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生活是最美丽的老师著名作家莫言自称是个讲故事的人。2012年12月8日,莫言在瑞典学院演讲厅发表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在45分钟时间里他讲了25个故事。这25个故事全部来自于生活。莫言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我读书少,五年级就辍学了。我在放羊的时候每天面对的是蓝天白云、高山小溪、狐狸小花……大自然给予我无穷无尽的想象力,所以我的文学作品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美丽的生活,神  相似文献   

2.
马德 《八小时以外》2013,(8):118-118
杨振宁问:"如果爱迪生穿越到现在,你最希望他看看什么?"莫言说:"我想应该是手机吧。"那天,央视"开讲啦"栏目请来杨振宁、莫言以及范曾三位嘉宾,两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一位书画家,都是大师级的人物,是一场好玩的科学与文学的对话。撒贝宁临时让坐在中间的范曾客串当主持,他却跑到台下当起了观众。然而,有意思的是,杨振宁教授也当起了临时主持人。范曾问他的问题,自己没说几句就全丢给了莫言。那一台节目,好像莫言被问  相似文献   

3.
讲故事的人     
北京时间2012年12月8日凌晨,中国作家莫言在瑞典文学院发表了题为《讲故事的人》的演讲。这是一个完全属于莫氏风格的演讲,一如莫言那独特的作品。在诺贝尔文学奖的终身评委和全球新闻媒体面前,身穿中山装的莫言用他那充满了山东1味的方言讲述了一个有关自己,有关文学,有关人性的故事。瑞典翻译家葛浩然说:"如果把莫言今天的演讲比作一篇小说,那么他和母亲之间的关系,他对母亲的爱是最能打动我的部分。"尽管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高深的文  相似文献   

4.
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一时洛阳纸贵,莫言的童年琐事、大小癖好等一一被发掘、被热议。1963年,莫言读到小学五年级就辍学了。之前他作文写得好,语文课上,老师经常表扬他。50年后,莫言小学时的作文本出现在《文汇报》上,当时普通的本子现在成了珍贵的史料:封面上太阳光芒万丈,上方是"大作文"三个字,中间是三个共读一本书的孩子,后面摆着一个书柜,最下方则是校名、姓  相似文献   

5.
芳华 《当代学生》2013,(Z1):64-65
2012年11月5日,"第三届世界汉学大会"在北京闭幕。在大会举办的"中外文学获奖者论坛"上,作家刘震云说:"莫言获奖之后,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好多人问我的感受。这就像我哥娶了嫂子,洞房花烛夜,别人问我感觉怎么样。我说,祝他愉快。莫言能获奖,表明中国至少有十个人,也可以获奖。莫言获奖,很正常,如果是阎连科获奖,也很正常。"  相似文献   

6.
讲故事的人     
《当代学生》2013,(Z1):41-42
北京时间2012年12月8日凌晨零点时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演讲。莫言的演讲主题是"讲故事的人"(storyteller)。在演讲中,莫言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了他的文学作品,讲述了自己代表作品创作背后的故事。他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获奖后发生了很多精彩  相似文献   

7.
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讲了三个有关真话的故事:一个是他小学三年级时被老师带去参观一个苦难展,同学们在老师的引领下大哭,有很多同学都是在装哭,但有位同学没有装.他和一些同学告发了那位同学,致使那位同学被学校处分.多年后,莫言感到很对不住那位同学.第二个故事是他在部队工作时,一位老长官来他办公室,自语道:"噢,没有人."莫言站起来高声道:"难道我不是人吗?"弄得那位老长官尴尬离去.对此莫言很得意,以为自己是斗士.但多年后,他深感内疚.  相似文献   

8.
<正>一道小学语文试题居然难倒了大文学家。难道真如莫言所言"和小学生语文能力相比,我现在就是幼儿园的水平"吗?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鲁豫采访他时说他语文功底深,莫言笑了笑说:"我还差得远呢,自己连小学的语文题都做不出来。"鲁豫一愣,问他为什么这么说。莫言开始回忆一件往事。  相似文献   

9.
莫言的幸福     
赵盛基 《初中生》2014,(1):14-14
正莫言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央视《面对面》栏目对他进行了专访。40多分钟的访谈中,尽管他略显疲惫,但始终保持着朴实、幽默和魔幻的风格。当主持人董倩笑问莫言"你幸福吗"时,莫言随口答道:"我不知道。"在董倩的追问下,莫言说:"幸福就是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身体健康,精  相似文献   

10.
莫言的意义     
2012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这是第二位华人荣获此项殊荣,我们为之感到欢喜,也感到欣慰.莫言是一位文学想象力极为丰富的作家,他的文学感悟能力是极为超强的,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极为惊人的.他以其如椽之笔创造的独具魅力的感觉世界与意象世界,不仅属于莫言,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就此来讲,我认为,莫言获得这一殊荣是当之无愧的.他对于世界文学与中国民问文学的吸纳,融创,并由之建构的"高密东北乡"的文学世界,是莫言为中国20世纪乃至21世纪文学结出的最伟大的硕果.我相信,它将与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马尔克斯的马孔多镇一样,成为莫言文学的DNA而为人们所铭记.  相似文献   

