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编辑刘晓静大卫把他为同学们准备的圣瓦伦丁节的卡片倒在桌子上,他为班里的每个同学都准备了一张。为了方便孩子们写卡片,大卫的老师发给每个人一张同学名单。可是,当大卫要开始写节日卡片的时候,他却发现那张同学名单不翼而飞了,这可把大卫难倒了,他唉声叹气地坐在桌前无计可施。大卫的妈妈坐下来,耐心地帮助大卫回忆班里的同学。她先了解到大卫的班里总共有十七个同学,接着又问大卫在课间休息的时候经常跟哪些同学玩,跟哪些同学一起吃午饭,哪些同学和他一起乘车。然后,妈妈又让大卫努力回忆除了上面所说的那些同学以外,哪些同学坐在第一排…  相似文献   

2.
Unit 2该课讲述 Francis Chichester 如何独自驾帆船从英国出发,经好望角到澳大利亚再绕过合恩角回到英国,并被封为爵士的经过。该课课文语言精练,叙述详略得当,如第三自然段简明扼要地叙述他从英国出发到悉尼的航程,而第六段则用了整段的篇幅详细描写他在海上遇到风暴的经过。  相似文献   

3.
2010年1月27日,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Jerome David Salinger)去世,享年91岁。为了纪念杰罗姆.大卫.塞林格,本文对他的这部经典之作《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内容作了简单回顾,并透过塞林格对霍尔顿这一形象精确、细腻的描写,探究他憎假求真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4.
这个是小鼓手的故事多个版本中比较真实的一个,没有被神话,讲述了圣母玛丽在大卫的马厩生下耶稣的故事。大卫的爸爸是一个旅店的老板,大卫从小在旅店的厨房里长大,他的妈妈做饭,他的姐姐打扫房间,他的哥哥扫马厩。大卫喜欢唱歌,他妈妈做饭的时候他就给妈妈唱歌,大卫可以随便编歌,唱歌的时候还在盆盆罐罐上敲节奏。大卫的妈妈笑着对大卫说:"儿子,总有一天,你会在神殿里面唱歌的。"大卫对妈妈  相似文献   

5.
当大卫看着哥伦布的手指向黑暗的那一刻,他的背脊窜过一阵寒战。之后便是一阵安静,谁也没有说话。最后大卫打破沉默,他清了清喉咙:“你离开西班牙多久了?”哥伦布放下手来,说:“64天,我们今天就应该会看到陆地了,你看看后面。”大卫转身看到东方的天空中有一道光芒。哥伦布说:“黎明即将来临,你就会看到圣玛利亚号正前方的陆地。那儿有许多绿树、水果、动物,以及把我们当英雄欢迎的人们!从那地上涌出的水清凉纯净,像钻石般闪亮!这将是人类梦想的实现—将由克里斯托弗科隆以斐迪南国王和伊莎贝拉王后之名宣布的灿烂新世界!”大卫向前倾,把手…  相似文献   

6.
沙汀小说的独创性主要体现在他对川西北乡镇生活富有特色的描写上。本文通过作者对四川乡镇阴暗、沉滞生活的叙述、反面人物的刻画和典型生活场景的展示,阐释了作者小说中独特的地域性。  相似文献   

7.
海明威在他的短篇故事《世界之都》里,描写了一对住在西班牙的父子。经过一连串的事情后,他们的关系变得异常紧张。男孩选择离家而去。父亲则心急如焚地寻找他。  相似文献   

8.
马夫的故事     
从前,在美国洛杉矶有一个马夫,他有一匹千里马。一个叫大卫的旅游者来到这个城市,遇见了马夫,大卫很欣赏他的千里马,决定出高价来买,可是,马夫怎么也不愿意卖,大卫心急了,他决定用计谋来得到这匹千里马。  相似文献   

9.
一、在具体内容方面,要以指导情节(事情发生发展的经过)叙述为主,指导各种描写为辅。无论是纪实作文还是想象作文,叙述事情发生发展的经过或者描述故事的曲折情节,都是习作教学的主要内容。如果在习作指导的过程中急于指导学生进行各种描写,势必会增加学生的习作难度,容易产生欲速不达的负面效果。小学阶段以记叙性的习作为主,重在让学生们能够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而那些相关的描写只是作为辅助出现的。  相似文献   

10.
陈祖英 《培训与研究》2007,24(11):16-19
徐訏的小说,始终注重对人物心理的描写与刻划,总是有意识地通过情节曲折传奇的故事来表述他关于人性与爱的思考,表达他对世界的一种感受,从而形成了心理描写与叙事艺术融合的独特叙述模式。  相似文献   

11.
屈原的人生悲剧既是他个人性格气质与文化传承的矛盾冲突所致,又离不开他个人所处环境的影响,其中更重要的是前者。他受儒家文化影响,在“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之间游移,不能果断抉择;他性格中激昂热忱与内敛隐忍兼具,两方面激烈的冲突伴其一生;他具有政治家的清醒执着、文人的清高孤傲,在现实中二者不可调和,使屈原最终成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失败的政治家。  相似文献   

