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背景下,对体育课程性质定位、《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目标体系分类、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与运动技术关系以及“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内涵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思考。认为:体育课程是以身体实践为主要途径,以学习体育知识和运动技术为内容,传承运动文化,增强学生身心健康,促使学生成为‘文化化’新人为目的的必修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目标体系应确立逻辑起点,层次目标应具有可检审性和操作性;协调和平衡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与运动技术之间的关系,需在掌握运动技术的基础上,增进学生健康;“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反映了体育本质属性的要求,但体育课程对健康功用范围应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2.
高校《体育》新课程是以体育实践为主要手段,以达成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标的一门综合性课程,依据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指导纲要,探讨研究并构建新课程的框架结构,将课内外体育和校内外体育有机结合,组合成新课程整体,为有效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提供教学支持。  相似文献   

3.
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同年,《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出台。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高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课程,它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是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标准进一步规定了体育与健康课必须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强调体育教育增进学生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的功能,在体育教学史上,将体育功能延伸至社会生活,并以此提出了四个基本理念,即(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5.
《西宁教研》2002,(1):26-26
《课程标准》强调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整体健康为课程目标;体育教学大纲则主要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为指导思想,比较忽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两个健康维度。  相似文献   

6.
邵二磊 《学子》2014,(7):77-77
《体育与健康》是我们国家非常重视的课程,从小学到大学都有体育教育。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传统应试教育下体育教育边缘化的状态得到改变,与学生身体素质、身心健康密切相关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得到空前重视。因此,我们初中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积极愉悦地参与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7.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与传统的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相比,《课程标准》倡导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更强调评价体系的多元化,突出评价的反馈与激励作用,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创造机会和条件。因此,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如何转变教育评价观念,全面有效地评价学生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成绩,从而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每一位学校体育工作者都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学校体育教学课程与健康教学课程是一门以体育实践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基础性课程.它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面发展和培养适应新时代的学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成人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适应教育改革和学校体育的新发展,教育部将中小学体育课更名为“体育与健康”课,并于2000年12月颁发了新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以下称新大纲)和《课程标准》。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关注了学生的健康意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因此,学校体育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因为体育课程的最高和最终目标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的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并在各方面有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一门必修课程。要求我们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不但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从而使学生了解一定的体育基本理论、卫生保健与应用、体育文化、娱乐等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能力为主要目标。体育课首先要让学生在课上动起来进行备种身体练习,尤其要增加学生参与较为剧烈活动的时间,这样才能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定义为“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高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具有鲜明的基础性、  相似文献   

15.
正《体育与健康》是我们国家非常重视的课程,从小学到大学都有体育教育。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传统应试教育下体育教育边缘化的状态得到改变,与学生身体素质、身心健康密切相关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得到空前重视。因此,我们初中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积极愉悦地参与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6.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针对当前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必须从实际出发,结合本校特点自主构建体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7.
1 转变观念 抓好体育课程建设,《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了体育学科的性质,摆正了《体育与健康》在学校教育和学科教学中的位置,把“健康第一”作为教育的指导思想,既反映了整个素质教育的要求,又体现体育学科的特性。在新的历史时期,体育课程建设应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增强体育意识,提高体育能力,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来考虑课程建设;建立从生物、社会、心理、自我教育、养生、健康等多角度的课程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18.
自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后。围绕是否需要编写体育与健康实验教材学生用书的问题,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的课程,应该重视学生的身体活动,编写体育与健康教材(指学生用书,以下同)意义不大;另一种意见强调。虽然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的课程。但许多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方法需要通过教材这样的载体而获得。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  相似文献   

19.
毫无疑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用《新课标》)的实施是深化体育课程改革的必然,也是体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新课标》的内容设计和价值取向,决定了《体育与健康》课程进行新一轮改革实施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新课程改革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整个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许许多多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期性的因素。本文将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任超  左敏 《课外阅读》2011,(7):118-118
职业学校体育课程是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目的必修课程。体育课程应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思想,使“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在学校以《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得以落实,使《体育与健康》课程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