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圆的认识”一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11册,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实物揭示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多种方式画圆,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编排了三角形的特性、分类以及三角形内角和.从"三角形内角和"这一内容的教材编写可以看出,教学这一知识时,要放手让学生自己用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的方法探究内角和的规律.我们还觉得对这一内容的教学,除了要体现教材的编写意图外,还需要增加图形的动态变化,让学生展开空间的想象.出于这种想法,我们对此课作了以下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编排了三角形的特性、分类以及三角形内角和.从"三角形内角和"这一内容的教材编写可以看出,教学这一知识时,要放手让学生自己用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的方法探究内角和的规律.我们还觉得对这一内容的教学,除了要体现教材的编写意图外,还需要增加图形的动态变化,让学生展开空间的想象.出于这种想法,我们对此课作了以下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一 对"三角形内角和"一课的研讨,焦点比较多地集中在"如何让学生探究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从几套新教材的编排看,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测量求和法;二是剪拼法(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来,拼成一个平角).  相似文献   

5.
"小数的意义"是小学数学的一节经典课,北师大版教材和人教版教材都安排在四年级下册学习,虽然编排体系不同,但都是在"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我尝试结合两个版本教材的不同编排体系,对这节课重新设计.  相似文献   

6.
"三角形三边关系"是人教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中的第三课时.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不仅给出了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大小关系,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的标准.该课时是在学生对三角形的特征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的特征.教材在编排时先安排了生活情境,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觉得从家到学校的三条路中走中间这条路最近,由此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原因呢?接着教材呈现了三组纸条6、7、8,4、5、9,3、6、10.  相似文献   

7.
选择浙教版、东京版《特殊三角形》、《三角形》教学内容作为比较对象,分别从教材编排顺序、引入方式、知识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得出如下结论和启示了:两种教材都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但东京版教材更注重教材的直观性;浙教版教材可适当设置更多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浙教版教材中数学活动的安排应更为丰富、具体,使其形成体系.  相似文献   

8.
《三角形三边关系》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数学》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节课我进行过两次教学,第一次是按照教材的编排开展的,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探索,从教学效果来看是比较好的。但从更深层次来探讨,我发现学生动手验证的材料受到了限制,难以真正理解三角形三边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相似三角形"这节课为例,探究如何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相似三角形第一课时,教材上安排的内容较少,仅有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和一个预备  相似文献   

10.
<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课,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度和大于第三边",突破学生的认知盲点,是课堂教学的关键。下面,笔者根据自己两次磨课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一、聚焦特点,引发认知冲突根据教材的编排,课始让学生用4cm、5cm、6cm、8cm、10cm等小棒摆三角形,这样就出现能围成和不能围成三角形两种情况。针对这两种情况,选择哪种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呢?下面是我的第一次教学。师:观察你用小棒围成的三角形,它的三条边之间有什么关  相似文献   

11.
"大学语文"大家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十一五"规划指出,要把《大学语文》这门课作为非中文专业大学生的必修课开设一学年。《大学语文》课,从开设到取消,到再次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这中间有什么原因?开设《大学语文》的必要性在哪里?这门课是否应该实行全国统一考试?一套优秀的《大学语文》教材应具有哪些特点?编好一套《大学语文》教材,应该有怎样的一支编写队伍才比较合理?就此问题笔者采访了部分专家、教授(以姓氏拼音为序编排)。  相似文献   

12.
“圆的认识”一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11册,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实物揭示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3.
一、课前思考 在人教版"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主要思考了以下三个问题: (一)与原有教材相比,人教版实验教材在内容编排与目标定位上发生了哪些变化?实验教材的内容编排是从操作切入的,主题图呈现了学生用小棒摆图形的情境.  相似文献   

14.
<正>【课前思考】苏教版教材把"三角形三边关系"这一内容安排在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课时,教材编排了四个教学环节:操作引出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着力研究难点(两根小棒长度之和等于第三根的情况)—应用加深理解。教学这节课时,大多数教师依据教材  相似文献   

15.
说案 一、课前准备 1.备教材 "三角形的中位线"是人教版四年制《几何》第2册第4章11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四边形、梯形、平行线等分线段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它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的性质定理.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教学第九册中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教学,教参书建议用两课时完成,我在分析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和教学要来后,根据该内容的特殊性,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在教法上作了这样一块尝试:用一节课完成教学,以强化教材的系统性.由于教材内容的可操作性强,因此,我在课前认真准更了教具,同的,布置学生预习教材,准备学具.教学的,我首先复习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接着引出课题:根据三角形三条边的长短进一步认识三角形.  相似文献   

17.
一、思考 1.哪种方式更容易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边的关系? "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这一内容,中小学教材中都有. 中学教材: 下面探究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大小关系.  相似文献   

18.
<正>课前思考:“三角形的认识”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主题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平面图形,积累了丰富的关于认识图形的活动经验和知识储备,这为学生系统认识三角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实际教学中不能单纯地依据教材的编排结构“照本宣科”,而应坚守“学生立场”,站在学生的角度,微调教材编排顺序,适度整合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为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需要特别关注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正"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学生在一年级时对三角形已经有了一定的直观认识,在此基础上,教材引领学生对三角形进一步探究,从而对三角形的基本特征,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进行深层理解。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的  相似文献   

20.
这节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编排的,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周长的概念。教材按照从特殊到一般的编排顺序,先通过对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具体感知,再揭示出周长的概念。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