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葛兰西的实践哲学对于文化和政治的看法令世人瞩目,其中最令人关注的是历史性要素在实践哲学中的运用。葛兰西用实践哲学代替马克思主义,视它为一种绝对的历史主义。这种历史主义不仅通过马克思吸收了德国历史主义的传统,也容纳了克罗齐绝对历史主义的精髓。葛兰西以建构历史的方式来沟通理论与实践,使之成为一个连续的同一体。他同样擅长运用历史建构中形成的历史性力量,例如:从历史之具体性中激发的想象力;在历史与逻辑一致性建构中生成的推断力;由历史与现在、未来沟通中形成的意志力。葛兰西运用这些历史性力量时的深刻自觉,令实践哲学表现出有别于西方哲学传统的卓越的实践能力和深远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是在其实践哲学基础上提出的配合无产阶级革命的具体理论,它是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说的继承和发展。他认为任何社会集团要想获得和维护政治领导权就必须首先占有文化领导权,而文化领导权的占有,主要是通过社会中的知识分子阶层来实现的。因此,教育和培养自己的知识分子阶层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必备条件之一,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使知识分子自觉地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葛兰西实践哲学都强调哲学的实践本质,都主张从实践的角度理解世界、历史和人的认识,都可以称之为实践哲学。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实践的唯物主义,它强调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实践对认识检验标准的唯一性,葛兰西的实践哲学是实践的唯心主义,它常常以意志活动代替实践活动、以是否被群众普遍接受作为判断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黑格尔在思辨哲学的视野下把辩证否定的方法引入劳动概念,形成了独特的劳动辩证法理论,并在一定程度上阐述了劳动所引发的积极和消极双重作用。马克思重新在社会关系中对劳动做了剖析和考察,抛弃了纯粹思辨意义上的劳动,富有创造性地把人类自由自觉的对象化劳动与制约人类的异化劳动统一起来,形成新唯物主义视野下的劳动辩证法理论。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绝对方法的批评是一种哲学意义上的悖论。马克思不赞同黑格尔脱离现实生活的唯心论的“运动的抽象”,但并不反对哲学本体论上的辩证方法的“抽象”。马克思哲学反对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畴。但又确认范畴在形成理论科学中的重要作用。马克思哲学的理论立场。既是生活的、历史的,又是抽象的和超验的。  相似文献   

6.
费尔巴哈认为,以黑格尔思辨哲学为代表的整个近代哲学乃至一切形而上学的全部秘密和根本错误都在于颠倒了思维与存在、自我意识与“现实的人”的真实关系。马克思在哲学上超过费尔巴哈的地方在于:第一,在马克思看来,只要现实世界的“自我矛盾”和“自我分裂”没有得到根除,宗教就不可能消亡,传统意义上的哲学或形而上学就不会“终结”,因此,与费尔巴哈仅仅满足于对宗教和思辨哲学本身的批判相反,马克思提出了对颠倒的现实世界本身加以革命性的颠覆和改造的任务;第二,马克思用“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代替黑格尔的“绝对观念的精神活动”作为现实世界的基础,从而摆脱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者仅仅从直观的或纯粹客观的意义上来理解现实世界的根本缺陷。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认为人类理性思维的特质就是运用思维的“抽象力”通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而这种抽象力把世界作为整体把握时是“思维着的头脑的产物”。因而认为“马克思对形而上学的颠覆”,首先在于他意识到任何理性,观念不是现象背后的本质,只是“传统形而上学的幻觉”的观点是难以令人信服的;而且这种反本质的观点,又是一种标准的后现代哲学语境。在黑格尔哲学体系中并不存在“认识过程”混同于“表达过程”,语言不仅不是消除哲学问题的工具,而且还是澄清哲学问题的砝码,马克思思想的连续性与“颠覆”一词是格格不入的,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旨在剥离它的唯心论外壳,决非要去颠覆它。  相似文献   

