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对国标规范中弹性模量动态测试修正系数表格的变化规律研究,综合考虑材料泊松比、试样的回转半径与长度的比值以及截面形状的影响规律,对规范给出的修正系数表格进行了拟合,得到了圆形和矩形截面修正系数的公式化表达,使用该公式表达的修正系数与规范表格的数值的最大相对误差为0.032%,通过实验验证,该修正公式测量结果与其他方法测定的结果较为一致,且能方便地计算任意泊松比和修正系数,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电动机烧毁主要原因是因为断相运行而造成的,在多种断相故障中,直接断相率占90%以上,当前电动机断相保护方案较多,花费较大,但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因断相运行烧毁电动机的问题,本文针对目前解决电动机断相措施的弊端进行分析,经过实践得出,利用熔断器可对电动机进行断相保护。 一、电动机断相烧毁与断相保护装置  相似文献   

3.
确保异步电动机的正常运行,使其在发生断相运行时及时停止电动机,避免造成电动机烧毁事故,除了需对电动机实行常规保护外,还有断相保护。本文对电动机的断相故障原因及断相保护方案等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电动机运行中断相引起电机烧毁出发,分析了电机断相运行烧毁的原因介绍了有关控制电器、保护电器及电动机断相的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提出一个更优的描述黏土非线性蠕变的方法。创新要点:1.提出了一个修正的蠕变系数,该系数与土体的密度相关,物理意义明确;2.将修正的蠕变系数嵌入到新开发的一个黏塑性模型中,实现了基于ABAQUS的本构二次开发;3.为工程实例的计算提供更为有效的模型。研究方法:1.总结广泛的调查土体蠕变试验结果,提出修正的蠕变系数(图3);2.给出修正的蠕变系数表示方法以及力学特性(图4);3.将所提系数嵌入到有限元程序中,验证了其准确性(图5)。重要结论:1.修正的蠕变系数可以很好地描述软黏土蠕变系数随孔隙比变化的规律;2.通过工程案例证实了修正系数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了残余应力应变释放系数修正公式的应用及其可靠性,通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分析模型。首先推导出材料的应变释放系数随形状改变比能参量S变化的塑性修正公式,然后用此公式进行高应力状态下残余应力的模拟修正,以确定修正公式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经过对单向应力和复杂应力状态下的残余应力进行塑性修正,用反算应力法得到修正应力,修正应力和施加应力之间的偏差较未修正前的应力引起的偏差大幅减少,修正应力非常接近真实的施加应力值。结果表明,用推导出来的残余应力应变释放系数修正公式计算残余应力具有精度高、修正效果较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侵权损害赔偿的间接损失存在认定不准、保护不足的困境,需从赔偿范围、举证规则、计算方式等路径来解决损失填补不足的问题。间接损失计算需遵循全面赔偿与受害者不得获利规则、确定性与不可预见性免责规则、法官自由裁量与主客观计算标准相统一规则。进一步完善间接损失动态修正计算方式,确立定期发布动态修正系数制度,可促进间接损失认定与计算更加满足社会预期。  相似文献   

8.
设计了实验装置,基于文丘里管差压信号计算了气相压降倍率,分析了弗劳德数、Lockhart-Martinelli参数、流型对气相压降倍率的实验影响。利用流型和弗劳德数修正了Murdock模型,并与分相模型、均相模型、Murdock模型、James模型等进行了实验对比。由于考虑了流型对气相压降倍率的影响,建立的实验相关式精度较高,参数估计结果较好。实验研究表明,模型中斜率的修正系数随含气率的增大而逐渐增大,截距修正系数随含气率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在环状流型下,气相压降倍率的实验估计误差最小;在泡状流实验工况下,估计误差较小;在塞状流实验工况下,气相压降倍率的估计误差较大。建立的压降关系式可用于气液两相测试分析的实验教学和相关领域。  相似文献   

