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勒内·笛卡尔 :我思故我在。勒内·笛卡尔 (Descartes ,15 96~165 0年 )是法国哲学家、数学家、自然科学家 ,也是近代理性主义乃至近代西方哲学创始人、法国启蒙运动先驱者之一。 193 7年 ,恰值勒内·笛卡尔《谈正确引导理性在各门科学中寻求真理的方法》一书发表 3 0 0周年 ,全世界都隆重纪念了这部哲学著作的出版。该书是笛卡尔第一次公开发表的著作 ,流传甚广 ,影响极大 ,有人甚至认为它对现代哲学的基本倾向具有根本性的影响。在该书中 ,笛卡尔提出了“我思故我在”这一著名的哲学命题。“我思故我在”是一个以“普遍怀疑”为第一原则…  相似文献   

2.
美国已故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生前对法国前总统夏尔·安德列·约瑟夫·玛丽·戴高乐推崇备至,称他是“一个矗立于二十世纪的英雄,对法国来说,他是矗立于法国历史上多个世纪的英雄之一。” 戴高乐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威风、光荣而又颇多坎坷的经历对人们具有极人的魅力,他的为人和品格让人们永久地怀念。就是这位伟人,在逝世前几年,当他还在总统位置上时,就为自己的葬礼作了明确而严格的交待:“不要铺张排场,不要富丽堂皇,不要高官显贵;只要去科隆贝一双教堂村(戴高乐的出生地)的小墓地举行一个简朴的、不惊动人的仪式。”1970年11月9日,戴高乐先生  相似文献   

3.
西蒙·武埃 ( 1 590- 1 6 49)是法国巴洛克绘画艺术的代表人物。巴洛克是十七世纪意大利的一种艺术风格 ,它的特点是一反文艺复兴时期的严肃、含蓄、平衡 ,倾向于豪华与浮夸 ,追求动势与起伏 ,力图表现幻象般的图景。西蒙·武埃曾经在意大利生活了十六年之久 ,因此深受影响 ,最后终于成为法国巴洛克艺术的最突出的代表。武埃出生在巴黎的一个画家之家 ,童年时代就受父亲的艺术熏陶 ,十四岁就被邀请去为一位法国贵夫人画肖像 ,显示了他早熟的天才 ,被誉为“神童”。 1 6 1 1年 ,他已经是法国国王路易十三的宫廷画师 ,这时 ,他随从法国大使去…  相似文献   

4.
不习惯穿校服来自德国布兰登堡州贝斯可夫中学的17岁的伊尔加·施泰德勒,从去年9月起交换到北京市第80中学学习,为期一年。伊尔加怎么也没有想到,在中国读书还要穿校服。在德国,他习惯穿牛仔裤、T恤这类轻便休闲的服装。因此,刚穿上校服的他总觉得怪怪的,一点也不舒服。伊尔加是第一批远赴中国交换学习的德国留学生(编者注:虽然德国的汉堡和中国的上海早在1987年就已经开始了中学生交流项目,但交流时间较短,只有一个月左右),和他一起去北京的还有四位德国中学生:尼尔斯·伯瑟,17岁;马赛尔·维里希,16岁;梅赛德斯·迈尔什,15岁;萨莎·索姆舒…  相似文献   

5.
艺术欣赏     
福德·马多克斯·布朗 (1821-1893) 福德·马多克斯·布朗出生于加莱港,在欧洲大陆长大。1840-1843年,他在巴黎游学,了解了德拉克瓦和其他当代的法国艺术家。受卢浮宫收藏的古代大师,特别是西班牙艺术家的吸引, 1845年他到了罗马,发现了19 世纪初生活在罗马的德国艺  相似文献   

6.
马丁·路德是德国宗教改革的倡导者 ,他公开反对天主教会 ,把矛头直指罗马教皇 ,引发了德国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 ,从而使他成为市民阶级的宗教改革家。但是他反对农民运动 ,最终成为封建诸侯镇压农民战争的帮凶。  相似文献   