12.
作为唯美主义的代表作家,王尔德信奉“艺术至上”的纯艺术理论,主张艺术高于自然与生活,是非功利、超道德且纯“形式”的。现实生活在他看来是虚伪丑陋、平淡乏味的。因而,他提倡生活艺术化,致力于在现实生活之外创造一个独立纯美的艺术世界,同时与当时盛行的现实主义文艺思潮相对立,希望用心中富于个性与爱的艺术之美来同现实的丑恶相抗衡。  相似文献   

13.
在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维.苏.奈保尔的小说《抵达之谜》中,一个具有双重移民背景的叙事人"我"从特立尼达踏上寻求自己文化家园的旅程。在经历了现实与理想的一系列碰撞之后,"我"的主体意识慢慢觉醒,逐渐从一个被殖民教育异化了的人回归自我,并最终使自己获得了自觉的流散视角,从而在异域性当中确定了自己的身份,在超民族的维度中找到了自己的家园。  相似文献   

14.
服务于显赫的达林顿府的史蒂文斯完全栖息在自己扮演的"杰出的男管家"的角色中。他过分发达的人格面具使他与自己的天性相疏远,错失了情感生活这道人生风景。一次出行使他意识到了身份认同危机和失衡的内心。小说中达林顿府、管家配膳室、原野、村舍、光影、自然(达府户外)等空间意象隐喻并揭示了史蒂文斯的身份建构与无法克服的情感焦虑。  相似文献   

15.
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隐逸诗人,因为"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而毅然辞职归隐家乡,隐居后开始进行田间劳作,并把这种"悠然见南山"的生活写进了诗歌,开创了我国田园诗派,成为后世知识分子的精神楷模。亨利·戴维·梭罗是美国早期文坛巨匠、超经验主义哲学先驱,为了体验纯自然的生活,一度跑到马萨诸塞州的瓦尔登湖畔过起了隐居的生活。近年来对两者的比较研究很多,但大多数是相似点的比较,两者隐居的时代背景、原因、精神境界以及对后人的影响等不同点则研究得比较少。  相似文献   

16.
在诗歌创作的早期,即1994年以前,李少君的诗已经流露出一种对生活进行反思的思辨气质,李少君诗作经常使用悖论、反讽等写作技巧,某种意义上这是他所体验到的现代生活的本质所规定的。2005年以后,李少君的诗作显示了方向与风格上的巨大变化。诗歌显现了深入生活,承担命运的人生责任感,具有了更多庄重的人间情感。他依然注重日常生活细节的书写,却增加了经典现实主义的精细感,也强化了诗意的升华能力。  相似文献   

17.
无奈与无依的漂泊--蒋捷词的情感主旋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元易代的社会动荡,使蒋捷陷入国破家亡的境地;“抱节终身”的气节,使他义不仕元。无家可归,无处可依,使他只能在漂泊中度过余生,在漂泊中开始了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索。他的亡国之痛,忧生之嗟,人生空寞之叹都是围绕着漂泊展开的。无奈与无依的漂泊是蒋捷词的情感主旋律。  相似文献   

18.
川端康成对日本古典文字中描写女性的传统推崇备至,在其人生旅途中妇性又予于他特殊的意义,因此,他极力地描写女性,赞美女性。川端笔下的女性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他倾注了全部爱怜的感情,塑造出来的美丽圣洁的少女形象,另一类是他带着复要的感情,创造的成熟女性形象。在女性形象塑造中,川端既秉承了日本古代文学的传统手法,又借鉴了现代派表现方式,既他将女性塑造与自然,与感觉密切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9.
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词情感特征说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煜词情感特征突出。彻底享乐、坦直言情、极情尽致地抒写亡国感受,表现着他的真率;成长环境、文化素养、个人经历、诗人天赋,造就了他的敏锐;自然感发之情,世路飘忽之感、河山社稷之悲,合构成他情感上的巨大负荷。而这真率、敏锐、大负荷的情感特征,正是李煜词作具有经久不衰的感人力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对鲁迅而言,内心的孤独寂寞使他走向自由的思想。自由的思想对他来说,并不是理论的概念系统和逻辑框架,而是生存体验与记忆,对生命与宇宙的直面与承担。鲁迅的自省颠覆一切权威与偶像,撕去一切假面与伪装,直面人生,亦直面自我,坦诚暴露自己的丑恶。在不断对抗丑恶的社会和国民精神的蒙昧中,也不断审视自我心灵的创伤和痛苦,便将自省走出他的缠绕,深契入自我生命的体验,追问生命的存在及意义。时下的学只强调鲁迅的“中间物”思想是不完整的,在鲁迅对人生终极价值的自省中,“承受”思想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