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院校研究始于20世纪的美国。20世纪90年代被介绍到国内。院校研究是为院校制定规划、形成政策以及制定决策提供支持的一系列活动,就是把高等教育研究和现代管理研究成果运用于高等学校管理。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我国高校都在制定自己的“十一五”规划。为整体推进我国高校院校研究水平,交流院校的研究成果,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会、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于2006年6月7~8日在西安举办了“2006年院校研究:高校领导与战略”国际学术研讨会。国内外70多所院校的一百多名校长、专家参加了研讨会。此次开办的“院校研究笔谈”专栏,要选载了部分专家、学在大会上的发言和交流论,旨在反映院校研究的最新成果。[编按]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市场化的进程中,西部高校处于劣势地位。要摆脱困境,必须基于区位的视野,立足西部,树立本土化办学理念,制定区域互动发展战略,优化高校组织结构,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建立良好公共关系,营造有利的办学环境,以促使西部高校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关于制订高校发展战略规划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院校研究始于20世纪的美国。20世纪90年代被介绍到国内。院校研究是为院校制定规划、形成政策以及制定决策提供支持的一系列活动,就是把高等教育研究和现代管理研究成果运用于高等学校管理。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我国高校都在制定自己的“十一五”规划。为整体推进我国高校院校研究水平,交流院校的研究成果,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会、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于2006年6月7~8日在西安举办了“2006年院校研究:高校领导与战略”国际学选载了部分专家、学者在大会上的发言和交流论文,旨在反映院校研究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4.
统筹"双一流"建设,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目标。西部地方院校因其办学水平及地域环境的特殊性,在"双一流"大学建设新形势下需要重新审视和定位自身的办学活动。西部地方院校需要参与"双一流"大学建设,这既是"双一流"大学建设政策实施的需要,也是这类院校自身发展水平、自身比较优势及地方政府外驱推动的需要。从战略发展角度来讲,西部地方院校需要采取变革理念、提升质量、凝练学科、寻求政府支持、面向实践、创新制度等措施参与"双一流"大学建设,并赢得新型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5.
在台湾地区高校开展院校研究的过程中,政策鼓励、现实需求驱使、高等教育治理环境要求是其高校校长参与院校研究的动力所在。部分校长在院校研究中扮演双重角色,既是决策者,又是院校研究人员,有效减少了决策者与院校研究人员之间因角色冲突、价值差异所造成的矛盾;他们深入参与院校研究,在此过程中发挥了专业分析、咨询顾问、桥梁纽带、沟通协调等作用。高校校长深度参与院校研究,是台湾地区院校研究产生初期的特殊现象,在实践中却行之有效,是院校研究领域新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中美两国高等教育体制、大众化阶段、数据收集等方面的比较,认为院校研究应坚持中国本位,借鉴美国经验,构建中国自己的院校研究系统,为中国高校的发展和决策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  相似文献   

7.
中国院校研究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院校研究的特点是校本研究、应用研究和管理研究,目前在中国推行院校研究受一系列因素的影响:管理体制的改革、社会环境与公众问责制度形成、研究机构设置与专业人员培养等。本文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特色院校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推进大学院校研究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院校研究始于20世纪的美国。20世纪90年代被介绍到国内。院校研究是为院校制定规划、形成政策以及制定决策提供支持的一系列活动,就是把高等教育研究和现代管理研究成果运用于高等学校管理。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我国高校都在制定自己的“十一五”规划。为整体推进我国高校院校研究水平,交流院校的研究成果,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会、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于2006年6月7~8日在西安举办了“2006年院校研究:高校领导与战略”国际学选载了部分专家、学者在大会上的发言和交流论文,旨在反映院校研究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的就业困境下,对大学生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借鉴日本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的有益经验,针对西部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现状,提出课程性质定位为必修、逐步实现全程化课程指导、课程内容体现实用性、指导教师队伍逐步实现专业化与专职化、课程重点是引导学生到基层就业等办法,以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10.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本文结合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形势,从发展战略、办学机制、持续动力、工作中心和发展关键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对西部地方高校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加强院校研究:高等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2 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的总体环境正发生着三大变化 :市场化、大众化和国际化。随着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和多元化高等教育买方市场的形成 ,高等学校的改革和发展迫切需要科学的院校研究作指导。当前我国的院校研究应从建立院校研究信息资料系统 ,进行高校管理中实际问题的科学研究和培养院校研究人员等三方面着手进行  相似文献   

12.
张朝敏  郁冬 《文教资料》2009,(5):155-156
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在此背景下,中国的高等教育和高校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实施战略管理.这些变化使得我们迫切需要院校研究.本文在分别论述战略管理和院校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分析院校研究对高校实施战略管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院校研究被称为"组织的智慧",它是大学战略规划的基础。文章在分析院校研究与大学战略规划历史的基础上说明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在一般意义上说明院校研究对于大学战略规划的作用,通过美国洛杉矶城市学院的个案分析进一步说明大学战略规划过程中应用院校研究的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高校发展风险与院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发展风险研究是通过辨识、评估高校组织内风险,分析其不确定性的诱因,及时预警报告可能给组织带来的影响,并建构风险应对机制,以确保高校能够沿着直接、经济、有效的途径健康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5.
院校研究始于20世纪的美国。20世纪90年代被介绍到国内。院校研究是为院校制定规划、形成政策以及制定决策提供支持的一系列活动,就是把高等教育研究和现代管理研究成果运用于高等学校管理。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我国高校都在制定自己的“十一五”规划。为整体推进我国高校院校研究水平,交流院校的研究成果,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会、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于2006年6月7~8日在西安举办了“2006年院校研究:高校领导与战略”国际学选载了部分专家、学者在大会上的发言和交流论文,旨在反映院校研究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6.
西部高校是少数民族地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摇篮,在校大学生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西部地区的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实现和西部大开发的顺利实施,以及当地社会的稳定和民族和谐与团结。以西部某大学为例,采用层次抽样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西部高校大学生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探讨提升西部高校大学生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能力的对策与措施,以促进西部高校大学生信息技术教育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国家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新要求,为系统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在分析西部产业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西部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路,即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深化课程内容改革,强化实训基地建设,打造双师教学团队,搭建资源共享平台,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8.
边疆少数民族的地区高等师范院校肩负着培养少数民族师资,促进民族教育发展,培养多种人才,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与周边邻国的交流与合作上具有重要作用。本认为,针对当前所面临的困难,这类院校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该类院校要在改革中发展,办出自己的特色;二,政府应对这类院校给以特殊的政策性支持;三,取得国内院校的协作与支持,提高这类学校的国际竞争力,并与周边领国进行教育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高校继续教育在西部地区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逐渐为人们所认可,但其缺乏特色的发展现状严重制约了其社会功能的发挥。文章从高校继续教育与西部地区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出发,分析了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其特色化发展内涵,并结合西部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为其更好地发挥服务地区发展的功能提出了建议,以期实现西部地区高校继续教育的特色化发展,进而为全国高校继续教育的特色化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四个方面研究高职院校推动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策略:首先,培养基层人才,填补西部经济发展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空缺;其次,“产学研’,A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再次,高职院校服务社会,践行在国家可持续发展中承担的重要历史使命。最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繁荣西部特色文化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