘若你日久没有听到我们的消息,我想你会理解——我知道,你会由于我们而感到为难,但我们总是信赖你的。我本来打算让我妹妹去和你谈谈,但她不愿意。你知道,这对她来说并非易事,她还年轻,不谙世事。况且,她春天就要与埃迪·克拉克结婚,将成为一个冷酷而体面的太太——我对她的看法可能太尖刻了——她不愿意对任何人谈及我,而在我的亲人中,只有她知道我的事。我让杰西给她一个机会来摆脱我的影  相似文献   

11.
良家妇女之不成家数的哀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前面两节的讨论,我们已可清楚地见到,在传统文化中,妇女之写作原是处在一个极为弱势的地位。首先,作为一个女子,从一开始就失去了与男子一样受同等教育之机会,即使幸而接受了教育,具有了写作的能力,但是在以士人文化为中心的言志之诗的写作中,妇女既根本不可能具有任何修、齐、治、平的高远志意,则其所写的诗篇,自然就处在了弱势的地位。至于就词的写作而言,  相似文献   

12.
微笑的鱼     
人总会在某个时刻特别脆弱,比如经历失败,或是某段失意的时期,但始终会有一些希望支撑着走过那段黑暗的路.这些希望可能是信念,可能是理想,也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细节,或是一个浅浅的微笑.  相似文献   

13.
观人之失易,见己之失难钱大听在《潜研堂文集·弃喻》篇中说:现在一些做学问的人,读古人的书,动辄就指责古人的失误;他们和同时代的人在一起,也总爱批评别人的过失。一个人固然不可能没有过失,然而设身处地,平心静气地考虑考虑,我们自己难道没有一声、毛病吗?而...  相似文献   

14.
有不少非历史专业的学生,希望我们这些当教师的能够推荐一些史学入门类书籍,我有点犯难。好书如此之多,任何人的眼光都是有限的。而且,推荐书目,总有把自己的喜好强加于人的嫌疑。尤其在读书方面,见仁见智,如果争论起来,恐怕谁也难以说服谁。比如,我可能喜欢金庸的武侠,但在有些先生看来,金庸的那些玩意儿,根本登不得大雅之堂。我不大喜欢某些所谓哲学家的神神叨叨,但可能有人却会觉得那里面才有真学问。这就好像看电视剧,我看见韩剧就直打哆嗦,避之不及,而我女儿却一看韩剧就全神贯注,目不斜视。即使是两个人同样喜欢一本书,但喜欢的理由却…  相似文献   

15.
顾炎武与人书顾炎武曾在与人通信中说:“一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意思是说:一个人做学问,不是一天天长进,就是一天天退步。独自一人,没有学习上的朋友,就会因见识浅薄而难有成就。在.个地方呆得久了,就...  相似文献   

16.
说谎     
正说谎是最普遍的"欺骗"方式,我们都会犯下这样的过错。政治家们会说谎,商人们会说谎,普通人也会说谎??从无关痛痒的谎言到否认冷血的谋杀案,谎言有意将我们误导进不真实的情况。谎言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以致我们几乎没有留意自己在说谎。布法罗大学教授马克·弗兰克称:"每个人都说谎,这是人类行为的一个重要特点。谎言有很多种形式,但本质上,都是有意的欺骗。"定义说谎的关键是,你必须知道自己是在说假话。"不管多怪异,  相似文献   

17.
长久以来,人们已经把很多事情与彗星和小行星联系起来,其中包括改变地球形状、引起生命的起源、恐龙灭绝等,以至可能改变人类的进化历程。但是性还未在此列。自第一个有机体诞生大约10亿年之后,性的起源仍然是生物学上最大的谜团。科学家们说不清我们为什么会有性行  相似文献   

18.
没有股票和债券,世界上大多数的商业活动也就不可能存在了。股票和债券是公司(或企业)为集资发行的一种凭证。建立一家新的公司,或现有企业购置新的设备,通常需要一大笔资金,由于数目太大,不可能从一家银行或少数个人那里借到。为了筹集资金,公司要大量出售股票或债券。股票和债券也叫证券。买证券的人称为投资者。股票你买了一家公司的股票,你也就成了这家公司财产的所有者之一。作为财产所有人的股票持有者都希望得到红利。公司一般根据经营情况,逐年分发红利。如果公司这一年盈利可观,红利可能颇为丰厚。但也有可能红利较少或者根本没有红利,因为有的  相似文献   

19.
测试题:你会去爱吗武贵丽编译1.你认为,有一个终生伴侣应给你带来:a.多彩的生活b.受保护的感觉c.周围人的推崇2.有终生伴侣的人……a.比其他人生活得安宁b.很可怜c.尝受各种情感的酸甜苦辣3.你理想中的人应该是……a.同你有着相同的志趣b.同你毫...  相似文献   

20.
再过5年,中国经济就要踏入21世纪的门槛。中国经济在21世纪会不会有奇迹?这是12亿中国人和一切关心中国经济发展的国外人士所共同关注的问题之一。每一个中国人,都在盼望中国在未来的世纪里重新成为世界的最强国,希望中国能尽早迎来民殷国富、傲视列强的日子。但中国不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