7.
195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弗朗索瓦·莫里亚克,是位蜚声法国文坛的当代著名作家,而他的代表作《苔蕾丝·德斯盖鲁》在法国更是家喻户晓的作品,现就《苔蕾丝·德斯盖鲁》的艺术表现手法,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苔蕾丝·德斯盖鲁》是莫里亚克于1927年发表的一部中篇,这是作者用传统的批判现实主义手法,以法国波尔多农村土地资产阶级的家庭悲剧为题材创作的。小说的女主人公苔蕾丝豆蔻年华时感情丰富、耽于幻想,生活在陈腐、滞闷的氛围中,渴望真正  相似文献   

8.
病中,有时我感到寂寞,无法排遣,只好求救于书本。可是捧着书总觉得十分沉重,勉强念了一页就疲乏不堪,一本《托尔斯泰:人、作家和改革者》念了大半年还不到一半。书是法国世界语者维克多·勒布朗写的。这是作者的回忆录。作者是托尔斯泰的信徒、朋友和秘书。一九○○年他第一次到雅斯纳雅·波良纳探望托尔斯泰的时候,才只十八岁,在这之前他已和老人通过信。在这里他见到那个比他年长四十岁的狂热的女信徒玛利雅·席米特,是老人带他到村子里去看她的。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相似文献   

9.
本期主角:勒内·笛卡尔神奇咒语:我思故我在。行动故事:1.喜欢思考笛卡尔1596年出生于法国,父亲是地方法院的法官。他小时候体弱多病,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八岁时,他进入教会学校,接受古典教育。由于身体孱弱,老师特许他可以不受校规的约束,早晨不必到学校上课。他从小养成了喜欢安静、善于思考的习惯,父亲称他为“小哲学家”。2.迷上数学笛卡尔在大学攻读法学,获博士学位后,放弃家庭的职业传统,决心不再死钻书本学问,而要学习“世界这本大书”。他投笔从戎,想借机游历欧洲,开阔眼界。有一次,他在街上散步,偶然间看到一张数学题悬赏的启事…  相似文献   

10.
让·平有着中国根加蓬外长让·平2004年6月10日当选第59届联合国大会主席。让·平的经历极为特殊--他是个有中国根、中国情的非洲人。他的父亲是温州人,先去法国,然后到了非洲。  相似文献   

11.
1939年,法国物理学家约里奥·居里和他的同事们正在从事原子能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德国法西斯发动了闪电般的攻势,  相似文献   

12.
奥托·冯·格里克(Otto Von Guericke1602—1686)是德国物理学家,自然哲学家,1602年出生于德国马德堡市,父亲是上议院议员,家庭富裕,青年时曾在莱比锡、亥姆什塔特、耶拿、莱顿、莱布尼兹大学学习法律、数学和城市建筑工程,并留学英国、法国,23岁回到故乡,当过德国埃尔富特市工程师,25岁介入当地的政治,1646年担任马德堡市市长,连任35年直到80岁退休。他担任市长期间,运用他的科学知识,不遗余力地为家乡架建桥梁,建造要塞,还利用余暇从事于多方面的物理实验研究工作,其主要成果收在《关于虚空的新实验》一书中。他在真空方面取得了不少研…  相似文献   

13.
卢梭     
让·雅克·卢梭(一七二一——一七七八)是十八世纪法国的著名启蒙思想家之一,出版过许多著作,对后来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起到很大影响,并远远地传到法国国外,而卢梭也就闻名于世。一七六二年卢梭在他的半小说体、半论文体的《爱弥儿(或论教育)》一书中,刻画出一幅为未来的社会(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培养新人的教育图案。在这里,他主张教育必须  相似文献   

