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学校场域中存在着因为各种原因形成的在教育资源分配方面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群体.学校教育通过教育分流、教育过程中的贴标签行为以及课程内容编码方式的筛选等环节促成了学生弱势群体的生成.关爱学生弱势群体不仅彰显了学校教育的道德意蕴,也符合社会繁荣稳定的需要.从社会契约的角度看,关爱学生弱势群体更是学校教育应该承担的义务.  相似文献   

2.
李朝毅  顾伟 《高教研究》2005,21(4):85-87
近几年,随着高校的改革和扩招,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一些我们称之为“特殊群体”的学生。所谓“特殊群体”学生,是指由于家庭、社会环境等因素造成的具有各种不良行为特征与心理特征的群体,主要包含经济弱势群体学生(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弱势群体学生、学习弱势群体学生(学习困难生)、行为弱势群体学生(违纪受处分学生)等。  相似文献   

3.
从学校社会工作的视角看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关怀与救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毅 《教书育人》2006,(11):18-19
一、大学生弱势群体概念的界定及其群体特征 大学生弱势群体是指高校里因先天或后天的原因导致的能力或机会的相对缺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被排斥在一般群体之外的处于相对不利境地的学生群体。这个概念包含以下几个基本要素:能力或机会的相对缺乏;在一定程度上被排除在一般群体之外;处于困难境地。从范围界定来看它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类学生群体:经济困难的学生群体、学习能力低下的学生群体、人际关系及组织资源匮乏的学生群体、心理障碍的学生群体等。  相似文献   

4.
弱势群体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生理健康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的人群的总称。近年来也有人把弱势群体这一名词引用到了学生的班级管理中,认为班级中也存在一些人属于弱势群体。弱势群体的称谓与“差生”、“后进生”相比更具时代特点,含义更丰富,体现了当前对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对升格后的高校弱势群体学生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我校从中专升为大专的事实、历年来学校对弱势群体学生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当前高校对弱势群体学生的关注,介绍了弱势群体学生的类型,以及升格后的学院如何在整体上考虑弱势群体学生的工作,又如何对弱势群体学生进行教育与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弱势群体是一个相对于强势学生群体或正常学生群体的概念,可以定义为:由于先天或后天原因,在经济状况、社会位置、权益实现、教育资源占有、教育机会获得、竞争能力、自身素质等方面处于相对不利或比较劣势境况,在教育资源使用和社会竞争中弱于其他学生的学生群体。大学生弱势群体是当  相似文献   

7.
在每个班级中都有一些默默无闻、没有“亮点”的学生,他们通常由于学业成绩不佳、个性的缺点、生理的缺陷或家庭经济困窘等诸多原因,在班级人际结构中处于较低层次。较之多数学生,他们往往被忽视、排挤,被边缘化,总是显得孤立无援,承受力比较脆弱,这个特殊学生群体就是学校班级中的弱势群体。由于长期处于劣势环境,他们容易形成其消极的人格特点和错误的价值取向,进入社会后容易成为新增社会弱势群体中的成员。  相似文献   

8.
浦晨鹃 《文教资料》2009,(28):133-135
弱势群体是指其行为、学习成绩比较差或者精神心理有障碍的学生群体。这些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表现出孤独、自卑、不合群,甚至叛逆,大多数游离于集体、主流之外。因此,建设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班级文化,这些“弱势群体”无疑是需要解决的难点和重点。本文从弱势群体的常见类型出发.提出了转化班级弱势群体四种策略。  相似文献   

9.
<正>我是一名中职校的班主任,担任班主任工作有十一年了,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真正品尝到。现在的中职生分两大群体,问题学生和问题家庭学生。问题学生分学习问题和纪律问题两种:学习有学困型、厌学型;纪律有大事不犯小事不断型、冲动型、严重违纪型。问题家庭学生的家庭问题有以下几种:经济困难、无人管教、粗暴教育、家长素质过低、过于溺爱、单亲家庭。这两大群体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正因为这些复杂的原因,造就了中职生这一特殊的群体,同时他们也是弱势群体,他们迫切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关爱。这就决定了中职校班主任会比其他学校的班主任付出更多、更艰辛。下面我就自己的体会谈一谈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0.
刘煜 《考试周刊》2007,6(31):84-85
新生中英语弱势群体在适应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比其他学生面临更大的困难和挑战。本文根据大一新生中英语弱势群体所具有的特点和所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英语教师应该帮助这一部分学生群体尽快适应大学英语学习,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关于大学生群体的分类研究中.“弱势群体”是研究最多的,其实在大学生群体中除了传统的“弱势群体”需要重点关注外,因“学业阶段”和“成长环境”不同而处于相对弱势的群体也需要重点关注。从这个角度来讲,大学生中的重点人群指因为自身、家庭、社会、学校等原因引发思想、心理、行为等方面的异化而处于弱势地位.需要学校及其教育者给予重点关注和帮扶的学生群体。  相似文献   

12.
一、学生弱势群体的界定 随着社会的变革,弱势群体这一新的名词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所谓社会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它主要是一个用来分析现代社会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力分配不公平、社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概念。我国“弱势群体”一词最早出现在2002年3月朱锫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必须对弱势群体给予特殊的就业援助”。在这里,“弱势群体”是指在社会资源的占有上或在社会财富的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  相似文献   

13.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逐步推进.课程改革不断地深入.减负增效已成师生的共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的眼中不能仅仅只是中等及上等的学生.眼中还要有一些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弱势群体”。弱势群体的形成是由主、客观原因造成的.在诸多因素中我们的学校教育因素更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弱势群体是客观存在的,并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群体中占有一定比例."四步转济法"是转化中学生弱势群体的有效方法.关注弱势中学生群体,要立足于现实,立足于未来.  相似文献   

15.
在一些学校有这样一个弱势群体:身患绝症的学生。人数不多,但他们却又真实地存在着,他们有的能开朗地面对自己和他人,而有的却默默躲在角落中不愿与人交往。这类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支持,更需要心理上的扶助。  相似文献   

16.
青岛市市南区在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中,把重视弱势学生群体教育、改变弱势学生群体受教育状况、促进弱势学生群体全面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政策议题.在政策导向上凸显优先地位,强化保障力度;在指导原则上体现整体公平、差别对待;在操作策略上突出规划的全局性、统筹性,突出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突出教育的全面性,着力改变弱势群体的边缘性,促进弱势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课堂管理中弱势群体生成的个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级弱势群体是指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处于不利地位,对班级资源的占有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群体。班级弱势群体形成的原因有很多,既有先天因素(如生理缺陷),也有后天因素(主要是教育)。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一个班级的学生大都是通过相同的标准筛选进来的,他们享受着相同的教育资源。那么,班级弱势群体到底是如何生成的?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对初一年级MX班进行了一个学期的跟踪调查。  相似文献   

18.
进入新世纪以来,大量90、95后学生涌入高职校园,习得性无助群体成为高职校园中一类特殊的弱势群体。文章从两则典型的案例出发,分析高职院校学生习得性无助感的成因;从习得性无助群体的原生家庭入手,解析不良亲子关系对高职习得性无助群体的影响;通过引入高校的介入机制,提出了构建家校共育的习得性无助防控和转化体系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9.
杨小青 《成才之路》2010,(33):I0014-I0014
所谓数学弱势群体,是指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基础薄弱、能力低下、毅力不足、兴趣淡然的学生群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把数学知识信息传递给学生,更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结构,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启发诱导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把蕴藏在学生身上巨大的学习潜能开发出来,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敏  董运青 《文教资料》2010,(3):230-232
高校弱势学生群体的存在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在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类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特征,把握其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出有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弱势群体工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