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前有个老太呔,大儿子卖伞,小儿子卖盐。一到晴天,她担心大儿子伞卖不掉,一到阴雨天,她担心小儿子不能晒盐.成天哭哭啼啼。后来在智者的点拨下,她改变了思维方式,晴天时就想到小儿子能晒盐,下雨天时就想到大儿子能卖伞赚钱,老太太转忧为喜。  相似文献   

2.
一把大伞     
风雨人生,不可无伞。你的人生可能尚未过半,但你已经使用过了多少把伞?是母亲,还是父亲,在校门外,迎向你,先把打开的伞遮到你的头上,然后赶紧把为你准备的那把伞,递到你的手中,伞柄上还滞留着她或他的体温……从朋友家离开时,你举着他们借给你的伞,说是借,却往往忘记了归还;而你家的伞,也常常地被来客拿走,那可能是他或她坚决不要,说是门外的雨算不得什么,却由你坚决地塞到他或她的手里,才被撑成浑圆,去承接雨丝的……在风雨过后,人们常常忘记了自己的伞,你家会有别人留下的伞,而你的伞,往往还是很新的伞,也会遗留在别人家,甚至想不起来究竟…  相似文献   

3.
我的心漏雨     
因为她那把伞破了,破了一个洞,是我给刮破的洞。那个洞肯定会漏雨。雨滴会打湿她漂亮的秀发。那是我们在一条窄窄的胡同相遇,在擦肩而过时,我的伞刮破了她的伞,那是一把如黄菊花盛开的伞。她是初三生,对,初三(4)班的。有两汪泉水般的明眸,在学校诗歌朗诵大  相似文献   

4.
儿子刚读小学时,每逢阴雨天气,老婆都会拿好雨伞放在他的书包里。如遇放学时突然下雨,她也总是急忙送伞到学校去。这样过了好几年,儿子进入初中读书了,老婆还是经常提醒儿子要带雨伞。可是,此时人高马大的儿子并不理会他妈的千般叮咛,往往到放学下雨时才想到没带伞。每逢此时,老婆送完雨伞总会唠叨:"不听父母言,吃亏在眼前。"  相似文献   

5.
雨痕     
大雨倾盆,我和母亲骑着自行车回家,共同撑着一把伞。这场景似曾相识,让我的思绪飘远……记忆中有很多次都是在大雨中和母亲一起撑伞回家。上幼儿园时,母亲温柔地把我抱在怀中,撑着伞在雨中前行,雨滴落在她的背上。上小学时,母亲的右手牵着我的左手,她撑着伞,雨滴都落在她的身上。读  相似文献   

6.
儿子刚读小学时,每逢阴雨天气,他妈妈都会拿好雨伞放在他的书包里。如遇放学时突然下雨,她也总是急忙送伞到学校去。这样过了好几年,儿子进入初中读书了,妈妈还是经常提醒儿子要带雨伞。可是,此时人高马大的儿子并不理会妈妈的千般叮咛,往往到放学下雨时才想到没带伞。每逢此时,他妈妈送完雨伞总会唠叨:“不听父母言,吃亏在眼前。”  相似文献   

7.
余超豪升天     
这几天老是阴雨绵绵,李小香烦透了,又要背书包又要打伞。记得小时候,只要一下雨奶奶就自告奋勇地抢着打伞,一直护送到学校,进校门时还说,乖乖,放学时我在这里等,不见不散,千万不要一个人回家啊!现在,奶奶不在了,她只有自己护送自己了。李小香刚刚进校门雨就停了,又出了太阳。她气死了,后悔不该带伞。坐在她后面的余超豪递给她一张纸条,李小香把手臂放在桌上,挡住老师的视线,低头展开纸条看:“你能把伞借我用用吗?”李小香写了个回条:“天没下雨你要打伞,你神经病!”余超豪的回条是:“神经病就神经病,只要你能借我。再说,我不神经病怎么能显…  相似文献   

8.
几则故事的教育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哭婆”变“笑婆”《禅海珍言》中有这样一则故事:京都南禅寺以前住着一位绰号“哭婆”的老太太。她雨天哭,晴天也哭,成年累月神情懊丧,面容愁苦。南禅寺的和尚问她:“你怎么总是哭呢?”她边哭边回答:“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卖鞋的,小女儿嫁给了卖伞的。天晴的日子,我想到小女儿的伞一定卖不出去;下雨的天气,我又想到大女儿的鞋一定没有人去买。我怎么能不伤心落泪呢?”和尚劝她:“天晴时,你应该想大女儿的鞋店一定生意兴隆;下雨时,你该想到小女儿的伞一定卖得很多。”老太太当即“顿悟”,破涕为笑。此后,她的生活内容未变,但由于观察生活的角度变了,便由“哭婆”变成了“笑婆”。  相似文献   

9.
卢学艳 《成长》2006,(8):61-61
大四上学期,我一心准备考研,想考的是本校的出版发行专业。有一天,在听完报考老师的课后,我到讲台前向老师咨询,这时,一个中年女子带着个女学生走了进来。中年女子似乎与老师非常熟,见面就开门见山地说她同学的学生想考这个专业的研。老师笑着一口应承,当场给了些指导意见,我也有幸搭上了顺风车。谈完后,中年女子要走,不巧的是天下起了雨,她没带伞,因为顺路,我便邀她共伞。原来,她是信息管理学院的老校友,毕业后在校出版社工作。告别前,她给我留了名片,口丁嘱我有事可以找她,她与我的指导老师很熟。就这样,我和严老师相识了。  相似文献   

