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晓章 《北京档案》2007,(1):36-38
北京东岳庙位于朝阳门外.建于元延祐六年(1319),后经元、明、清三代不断扩建、修缮,成为道教正一派在华北地区最大的庙宇.东岳庙历史上就是京都百姓民俗文化活动的中心,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进步,具有浓郁民俗特色的东岳庙民俗文化活动自明、清以来得到普遍的发展,其中赶庙会已成为京都百姓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老北京许多的民间习俗大都与此相关.  相似文献   

2.
城市记忆就是城市特色在人们心灵上打下的难以磨灭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烙印。没有记忆的城市是苍白的,没有生趣的。记忆于人,无疑是根本的。失却了记忆,人在现实空间中也就迷失了自我。时间的痕迹对一个城市来说同样是必不可少的。而今天我们要说的是一位致力于网罗城市记忆的人,她就是姚剑湘。  相似文献   

3.
陈晨 《兰台世界》2016,(13):78-79
伊斯兰文化与维吾尔族的生活密不可分,同时伊斯兰文化也为维吾尔族民俗档案的产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通过加强维吾尔族民俗档案的建设,可以更好地传承维吾尔族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4.
民俗与广告     
杨嵘 《文化遗产》2010,(2):56-61
中国民俗与广告有着紧密的联系。民俗与广告互为内容,互为表现,二者都具有社会性、传播性、民众性和变异性。民俗符号、民俗工艺和技艺、民俗艺术、汉字、民俗节日、民间食品和生活场景、民间故事和传说、神话、儿歌、谚语等,充分表现在现代商业广告里,具有象征性和借喻性、变异性、模糊性和结构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苏南养蚕植桑起于何时,史无可考,从考古发掘材料看,吴越先民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就饲养家蚕了,在吴兴钱山漾遗址、河姆渡遗址、苏州唯亭草鞋山遗址等地发现了家蚕丝织物和纺织工具,充分说明苏南养蚕历史的悠久.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的丝绸生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固守江东的孙权曾专门颁布“禁止蚕织时以役事扰民”的诏令.隋唐时代,江南丝绸业发展更快,据《吴郡志》载唐之土贡,考之《唐书》所贡,有丝、葛、丝绵、八蚕丝、绯、绫布.明清苏州丝绸生产不断向周围农村地区扩散,促进了江南市镇的兴起.据清《吴江县志》、《震泽县志》记载:“绫绸之业,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之,至明熙宣间邑民始渐事机丝,犹往往雇郡人织挽,成弘而后,土人亦有精其业者,相沿成俗.”  相似文献   

6.
汉服在民俗文化的阐释上丰富多彩,并且它还为弘扬光大和发展宋代的民俗文化作出了重大了的贡献。本篇论文将主要围绕汉服在宋代的特点及文化内涵窥探宋代的民风民俗,找到它们之间紧密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7.
杨周敏 《兰台世界》2013,(12):76-77
汉服在民俗文化的阐释上丰富多彩,并且它还为弘扬光大和发展宋代的民俗文化作出了重大了的贡献.本篇论文将主要围绕汉服在宋代的特点及文化内涵窥探宋代的民风民俗,找到它们之间紧密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8.
廖从刚 《湖北档案》2001,(11):33-35
五峰人吸纳其他民族文化的精华,创造了灿烂丰富的土家文化.古朴独特、源远流长的土家民间习俗,成为五峰土家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五峰土家人天性强悍豪爽,俭朴勤劳,重情尚义,守信自约,鄙弃淫奢,重节如命.旧时终年所食多为荞麦、包谷、洋芋、红苕等杂粮,但仍以大米白饭备酒待客.  相似文献   