9.
为了有效地计算矩形介质谐振器的主模,对变换方向隐式(ADI)时域有限差分(FDTD)算法的迭代系数进行修正,即添加各向异性参数修正相速度误差,从而减少数值色散,提高计算精度。给出了改进后的三维ADI—FDTD计算公式,并对算法的稳定性、色散关系以及各向异性参数的选取进行了研究,数值结果证明了所给方法的有效性。文中还用这种方法计算了位于电磁带隙结构上的矩形介质谐振器天线的方向图。  相似文献   

10.
面对实用预报方案,如何提高洪水作业预报精度,是衡量洪水预报质量和效率的关键。依据预报计算的影响因素、预报要素的特征、方案参数的物理属性分析,论证了预报修正系数的理论依据,并分析了预报修正系数确定的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中国在南海的岛屿海域主权、经济权益和国际法地位,受到法、日帝国主义列强的挑战和侵犯,且愈演愈烈,部分岛屿一度曾被吞并。民国政府对南海诸岛的统辖,大体可分为三期一续。即:一、承续前清朝(1911—1939年);二、日踞期(1939—1945年);三、国府收复期(1945—1950年);四、台湾当局恢复余续(1950年至今)。总结吸取历史经验教训,海岛、海洋、海防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必须从政治、经济、军事理论与实践上全面开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2.
篮球技能、技术的形成和提高包括三个主要阶段,即粗略掌握动作阶段、改进提高阶段、动作巩固运用阶段。这三个阶段是有机联系着的,也是相对而言的:教学与训练工作应从实际出发,灵活地运用这三个阶段的规律,以加速掌握和提高运动技能、技术,从而在今后的练习和比赛中能够运用自如,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相似文献   

13.
对三相整流电路存在进线电感情况下的换相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推导出了换相重叠角、换相压降的计算公式,并就换相过程对控制脉冲的要求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气相色谱固定相的近期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评论了近年气相色谱固定相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液晶、环糊精衍生物、冠醚固定相的进展。并展望了固定相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郭跃进  熊坤鹏 《培训与研究》2006,23(6):95-97,102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低代价高质量的教育成为可能,它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和瓶颈,建立将课堂教学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有机结合的新的学习模式。文章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机辅教学”的实施条件、鲜明个性及兼容特性。  相似文献   

16.
赵树理自 40年代崛起至今 ,对其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 943— 1 962年 ,以颂扬为主调 ,周扬的《论赵树理创作》 ,为最早也是最权威的论文 ,此后的大量论文 ,难有超越 ,殊少新意 ;1 963— 1 971年 ,则无一不是残酷的“大批判” ;1 978年以来 ,乃赵树理研究之中兴期 ,资料臻于完备 ,队伍日渐壮大 ,研究领域也拓展深化。时至今日 ,赵树理研究似有“到头”之感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乙酰异丙胺基取代和丁基取代杯[4]芳烃聚硅氧烷固定相的合成.按此合成路线得到的杯芳烃衍生物产率高,约为60%.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中通过构建相对月亮时间,对月相的成因、变化作详细的阐述,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运用相对月亮时间进行月相的变化的判断。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的发展层次与学习心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主要阐述了大学生发展过程的五个层次,即“被动跟进”阶段、“主动适应”阶段、“主动拓展”阶段、“深化升华”阶段和“毕业前的社会心理准备”阶段,认为大学生发展的五个层次是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递进的一系列过程,大学生在每个层次都有不同的学习心理特征和要求,了解了这些特征和要求,有利于大学生的学习和成才。  相似文献   

20.
Fourth‐grade students’ knowledge of observable moon phases and patterns of change, as well as conceptual understanding of the cause of moon phases, was investigated before and after special instruction. Pretest and post‐test data for 48 students were used to address the research question related to observable moon phases and patterns of change.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with 10 students on a post‐only basis to provide data on understanding the cause of moon phases. The researchers used the constant comparative method to analyse data. Pretest results indicate these students had not met the expectations expressed in the U.S.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s for lunar concepts. Post‐test results reveal a very positive performance on observable moon phases and patterns of change, as well as the cause of moon phases. Interpretation and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are provid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