10.
补伞     
夏日里,纵是上午,阳光也如火般炽热,于是,大街上便有了流动的伞。伞盛开成花,再簇拥成团,将夏日的街道变得姹紫嫣红。她擎一把伞急急地走。收了伞挤公交车,下了车再把伞打开,伞为她在夏日制造出一小片阴凉。一条最繁华、最拥挤的街道,伞们彼此相碰,又不时碰上路边的广告牌。所以女人没有察觉,她的伞破了一个洞。  相似文献   

11.
《小火炬》2013,(7):58-59
油纸伞的文化密码 据传,在春秋末年,我国古代著名木工师傅鲁班常在野外工作,下雨时总被淋湿。鲁班的妻子云氏想做一种能遮雨的东西,她就把竹子劈成细条,在细条上蒙上兽皮,收拢如棍,张开如盖。实际上,这就是后来的伞。从有记载的文字记录来看,从伞的发明到今天,至少已经有四千年以上的历史了。  相似文献   

12.
天下着雨,她抱着几本书,撑着淡绿色的小雨伞的雨中走着。雨点打在伞上发出清脆的滴答声,然后顺着伞流下来,看着匆忙跑着的人们,听着汽车在雨雾中的鸣笛声,悠闲地走在街上。  相似文献   

13.
范国芳 《家庭教育》2006,(10X):52-52
捷捷的奶奶来接孩子,她很自然地掌起阳台上的蓝色卡通雨伞跟我道别。这时,一个声音传了过来:“我的伞,这是我的伞!”  相似文献   

14.
院长妈妈     
街边有一所小孤儿院,院中有一棵粗大的老榕树,树冠像大伞似的遮挡风雨。这里有一位中年妇女,满脸慈爱,身边围着一大群孩子,她就是我的母亲。母亲在二十几岁时就到这里来当阿姨,辛苦操劳了几十年,后来当了院长。她在孩子的笑声、闹声中度过了自己生  相似文献   

15.
正从四岁起,小年就在附近的医学院体育馆学打羽毛球。我家通往体育馆的那条路,先就是普通小路,突然推土机开来,推山移海,灰沙满天,下头一步一个脚印。南方多雨,我打伞,伞离她太高她会淋到,她打伞,我又怕伞针撞我眼睛,只好给她裹上雨衣,我把伞正正地、低低地覆她头顶上三寸,自己半个身子湿个透。推土机的消失像它的出现一样突然,眼前多了一条敞亮的六车道大路,人行道上铺了砖,还在零星地挖坑种树铺草坪,但都是小打小闹了。而小年,已经九岁多。我说:"小年,路好了,以后打球不要  相似文献   

16.
角度变化     
有位老太太生了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伞店老板,小女儿当上了洗衣作坊的妇女主管。于是老太太整天忧心忡忡,每逢遇上了雨天,她担心洗衣作坊的衣服晾不干;每逢遇上晴天呢,她又深怕伞店的雨伞卖不出去,天天为女儿担忧。日子过得十分忧郁。  相似文献   

17.
朋友在一个公司做业务员时,每次出差总忘记带伞。因为他出差时正好都碰着天晴,一把雨伞似乎就和旅行箱无关了。但他不止一次地在外地碰到雨,附近有时没有卖伞的商店,他被淋了好几次。于是,再一次出差时,他第一件事就是把折叠伞放进旅行箱。但他忽然想起,他要去的城市,大哥在那安家,他是准备住在大哥那里的。大哥家自然有伞,那又何必累赘地带把伞呢?轻一点算一点吧。一直天晴,阳光很好。他办完事情正准备回大哥家时,从朋友那里得知宁波正举办一个与业务相关的会议。他临时决定去。天有不测风云———到宁波的第二天,晴了许久的…  相似文献   

18.
那年冬季     
飒飒冷风,吹起一层薄薄的雪雾,吹翻路人举着的伞,吹动她的长发,也吹冷她的心. 她不像那些娇弱的女生们,非要打着精巧美丽却华而不实的伞,不让一点儿雪花沾到自己的衣服.她穿着厚厚的羽绒外套,背着沉重的书包,任凭狂风白雪迎面吹来.而她脸上的神情,却绝不亚于那河面上冻起的坚冰,冷漠而无情,孤傲而麻木.  相似文献   

19.
中午,细雨濛濛,同学们都撑着雨伞回家了。戴××同学一个人眼泪汪汪坐在教室里没回家。我问:“戴××,你没带伞吧?”她抽泣着说:“带了,是一把蛮新的伞,可是现在没了。” 听说她丢了伞,我便向教室四周扫视了一遍,发现一把黑色的钢筋弯钩伞静静地靠在教室后墙边。我用手指了指墙角,对小戴说:“那不是你的伞吗?”她摇了摇头,说:“我的伞是绑了红布条的,那不是我的伞。”我说:“你先把这把伞带回去用,下午再问问是谁拿错了  相似文献   

20.
伞的记忆     
郁均剑的《花纸伞》唱得款款深情,不知不觉把我带入伞的记忆。我的童年是撑着油布伞长大的,竹制的骨架,结实得像男人的肌肉,很有力气;竹条做的撑子足以抗拒五级台风。儿时上学遇雨,我就撑着这种笨重的伞走在街道,所以每遇天阴就想偷懒,结果放学时被雨淋的像落汤鸡一样。二十年前,我在太平门上学,一次语文课时,母亲送伞来了,她站在窗外朝里张望,我看到母亲便故意伸长了脖子,母亲看到后向我招手老师没有停止讲课,暗示一个动作,我悄无声息的走到教室门口,接过母亲手里的伞,望着她那湿润的头发,心里一阵酸楚。那是一把黑色的布伞,长有八十公分;当时家离学校很远,母亲送伞表达着她的一份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