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8世纪中叶哥特小说在英国出现以来,这种以古堡、废墟等为背景揭露黑暗、恐怖、神秘社会的文学创作模式逐渐形成富有特色的哥特传统,对近代英美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阐述了英美文学中哥特传统的起源,概括了哥特小说的特征与发展历程,剖析了哥特小说的"黑色浪漫主义"美学色彩。  相似文献   

2.
简·里斯的《藻海无边》不仅是对《简·爱》这一经典文本的重构,也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女性哥特小说的传统,并在此基础上有所超越。作为哥特式小说的常驻元素,"疯癫"这一充满暴力性的情绪在《藻海无边》中成为了他者的标签。加勒比文学中不可或缺的巫术元素,不仅与哥特息息相关,也与边缘化的他者紧密相连。通过以安托瓦内特、克里斯托芬和"他"为例,本文将分析小说中极具哥特色彩的"疯癫"以及巫术元素,进而探讨小说中哥特元素与他者再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呼啸山庄》是艾米丽·勃朗特的代表作,受个人经历与所处时代的影响,《呼啸山庄》体现出了浓郁的哥特魅力。本文以经典哥特小说为基础,对《呼啸山庄》与哥特式写作传统之间的联系进行论述,首先对《呼啸山庄》中哥特小说传统的继承进行了分析,然后进一步探讨了《呼啸山庄》对哥特小说传统的超越。  相似文献   

4.
《柳州师专学报》2016,(5):58-61
西方哥特小说历史悠久,并逐渐积聚出黑色恐怖的场景、离奇诡异的情节、惊悚怪诞的人物、紧张陌生的叙述方式这四点哥特元素。哥特小说中的人物从外貌到性格常常是丑陋、惊悚、暴戾、黑暗的,而《坟场之书》中的人物形象神秘和微恐怖的色彩仅仅是显现在扑朔迷离的外壳中,其内部却释放着温暖与爱的能量。《坟场之书》对哥特元素的颠覆主要体现在人物形象和叙述方式上。  相似文献   

5.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是乔治·艾略特前期作品中最著名的小说之一。它继承了英国女性哥特小说的传统,蕴含了大量女性哥特小说的元素,集中体现在女性形象的矛盾性及其双重作用、女性与父权制度的矛盾关系和小说文本的矛盾性这三个方面。在女性哥特这一新的视角下考察这部小说,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乔治·艾略特女性意识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6.
埃德加·爱伦·坡是19世纪享誉文坛的浪漫主义作家。他成功地借鉴了英国哥特小说创作传统并促进其在美国文学中的传播和接受。在爱伦·坡的作品中,暴力、凶杀、死亡、复活等哥特元素相互辉映,共同构成了一幅恐怖、怪诞而又神秘的画卷。以《黑猫》《红死病的假面舞会》和《过早埋葬》为例,分析爱伦·坡小说的哥特元素,以便更有力地呈现其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7.
国内哥特小说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尼塞·享尼塞在其专著《哥特式小说》中指出:“哥特式”这个术语有三种主要含义:野蛮,如象中世纪的哥特部落;中世纪,和与之相联的城堡、带甲武士和骑士精神;超自然,和随之而来的恐怖、未知与神秘。[1]在18世纪60年代以来的英国、美国文坛,哥特小说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从1764年第一部哥特小说发表至1820年的60来年间,英国大约出版了5000部哥特小说。而且近两个世纪以来的英美主流文学也因吸收了哥特式的艺术表现手法而变得丰富起来了,从而出现了“心理哥特小说”、“科幻哥特作品”、“美国南方哥特流派”、“女性哥特”等现代哥特…  相似文献   

8.
《阿芒提拉多酒桶》的反讽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伦·坡具有哥特色彩的著名恐怖短篇小说《阿芒提拉多酒桶》有效地运用了反讽的叙述手法;通过文本分析,笔者在这篇小说中发现了言语反讽、情景反讽、结构反讽三种反讽类型。这三种反讽的运用产生了显著的美学效果,有效地揭示了爱伦·坡惯于描写的复仇、恐怖、死亡等哥特主题。  相似文献   

9.
在两岸女作家的创作中,施叔青和徐小斌都是极具个性的作家,她们在小说中表现出强烈的女性意识.值得注意的是,徐小斌的《羽蛇》以及施叔青的早期小说《壁虎》《泥像们的祭奠》《那些不毛的日子》等都有着浓郁的神秘主义色彩.本文将通过这两位女作家小说中呈现的神秘世界,进而探究神秘书写的成因,并分析神秘书写对文本产生的审美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10.
西方哥特小说与中国新时期的魔幻写作虽然产生于不同的地域和时代,但它们在作品中都渗入了许多神秘因子,而且以感觉、氛围、想象和意象等方面来表现作品的神秘意蕴,在这点上它们是有着相似之处的。但由于哥特小说更多的是为反理性而神秘,因此比起中国的魔幻写作来,便少了一些传统文化的根基。  相似文献   

