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日本的新闻业中,除《朝日新闻》《每日新闻》《读卖新闻》等全国性大报外,地方报纸也相当多,颇具特色。以长野县的南信地区为例,这里本是养蚕和缫丝的集中地,是电影《啊!野麦岭》中故事的发生地。它所属的有冈谷、下诹访、茅野、南箕轮等市、町、村。冈谷的《市民新闻》于1948年11月创刊,它主要刊登物资配给的消息,很受民众欢迎。创刊第二个月就发行一千多份。创刊的第二年发行到两千多份,从这年起改名为《冈谷市民新闻》。其后同《下诹访市民》《茅野新闻》等七个当地的地方日报联合组成“市民新闻集团”。  相似文献   

2.
以“豆”新闻取胜的日本地方报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10月13日,日本长野县《冈谷市民新闻》社社长萨摩正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学,专门介绍了日本地方报纸的经营情况。据了解,萨摩正先生所在的《冈谷市民新闻》报即人们所称的地方报纸,以区街划分报道范围,相当于我国的县级报。就是这样一张地方报在当地的发行普及率竟高达93%,可谓人手一份。而这种高普及率的地方报纸在日本均各据一方,成绩不菲。他们成功的一个最重要因素就是以“豆”新闻取胜。笔者详细查阅了有关日本地方报纸情况,并结合萨摩正先生的介绍,谈一谈日本地方报纸“豆”新闻的形成原因及现状。“…  相似文献   

3.
1992新年钟声未响,中国报界增刊扩版热浪已扑面而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增版试刊,昭示了首都大报的新动向;文汇报、北京日报、福建日报继天津、上海市委机关报之后宣告步入省级报纸八版之列;众多的行业报、地市报决定增加期刊;周末版、星期刊、月末版自1981年中国青年报首开先河后一直成为增版“热点”,时下遍地开花;甚至在  相似文献   

4.
新闻评论作为报纸宣传的基本手段之一,理应与新闻报道互相配合,比翼双飞,甚至还起到对新闻报道的“点睛”,为市民代言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报社的新闻评论却普遍呈现弱化之势:一是报纸对新闻评论重视不够,新闻评论作者少,写的少,也不注重组织人写;二是评论稿件数量小,有些报纸整版不见一篇新闻评论;三是评论稿件质量差,内容空泛,文风呆板,读者不愿看。  相似文献   

5.
习少颖 《新闻前哨》2005,(10):10-12
女性形象的简单回顾女性的地位,一直是人们探讨的热门话题。除去母系社会的短暂的理想状态,女性似乎未能摆脱弱者的形象。今天中国的女性,已经远比前人,获得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平等地位。女性正在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善自身的处境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6.
自2003年《世界新闻报》不断因为窃听丑闻进入公众视野,2011年以来其窃听丑闻更是持续发酵,在7月到达顶峰,在这一系列窃听事件中我们不仅仅看到的是受到伤害的社会各界人士,和默多克新闻集团高层的各种危机,更引起我们注意的是窃听与曝光的这些新闻记者,同时也让大家深深反思记者的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7.
1995年1月1日,我国中央机关报的第一个地方版——《人民日报华东版》创刊,这是我国新闻史上的一件大事,也引起了新闻界专家学者对地方版的关注和研究。但在国际新闻界“地方版”已非新生事物,早在本世纪初日本就出现了地方版,并且迅速蔓延整个日本报界。日本不仅仅是创办地方版较早的国家,也是地方版最为普及和发达的国家。然而,伴随着日本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变化,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参与,日本报业随之潮涨潮落,地方版也经历了由盛及衰、由衰又盛的三个历程。一、崛起阶段  相似文献   

8.
新闻敏感也是新闻记者发现和判断客观事实或事件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笔者有幸连续两年参加了2002、2003年度的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颁奖会,学习观摩了众多获奖佳作,并聆听了众多领导和专家对获奖作品的分析评价,对照自己的工作体会,笔者认为,有许多新闻事件是由于我们在工作中缺乏"新闻敏感"这双"慧眼"而错失了良机.  相似文献   

9.
一直以来,原体制下的报纸媒体在新闻报道中有着比较稳定的新闻框架。自从传统媒体从“事业”开始向“产业”转变后,其衡量新闻价值的标准也开始寻求突破。网络媒体出现后,其特有的属性为商业嗅觉逐渐敏感的报纸提供了一种衡量新闻价值的标准,在针对某一个新闻事件的报道中,报纸媒体相对稳定的新闻框架可能会由于网络媒体的介入而重构。本文以“周久耕事件”为分析对象,以新浪网对有关周久耕的新闻报道为分析数据,以实证的研究方法来分析网络舆论是如何介入并重构报纸媒体新闻框架的。  相似文献   