8.
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是葛兰西理论的核心思想。本文简析了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中的“市民社会”、“知识分子”等概念以及它们与“文化霸权”的关系,进而简述了文化霸权理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国家和法的问题是黑格尔法哲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这一名著中,运用唯物主义原理,对自己早年推崇的黑格尔法哲学进行了清算和批判,揭露了黑格尔在社会、国家与法的关系上的唯心主义法哲学观,实现了在本体论、价值论和方法论三方面对黑格尔法哲学的突破和超越。马克思的法哲学思想也为正确认识和处理当代中国转型期间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对于马克思而言,青年黑格尔派是重要的理论参照与批判对象,该阵营内部有以法哲学为核心的思想谱系,他的早期理论活动曾深入参与其中。通过对鲍威尔自由意识哲学在国家法律问题中的实际运用,马克思认识到资本原则消弭了市民社会与国家的一致性,法的普遍性面临必然性分裂。马克思通过对赫斯货币异化理论的引述、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类哲学的借鉴、施蒂纳"唯一者"精神哲学的批判,逐步建立了唯物史观法哲学:一方面脱离了黑格尔法哲学的思辨体系,另一方面完成对法律主客观原则的全新理解——统治阶级的意志与物质生活的生产及交往方式,奠定了以普遍"自由人的联合体"为旨归的政治哲学思想传统。  相似文献   

11.
齐长立 《保定师专学报》2001,14(3):10-14,41
马克思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源地,澄明马克思哲学的演变历程,对于准确理解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葛兰西是意大利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理论家,为了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并为此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葛兰西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有机"知识分子的观点,并赋予"有机"知识分子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葛兰西知识分子理论的独特之处就在于通过知识分子的思想渗透,逐渐夺取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实现无产阶级的统治。充分发挥我国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能有效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瞿秋白在上世纪30年代关于文艺大众化的论述里,尖锐地提出了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问题。他的观点与意大利共产党领袖葛兰西的“文化霸权”思想颇为相似,这就是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对政治的巨大作用。当然,他们之间也有着种种的不同,而造成这种不同的,既有个人的、政党的原因,也有社会语境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考察了实践观的历史发展,重点分析黑格尔的实践思想,指出黑格尔关于实践的论述中有许多有价值的见解,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的提出奠定了基础,但他的实践观带有浓重的神秘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缺陷。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全部人类学哲学理论赖以出发的存在论基础,是从人的自然存在到人的社会存在,人的社会存在在本质上是人类的生存关系的存在。马克思人类学哲学的存在论基础既不是物质,也不是实践,而是人在物质生产和社会生产关系中通过人的历史运动而实现的社会存在。只有把握这一点,才能从根本上理解马克思在他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上奠定的人类学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评论文章常常是报刊的灵魂和旗帜,起着宣传和导向作用。正确掌握语言特点。能使文章锦上添花.增强宣传效果。语言风格符合作者身份,语言使用适应读者文化层次以及行文言语平和、文风活泼、文字洗练等是不断改进和提高评论文章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哲学是有关世界观的学说,哲学的发展是人们不断对世界进行思考的结果。从西方哲学史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思考的对象也一直在发生着变化。古代是本体论哲学.近代是认识论哲学,现代哲学则关注对反理性和语言的研究。中国哲学不应只强调自身与西方哲学的不同,而应努力去思考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去进行创造。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和赫斯行动哲学对青年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思维性引领,意欲展示青年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曲线性生成图谱及其内在的逻辑指认。  相似文献   

19.
This commentary argues that brief therapy is an overgeneralized term representing different treatment forms. Some critical differences are noted among the forms of brief therapy and between brief therapy and long-term therapy. Future efforts need to be directed to further clarify the work of college student psychotherapists and to better match a student's needs with the appropriate treatment.  相似文献   

20.
辩证法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范畴,也是常述常新的问题。辩证法的性质即哲学的性质,故对辩证法问题的探讨本质上是一个哲学观问题。当前,关于辩证法是什么以及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为学界所热衷,但也歧义纷呈。如何划分辩证法的理论形态、坚持对辩证法的科学态度制约着辩证法理论研究的旨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