11.
哥特小说源自于18世纪的英国,美国著名的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等人将这一写作风格发扬光大,使哥特风格带有本土色彩。霍桑的短篇小说《红字》与《七个尖角阁的房子》是典型的哥特小说,故事中的背景描写充分体现了哥特小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奥特朗托堡》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哥特小说。小说表现出对中世纪的缅怀,对理性主义的反叛、对主观想象的追求。开拓新的题材,发掘“怪诞”的审美价值,解放为理性束缚的想象力,探索哥特小说的写作技巧。《奥特朗托堡》开创了一个新的小说流派,对18世纪后半叶及以后的小说、影视创作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作为十九世纪英国女性哥特文学的经典代表,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曾被看成一部灰姑娘式的浪漫爱情小说。文章从当代女权批评关于女性哥特文学的理论立场出发,借助福科的权利话语理论,对这部现代女性文学的经典之作进行重读。文章通过对小说中恐怖神秘的氛围描写、人物塑造的哥特式特征进行分析,指出小说《简.爱》在讲述一个传统爱情故事的外表下,揭示了女性本能而不妥协地要求反抗男性社会权利话语并挣脱男权控制,在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基础上逐步实现自我超越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吴海明 《考试周刊》2010,(33):31-31
《呼啸山庄》是艾米莉留给后世的唯一的一部小说,但她的这部小说在世界文坛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引发了评论家们不同角度的多种研究。本文以小说对传统哥特小说元素的继承和发展为基础,来探讨小说对传统哥特人物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作为几乎同时期出现的文学作品,哥特小说与浪漫主义诗歌虽然一"俗"一"雅",但二者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审美旨趣上多有重合,在布莱克、柯勒律治以及济慈的作品中可以清晰的看到哥特小说的影子,而其地位上的殊异更多的来自于语言形式上的不同以及浪漫主义意识形态的有意运作;作为一种通俗的非现实主义小说,哥特小说的诸多技巧和情节也在维多利亚时期现实主义作家的作品中得以重现,勃朗特姐妹的《简爱》和《呼啸山庄》以及狄更斯的《荒凉山庄》等小说中都可以清晰地发现哥特小说的痕迹。可以看出,哥特小说的出现拓宽了当时文人的创作思路和审美趣味,并不断把其身的影响渗透到各种文学形式中去。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19世纪英国著名诗人济慈和丁尼生的诗歌为研究对象,发掘其中的哥特元素,并将其与传统哥特小说进行比较。这些诗歌虽然没有像哥特小说那样去刻意描述惊悚的画面,但在环境描写、人物刻画、意象选择及情节安排上都有哥特风格体现。诗人成功地将哥特手法移植到了诗歌创作中,目的是创造极端情景,探索神秘体验,表现伦理主题,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7.
爱伦·坡的《椭圆形画像》和奥斯卡·王尔德的《道连·格雷的画像》都将画像作为核心元素进行文本叙事。同时,两部小说又同属哥特式唯美主义作品。因此,文章通过分析比较画像元素在两部小说中的应用及其取得的艺术效果,探索其在表现哥特风格和唯美主义时的优点和模式。  相似文献   

18.
尼尔·盖曼的中篇小说《卡萝兰》具有鲜明的哥特小说风格,被誉为恐怖版《爱丽丝梦游仙境》。本文概述哥特一词的起源和哥特小说的特点,从故事场景和"另一个妈妈"两方面分析了《卡萝兰》中的哥特要素。  相似文献   

19.
《弗兰肯斯坦》是英国女作家玛丽·雪莱创作的女性哥特小说。传统的女性哥特强调男女的二元对立,以及对父权社会的批判。而后女性主义哥特突破女性哥特对父权的批判,默认男女性别平等。笔者从后女性主义哥特的视角来探讨小说中的男女人物及两性关系。为两性关系的发展提供新的方向,同时赋予了这部经典的女性哥特小说全新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美国南方哥特小说的现代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哥特小说的风格及影响和它的缺陷一样突出,人们在批评它离奇的故事、散漫的情节、粗造的结构的同时,不得不承认它根深(在莎士比亚的《麦克白》、《哈姆雷特》中已见其端倪)、叶茂(深深影响了英美德等不同国度的众多名家)、枝繁(在其内部衍生出女性哥特、城市哥特、南方哥特、后殖民哥特等许多哥特亚体裁,同时繁殖了侦探小说、科幻小说、惊险小说等大众小说体裁)、常绿(哥特小说从其发端之日起两个多世纪以来从未退出过雅俗两块文学领地),这些特征使哥特小说在西方文学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而美国哥特小说又是它不可或缺的组成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