10.
“新闻是什么?”作为多年来学界争论的话题,曾经在一定时间里被指责为只关注概念,缺乏学术研究品质。然而笔者认为这个问题是新闻学研究的首要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实用性和功利性占据新闻学研究主流的今天,一些基本问题却被束之高阁。本文试通过对杨保军先生“新闻形态论”的梳理,提出自己的几点管见。  相似文献   

11.
重大主题新闻报道往往具有主题重大,思想性强,报道角度高屋建翎,报道形式较严肃等特点,这与市民报纸所强调的内容上的可读性、服务性、适用性及形式上的灵活性与贴近性有较大的差别。这也是为什么都市类报纸较少涉足重大主题报道,或即使涉足往往也是蜻蜓点水、欲言又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在电视里“看”报纸新闻的联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刚 《新闻实践》2009,(2):69-70
在媒体激烈竞争的态势下,新老媒体的交流与融合不可避免.电视读报节目的开设,便是相互融合的生动体现.近年来,杭州本地电视媒体相继出现了电视读报类节目,如浙江卫视的<新闻早点>、杭州华数(数字)电视的<天天时报>和最近杭州电视台一套推出的<读报论股>等.读报节目的频频推出,一方面反映了传媒激烈竞争下的电视媒体不断创新的势头,同时也体现了多种媒体的融合与优势互补.电视读报类节目整合诸多媒体的信息资源,为纸质媒体电视化传播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3.
国内媒体近来对新闻集团的报道,就较为充分地暴露了这种"摇摆性".2011年"窃听丑闻"之后,国内媒体的本土化报道和解读形成一个高潮,一些专家评论认为"热闹过度";而今年新闻集团"一分为二"之后,国内媒体上却几乎看不到有分量、有深度的中国化报道和解读,国内媒体集体表现出较为强烈的"外媒依赖症".这种巨大的落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意思的研究维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所讨论的地方电视,主要是指城市台、地市台,还包括省级非卫星频道特别是省台城市频道。本文分别从新闻文化定位、“新闻立台”的实践理念、“新闻立台”的功能认识与价值判断三个方面,对地方电视“新闻立台”予以概念审理,并引申出相应的方略理据。  相似文献   

15.
方舟子与韩寒的争论构成2012年初期的新闻热点。从新闻研究的角度来看,我们对争论双方的谁是谁非并无本质的兴趣,只是对"新闻的发生"这一课题感兴趣,对传统媒体的介入时间的选择以及介入方式本身感兴趣,希望从这种研究的描述之中清晰地显示当下新闻现场的形成过程,清晰地显示新媒体(以"微博"为代表)的快速性与成熟性,传统媒体(以"报纸"为象征,某些新  相似文献   

16.
在全国报纸行业新闻竞争硝烟弥漫的时刻,作为一张地市级媒体,我们《盘锦日报》也闻到了浓浓的火药味,并也开始卷入了媒体之间的新闻大战。由于诸多媒体之间同质化趋向严重,又要面临诸多国家级、省级大报的“入侵”,作为一张地方报如何标新立异,面对竞争?新闻策划这一现代营销学的概念正以其注重实效、提升品牌形象的作用在竞争中日益突现其张力,并成为地方报纸注入新活力、参与激烈竞争的杀伤性武器。一、新闻策划竞争利器新闻策划也是对一个单体新闻事实或一组系列新闻,符合新闻规律的一种谋划,它可以是已经发生,正在发生或预见性的新闻,目…  相似文献   

17.
"现在的报纸内容差不多,看一份就够了."读者的感受反映出一个日益表面化的问题,那就是各个报纸的新闻同质化.显而易见,新闻同质化导致媒体没有特色或特色不明显,降低新闻传播质量,使报业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最后受害的是媒体自身.  相似文献   

18.
丁晓旭  刘慧 《今传媒》2013,(2):142-143
戏仿新闻是将"戏仿"引入到新闻实践之中,对传统新闻进行"恶搞式"的摹仿,特别是针对社会热点事件与舆论焦点。戏仿新闻最为直接的两个特点是"假"和娱乐性。"假"是建立在一定事实依据之上,并非凭空杜撰,"假"只是呈现给受众的表象,传达的是新闻背后的社会问题及其根源;同样,戏仿新闻以一种娱乐化、戏谑调侃的方式"说新闻",在娱乐大众的同时暗含对社会严肃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外文出版局副局长刘德有同志曾长期担任新华社驻日记者(1964年9月—1978年6月)。我们特约请他为本刊撰写评介日本新闻事业的专稿。本刊过去刊登过的他的文章,还有:《日本新闻界概况》(1979年第1期),《日本的新闻记者》(1980年第2期)。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