11.
正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他在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的同学严歌苓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了这样一席话:"莫言是一个非常纯粹的人,对于小说的专注是非常绝对的。当时一家杂志请他写一篇杂文,他说‘除了小说我什么也不会写’。后来杂志社找我,我就写了。"这段话中的"莫言是个纯粹的人",在我脑海中刻下的痕迹最深。我喜欢纯粹的人。在我从事的教育行业,这种纯粹的人所占比例很高,正因为这种纯粹和支撑着纯粹的执著,他们  相似文献   

12.
作家声音     
正●莫言称自己的文学梦依然强烈日前,莫言带着他的长篇小说系列最新版亮相北京,莫言说:"尽管这几年去过很多地方,参加了很多社会活动,作了很多演讲,但我对文学的梦想依然强烈,一直在做着写经典文学作品的准备。"据莫言介绍,他一直在搜集材料,并到一些地方做了调查和采访。"我正在写新小说,新作品会跟我发表过的所有作品有一种内在联系,因为我自始至终没有改变。但  相似文献   

13.
<正>与莫言结缘是源于一位学生家长给我打电话,说正好在莫言家,问我要不要给女儿签个名。虽然当时莫言还没有获诺贝尔文学奖,但我很喜欢他书的风格,觉得机会难得,就欣然"要求"了。莫言送给我女儿的书是《蛙》。当拿到书时,打开扉页,看到上面一行洒脱的行楷:"送给心原小朋友,等你长大可看这本小说。"女儿拿到这本书时,  相似文献   

14.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他与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之间的关系也引发了很多争论,特别是一些瑞典媒体竟当面质疑他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面对媒体的质疑和当面的发难,莫言用他一贯的质朴声调澄清,说自己跟马悦然目前为止总共见过三面——"第一次在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研究中心,我们在一起抽了一支烟。这支烟是我给他的。第二次见面  相似文献   

15.
莫言是当代中国最著名的的作家,他深受南美魔幻小说影响。在他的作品中,经常以中国传统魔幻因素与现实生活内容相结合,这使他的作品充满了神秘、诡异、空灵特性。《生死疲劳》是莫言魔幻现实小说中的代表作,以生死轮回展示不同人与动物的视角体会。从莫言小说的魔幻元素形成,独特的语言叙述,魔幻色彩与现实生活三方面解析,有益于理解魔幻现实主义对莫言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新闻一束     
正莫言获诺奖后推出首部作品集《晚熟的人》人民文学出版社日前推出的莫言新作《晚熟的人》中,汇集了他创作的十二部中短篇小说,都是莫言说给大家的"新故事",依然取材自"故乡人事",但面貌全新。《晚熟的人》中,莫言改变了他一贯的讲故事的方式,既延续了以往的创作风格,又明显注入了新的元素——汪洋恣肆中多了冷静直白,梦幻传奇里多了具象写实。他的眼光不再聚焦于"英雄好汉王八蛋",而是转向了那些最平凡最不起眼的小人物。  相似文献   

17.
我的老师     
<正>人的一生会遇到许多老师,让你一生记住并感动的是恩师。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先生,终生难忘的是一位只教了他半年的体育老师。为什么莫言对这位体育老师常怀感恩之心?读一读,你也会感到亲切和温暖。让我终生难忘的老师是个男的,其实他只教过我们半个学期体育,算不上"亲"老师,但他在我最"臭"的时候说过我的好话。这位老师名叫王召聪,家庭出身很好,好像还是烈属,这样的出身在那个时代真是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一般的人有了这样的家庭出身就会趾高气扬、目中无  相似文献   

18.
《文学教育(上)》2014,(23):158-159
贾平凹日前现身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举办的“莫言与中国当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并谈到阅读莫言作品的感受。贾平凹指出,莫言作品的启示之一便是强烈的批判精神,但这不是历史的,而是社会的、人性的,“他的文字背后有生命和灵魂。”“因为我不是评论家,我最初读他(莫言)的作品,无法分析概括创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其著作一时洛阳纸贵,莫言的童年琐事、大小癖好……也都被发掘、被热议。1963年,莫言读到小学五年级就辍学了,之前他作文写得好,语文课上,老师经常表扬他。将近50年后的今天,莫言小学时的作文本出现在了《文汇报》上,当时普通无比的本子现在成了珍贵的史料:封面上是太阳的万丈光芒,上方"大作文"三字,下面是三个共读一本书的孩子,后面摆着一  相似文献   

20.
莫言是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的作品在获奖之后受到了越来越多影视圈人士的关注,如何改编莫言小说成为摆在电影人面前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小说文本的选择、改编风格的追求以及改编方法的适用三个方面总结了以往莫言小说电影改编的经验,希望这对中国电影人开发"莫言小说"这座文学宝库有一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