9.
传统玩具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供人玩耍娱乐的器具,它的产生与民俗有着密切的关系,民俗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存在于历代劳动人民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在民间代代相传.传统玩具以民俗为基础不断发展,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拥有独特的魅力和地方特色,已经成为了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正>传说一个贫穷的剃头匠很爱自己的舅舅,可是到了正月却没钱给舅舅买礼物。正在为此发愁时,他突然想起一个办法,挑着剃头挑子到家给舅舅剃头刮脸。当舅舅出现在亲朋好友面前时显得精神焕发,好像年轻了许多,人们都称赞剃头匠的手艺。舅舅听了很高兴,心里说这是外甥送给自己的最好的过年礼物。此后,舅舅约定每年正月让外甥剃头。  相似文献   

11.
湖州书库的优势资源与特色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州书库是湖州图书馆收藏地方文献的专库,1997年建立迄今,在为本地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一定作用。地方文献工作是公共图书馆体现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杨茜 《出版广角》2015,(9):22-23
20世纪初,商务印书馆在多方面因素的刺激下出版了大量民俗作品,为民俗学初期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贡献,为我们今天的学术发展指明了一条以出版促发展,共生共赢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13.
14.
春节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中国农历,每到除夕,家家户户合家团聚,一起吃年夜饭,守岁达旦,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热闹非凡。春节期间,人们互相登门拜年,有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逛花市、赏灯会等习俗。本刊选编了有关中国传统民俗的专题书目,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站在南京城南南捕厅的巷口,隐隐可见小巷深处黛瓦粉墙的老屋,这便是包含了南捕厅15、17、19号和大板巷42、46号,俗称"九十九间半"的甘熙宅第,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的馆址所在。这座巨大的私人宅院始建于清代嘉  相似文献   

16.
本论述了民族民俗物陈列展览环境的内容和打造其环境的方法。从内容上看,它包括博物馆的自然环境和人、化环境。从打造环境的方法上看,包括民族民俗博物馆先进的环境设计理念、民族民俗博物馆与园林化的结合、专业化高水平的环境设计人员队伍和可靠的资金保障等。[编按]  相似文献   

17.
李宝玲 《湖北档案》2006,(11):23-24
地方特色档案是反映当地历史文化、风土人性、民俗民风、特殊事件、名人、名胜、名优特产等特色的记录材料.  相似文献   

18.
曲安弈  潜伟 《出版广角》2022,(21):81-85
在国家系统谋划推进古籍保护、整理、出版和利用,聚焦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当下,地方古籍数字出版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多方努力做好这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地方古籍数字开发和利用前期,受限于技术、人才、资金,加之开发理念与推广模式脱节,优秀的地方传统文化资源的社会价值难以充分实现。未来,地方古籍数字出版单位应借助数字技术新成果,着重做好应用导向的深层开发,注重多渠道人才培养和行业发展扶持,同时将丰富的成果与多元受众有效联结。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新时期对博物馆特别是民族民俗博物馆的要求,探讨了民族民俗文物陈列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并由此探讨了民族民俗文物陈列所具有的特点:1.陈列环境应具有浓厚的民族民俗文化氛围,并体现民族民俗文化的特有个性;2.陈列内容应科学、真实、可靠,并具有代表性;3.陈列形式应多样化和艺术性.应充分表现多姿多彩的各民族文化艺术;4.观众的广泛参与性。在探讨民族民俗文物陈列特点的基础上。还分析了塑造民族民俗文物陈列完美形象的种种办法和途径.这些办法和途径有:1.明确陈列指导思想;2.“以人为本”,认真调查观众需求;3.要有一批强有力的陈列设计人员队伍和能保证到位的专项资金;4.要有完善的服务功能;5.加强与观众的心灵沟通。全文按照上述思路分析研究,着重体现了“创新”二字,即:民族民俗文物陈列要创新、博物馆思想要创新、市场观念要创新等等。  相似文献   

20.
张健 《出版科学》2000,(4):32-32
中国地域广大,几千年来,形成了具有不同风格特点的地方文化,如齐鲁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等等。这些具有厚重历史感的文化积淀是取之不尽、值得大力开发的出版资源。地方出版社理应在开发本地出版资源上做出应有的贡献。开发本地资源,形成独具特色的标志性品牌,必须做好重点文化工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