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版参考》2007,(3):6-7
让我们先提出一些定义。 一、经典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  相似文献   

2.
不断再版的红色经典书籍已经超越了年龄、阅历的局限,成为社会大众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3.
任何出版物只要带上“经典”二字,则必然是经历了时间的考验且具有可重读性的。一句话,经典都是时间打磨出来的,经典是耐读的。少儿经典出版物也是如此。笔者拟从少儿经典出版物的影响、读者和家长的选择、编纂制作等方面来谈其时间维度问题,由此带出分级阅读这一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4.
日本书刊市场最近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杂志“书籍化”和书籍“杂志化”。目前日本出版市场上杂志与书籍的销售额比率大约是4∶3。新出现的流行语“Mook”,指的便是由Magazine和Book两字复合而成的杂志专辑型的专版。人们的观念也在变,书籍的商品寿命正在变短,人们对杂志也改变了以往“读完就扔”的做法,值得长久保存的杂志正在逐渐增加。另外,由于广告费流入杂志媒体的比率逐年增加,杂志蓬勃发展的势头已远胜过书籍了。  相似文献   

5.
6.
书籍形态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具有记录和传达信息知识功能的书籍,自古以来就在中国以各种形式和形态演变着,由最早的甲骨文、钟鼎文、“石鼓文”、竹木的“简册”以及缣帛书、卷轴书直到以纸张为载体的“折叠本”、“线装书”、“盒装书”等,一直发展到如今书籍以六面体的形态为主。当今的书籍还以影像和网络的形态存在着。    相似文献   

7.
李英珍 《出版广角》2015,(2):102-104
究竟什么是经典,为什么要读经典,经典阅读的价值体现在哪里?在经典阅读风靡的今天,作为出版工作者,我们有必要深刻认识经典阅读,而对于传统的纸质书籍尤其是经典出版应该如何发展,这更是值得出版工作者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李璐 《中国出版》2022,(S1):185-189
经典童书产品的设计都具备比较成熟的设计表现力,它的设计过程都经过深刻思考和反复斟酌,在进行设计迭代前深入其视觉设计的表层,可以提炼出非常有价值的设计内涵。“曹文轩经典纯美小说”系列,是苏少社的塔尖产品,一直占据着销量冠军的位置,获奖无数,作者曹文轩在2016年获得“国际安徒生奖”。“曹文轩纯美长篇小说精装典藏版”于2020年出版,荣获华东书籍设计展装帧设计一等奖荣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书法热”的不断升温,西安碑林的行情格外看涨。介绍西安碑林的书籍文章虽还说不上“铺天盖地”,却也真真不少。仅以笔者的孤陋寡闻,至少也见到过几十种书籍和报刊介绍过西安碑林。但这些书籍文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让人如坠五里雾中,无所适从,简直成了现代的斯芬克斯之谜:  相似文献   

10.
近期读到两篇议论翻译书籍的文章(冯世则《翻译:三关失守》和陈荻音《质疑这样的“编译”》分别刊于2月28日《文汇报》和《文汇读书周报》),得知翻译书籍的质量问题已引起学界和出版界的关注,这是值得我们庆幸的。但其实,近年来不仅翻译书籍质量堪忧,古籍的质量也是难以令人乐观的。  相似文献   

11.
经典·永恒     
正卡尔维诺说,经典不是你现在正在读的那本书,而是那本你正在重读的书。经典作品是经过时间的冲刷,被历史选择而存留下来,历久弥新地描述、传达出人性、人类处境中基本不变的东西之杰作。  相似文献   

12.
通过系统梳理日本国民“疗愈”理念发生、发展的历程,引导出日本“疗愈系”书籍概念,并从书目疗法的角度入手,对日本“疗愈系”书目进行分类分析。  相似文献   

13.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此所谓“营养品”,自然是就“武装脑袋”而言的,即知识与精神的“营养品”。现在,作为“人口”的××补液、××补膏、××补酒之类的营养品,经传媒不断地透“底”,越来越多的  相似文献   

14.
从书籍作为“可以使用的物品”和“传播载体的特点和为读者服务的本质”两方面入手谈书籍的美学价值,引入了“书籍设计”理念和“最美的书”的标准、潮流,分析并提出科技书籍如何因地制宜应对新的美学诉求.  相似文献   

15.
张秀 《青年记者》2016,(27):51-52
书籍形态及材料的发展变化
  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书籍形态是经过漫长的历程发展而来的。人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审美观,不同时期的书籍,有不同的装帧形式与材质。在远古时期,人们在兽骨、石头上刻写,这些取材于自然界的现成的材料形成了当时的“书籍”。从原始的兽骨到如今各种新材料的运用,书籍形态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材料的运用也不断变化、不断丰富。  相似文献   

16.
香港商务印书馆于4月中旬至5月4日在香港铜锣湾举办“优质文史哲书展”,展出文学、历史、哲学及有关理论研究书籍。 商务印书馆在此次书展中,还特设“旧书阁”,展出已经绝版或难以再从书店找到的文史哲旧书,其中有一部分是远至五六十年前出版的,书籍虽旧,外观印刷亦不及现今的精美,但内容素质却是值得细读之书。  相似文献   

17.
《中图法》增设R47护理学下位类类目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学新学科、新理论、新技术的不断出现,许多新兴护理学科书籍也大量涌现,然而,这些书籍在《中图法》第四版“R47学”类目下找不到准确的归类。因此,在《中图法》第四版增设“R47护理学”下位类类目势在必行。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在“RA7护理学”类目下增设新类目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增设新类目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论百读不厌     
前些日子参加了一个讨论会.讨论赵树理先生的《李有才板话》。座中一位青年提出了一件事实:他读了这本书觉得好.可是不想重读一遍。大家费了一些时候讨论这件事实。有人表示意见.说不想重读一遍.未必减少这本书的好,未必减少它的价值。但是时间匆促.大家没有达到明确的结论。一方面似乎大家也都没有重读过这本书.并且似乎从没有想到重读它。然而问题不但关于这一本书.而是关于一切文艺作品.为什么一些作品有人“百读不厌”.另一些却有人不想读第二遍呢?是作品的不同吗?是读的人不同吗?如果是作品不同.“百读不厌”是不是作品评价的一个标准呢?这些都值得我们思索一番.  相似文献   

19.
书籍的危机在过去主要表现为书籍被毁,现在更多的是书籍泛滥。文章揭示了中国文学经典和汉译外国文学经典"穷凶极恶"的重复出版现状及其图书采访工作面临的棘手问题。  相似文献   

20.
书籍设计的观念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如今的书籍设计已不能停留在书的“外包装”上了。有人提出改“书籍装帧”为“书籍设计”不无道理。“装帧”一词源于中国古代,意思是把一帧一帧书纸装订起来,这符合当时简单的书籍生产工艺,而如今就显得含义上的狭窄性和不全面性了。“装帧”一词的英文为“DECRA TION”,其含义是装饰、修饰、打扮等。如果“装帧”只是为书打扮的话,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