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馨骥 《新闻世界》2013,(5):276-277
本文以"《最炫民族风》走红国际"事件为切入点,从跨文化传播的视角,分析其走红的原因及它对国家形象塑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析流行文化元素在国家形象塑造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山东曹县一短视频博主在直播中用方言大喊"山东菏泽曹县,666!我的宝贝",被不少创作者模仿,引发全民爆梗,形成现象级传播,曹县在互联网走红。当地政府及相关媒体及时跟进引导,全面立体展现了城市形象,起到了良好传播效果。本文通过对曹县网络走红进行分析,了解传播脉络,分析深层原因,为政府制作及运用短视频做好形象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陕西师范大学毛笔通知书走红网络这一现象为研究对象,从传播主体、受众、传播技巧、传播时机四个方面,对传播效果进行分析,得出该微博走红网络的主观和客观原因,概括出微博走红的重要原因还包括微博传播信息的内容是否真正是人们所需要,进而总结出微博领域“微内容为王”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杨茜 《声屏世界》2021,(4):26-27
藏族"甜野男孩"丁真在众人皆媒的时代背景下意外走红,经线下及线上全方位报道进入更多人视野.相较于其他网红诞生后直播带货、炒作的发展路线,丁真俨然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各大主流媒体的宣传报道使得丁真刚走红便带上了正能量网红的标签,引发极大社会反响的同时成功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文章采用案例分析法,以丁真走红事件为例,探...  相似文献   

5.
谷会敏  许云淇 《传媒》2021,(23):60-61
移动互联视域下,短视频作为知识表达新方式获得了空前的关注度.本文分析了短视频知识传播的"走红"原因,探索这一"走红"现象背后存在的问题,并从把关、自律、监管三个维度提出针对性意见,以期为短视频知识传播的趋利避害、提质增效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4,(7):50-52
2013年12月,一组四格漫画"妈妈再打我一次"在新浪微博上突然走红,在短时间内被网民改编为几百种版本。本文分析"妈妈再打我一次"走红新浪微博的个人与社会层面原因,对微博改编现象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网红经济迅速走红,成为当下热门话题。本文通过对美妆博主李佳琦进行传播学分析,研究其走红的原因和深层次意义。希望能够更加客观地理解网红现象的同时也能够把握潮流,善用网红趋势,更好地为传媒行业的经营和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8.
张鹏霞 《青年记者》2017,(18):50-51
网红,即网络红人,是指由于在互联网或现实生活中的某一事件或行为而获得网民的关注从而走红的个人或群体.按走红方式来分,网红可以分为主动走红类和被动走红类,本文仅对主动走红类网红的传播模式进行探究.“主动”意为能够造成有利局面,使事情按照自己的意图进行,自发或自觉地行动,主动走红即为了走红自觉行动从而铺垫有利的局面.主动走红类网红在前期有着严密的策划和培育方案,包括内容定位、生产流程以及形象塑造等都有专业的团队进行把关和指导.如papi酱的短视频在话题选择、场景布置以及后期剪辑等方面都经过了前期的策划.  相似文献   

9.
网络炒作随着近几年新媒体的迅速发展而成为屡见不鲜的现象,从犀利哥到凤姐再到小月月,随着这些草根人物的迅速走红,网络炒作现象也日益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本文以"hold姐"的网络走红为例,分析新媒体时代网络炒作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就此现象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0.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各家媒体的节目编辑方针也紧跟着进行了调整,出现了一批以奥运为题材的电视节目并且迅速走红.研究这些节目走红的现象与背后的原因,有助于媒体更好地把握编辑方针.  相似文献   

11.
日本熊本县吉祥物熊本熊(Kumamon)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吉祥物兼卡通形象,其走红可以参照文化产业的框架进行解构。本文从快乐符码角度分析熊本熊的形象、受众、传播手段、版权策略等,找到其打动受众得以走红的原因,并聚焦熊本熊这一形象的文本生产过程,为吉祥物动漫形象的设计寻找最优解。  相似文献   