14.
<正> 豪斯顿·S·张伯伦,1855年生于英国南汉普郡的普茨茅斯。他在法国、意大利、瑞士游学多年后,1870年到德国学习德国文化,最后定居于德国。一战后正式成为德国公民,1927年1月逝世于巴伐利亚的拜罗伊特。在张伯伦的一生中,学术研究活动占主要地位。他探讨的课题非常广泛,对生物学、天文学、人类学、语言学、音乐、历史、哲学以及宗教等都有所研究。但他赖以成名的是他于1899年在慕尼黑出版的《十九世纪基础》一书。这部书的意图是想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宣扬  相似文献   

15.
《齐桓晋文之事章》选自《孟子·梁惠王上》。孟子曾受学于子思(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命,是孔予以后的儒家大师。他处于诸侯竟相攻伐的战国时期,士大夫以权谋为尚,他却主张行“王政”并以此游说诸侯。《齐桓晋文之事章》  相似文献   

16.
2005年4月8日,《生命之火——亚瑟·安日尔绘画展》举行了隆重的展出开幕式。主办方邀请了法国的舞蹈演员,通过她们的表演,帮助观众理解现代艺术的含义。开幕式当天,两位曾在音乐剧《飘》中担任舞者的法国女演员,簇拥着画家亚瑟·安日尔来到一幅幅画前,用现代舞的方式表达画家的创作思路。她们的表中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合办,由世纪坛艺术馆承办。作为在欧洲负有盛名的现代艺术家,亚瑟·安日尔是世界上唯一用火绘画的艺术家,他曾在法国、卢森堡、德国、瑞士等国举办过40余次作品展。他认为:“铜版可以呈现出炽热的天鹅绒般柔腻的颜色,这是其它…  相似文献   

17.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 1929年,一封聘书从大西洋彼岸飞到了德国,这是美国数学家维布伦发给冯·诺伊曼的,内容是高薪邀请他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讲授量子力学,当时欧洲人才济济,晋升教授非常困难,经过一番思考,冯·诺伊曼来到陌生的美国,并决定长期留在这里。1931年,年仅27岁的冯·诺伊曼被提升为该校教授。  相似文献   

18.
编者的话:上期刊出的《法国的高等教育评估和大学拨款》一文深受读者好评,本期以附录的形式对相关操作细节给予说明。附录一《法国国家评估委员会专家手册》详尽地再现了法国高等教育评估的要点和有关操作规程;附录二(1991-1998 年法国高等学校财政分析》对法国高校的财政结构及效益水平进行了具体分析;附录三《1992-1999年法国高等学校财政分析》以表格的形式列出了法国大学的收入分配和财务支出状况;附录四《勒内·笛卡尔巴黎第五大学1998-2001年4 年发展合同(简本)》是发展合同的一个样本。  相似文献   

19.
读完《毛毛》,看到毛毛最终在紧迫的时间里取得了和灰先生们抗争的胜利,紧张的心松弛下来,我长出一口气,却也不免仍然感叹:时间真神奇!作家米切尔·恩德用他奇幻的思维创造力给我们讲述的这个关于时间的故事值得我们来好好回味。米切尔·恩德(1929—1995)是当代德国文坛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生于德国巴伐利亚一个风景如画的小镇,其父埃德加·恩德是德国著名的超现实主义画家。在充满文化气息的家庭中长大的恩德,当过报社通讯员、演员,参加过大学生运动,一生以写作为主业。他的成名作《吉姆·克罗夫和火车司机卢卡斯》在1967年获得德意志青少…  相似文献   

20.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和小说家之一,一生著作等身,他的小说如《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笑面人》《海上劳工》等都为我国读者所熟知和喜爱。法国作家阿拉贡曾经说过:“全世界人民由于雨果认识了法国,就像由于但丁认识了意大利,由于莎士比亚认识了英国,由于普希金认识了俄国,由于歌德认识了德国。”由此可见雨果在法国文学史上的地位。1885年6月雨果逝世,法国举国哀悼,巴黎万人空巷为他送行。雨果的一生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他既是文学家又是斗士,一生笔耕不辍,又积极参加实际政治斗争。就像伏尔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