12.
吕文彬 《新闻世界》2012,(10):29-30
让声音成为惟一的主角,寻找动听的好声音。2012年7月13日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一播出就一炮走红。本文从多个角度探讨“中国好声音》走红的原因,分析它带给中国综艺节目的启示,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2013年,湖南卫视推出了一档叫《爸爸去哪儿》的亲子类真人秀节目,获得了商业和口碑的双重胜利。本文试从"使用与满足"这一角度,通过文本分析及个别访谈的方法解读亲子类真人秀在国内走红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4.
黄宁 《声屏世界》2006,(2):39-40
在大众媒体发达的今天,某些东西一旦进入媒体通道,莫名其妙地就红了,其中尤以电视节目为代表。台湾综艺节目《康熙来了》火了,而它的“火”在某些人看来是匪夷所思的事。甚至连该节目主持人之一蔡康永对这个节目的走红也是一头的雾水。究竟《康熙来了》有什么魔力,引得无数观众竞相观看呢?那么就让我们从它走红的原因分析,一探台湾电视综艺节目的现状,或者可以说是“乱相”。节目走红的原因《康熙来了》一开始的定位就很明确,就是要做一台针对年轻人的谈话节目,所以这个节目的调子有点怪。而这招“剑走偏锋”的节目策略是许多台湾综艺节目惯…  相似文献   

15.
龚婷 《东南传播》2016,(4):48-49
流行音乐组合TFBOYS以短短两年时间登上中国最大的舞台,其走红速度令人惊叹。作为互联网+时代下互联网造星最成功的案例,在新媒介议程设置的环境下,该组合按照"互联网+媒体"的融合传播模式进行传播,视觉和听觉双重文本的结合为其在互联网上集结了大批粉丝用户,而其成功传播的背后则展现出耽美亚文化群体的自我认同与身份构建。TFBOYS组合走红始终是中国转型期的一种文化表征,因此,分析TFBOYS爆红的传播路径,解读其传播文本并探讨其背后的文化表征是反观当下社会现实及文化动向的一个良好入口。  相似文献   

16.
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自媒体在发展过程中,问题和弊端开始凸显。本文以全红婵走红事件为例,分析全红婵走红的原因,从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的自媒体人在此次事件中的表现,看自媒体发展过程中的“顽疾”,并从法律完善、行业自净和个体自律三个方面提出治理对策,以期打造一个积极健康的自媒体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的不断进步与普及,给"网络神曲"提供了迅速走红的契机,也使得"网络神曲"更多地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网络神曲"实现了全民参与和全民狂欢,也极大地颠覆了传统的话语体系.文章针对这种现象,运用传播学理论,对"网络神曲"走红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神曲"热提出了一些冷思考.  相似文献   

18.
张静 《新闻实践》2008,(8):46-47
近几年,栏目剧作为一种新的节目类型迅速走红并呈现了燎原之势。如重庆卫视的"雾都夜话"、湖南经视的"故事会"、浙江影视频道的"本塘第一剧"、杭州电视台的"济公说故事"、"吴山夜话"等一批节目都取得了不俗的表现,在保持了较高收视率的同时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本文试图在分析栏目剧走红原因  相似文献   

19.
2014年下半年以来,蓝翔技校时常成为我国热点新闻的话题,网络上兴起的以"挖掘机技术哪家强"结尾的各种段子迅速走红。本文根据四类"蓝翔体"的造句形式,依照传播学中拉斯韦尔的"5W"传播模式,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对象和传播渠道等方面对"蓝翔体"的走红作出了分析与反思。  相似文献   

20.
网络媒体大行其道的今天,依托于网民的追捧和“粉丝“的拥护,出现了一批当红的网络明星,创造出一个个网络媒体时代草根阶层迅速走红的神话。在众多走红的网络明星中,“禧玛妹妹“与其他网络明星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别,这种差别体现在“禧玛妹妹“身上所具备的以孝道为核心的内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