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吴歌 《灌篮》2021,(3):81-81,83
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当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有着极为明显的应用优势,既能强化学生的身体机能,又能保证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基于此,文章首先简要地介绍了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作用,接着从科学分组、创设情境、合作竞赛和有效评价四个方面探讨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策略,以期为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体育与健康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新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育与健康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教学中常用的模式,新课程标准中也多次提到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方式,是目前实施教中的主流模式。小组合作学习应该如何进行,对于基层的教师和学生很有现实意义。我们针对现行的小组合作模式进行分析,大部分经过实践教学的教师都会发现:一是分组学习课堂纪律不好管理,存在安全隐患;二是运动基础好的一部分学生在开展学习时排斥其他基础差的学生进入他们的“区域”;三是小组探究、合作大多留于形式,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相似文献   

3.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合作学习模式的产生、特点、教学目的及体育教学特点的探讨,提出了体育教学中依据学生学习领域和学习水平以及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健康水平采用小组合作教学课堂教学模式和机制等。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学校体育》2010年第二期朱忠华老师的文章"小组合作学习在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应用的实验研究"(以下简称"原文")一文中,朱老师通过教学实验研究了小组合作学习对八年级学生的合作能力、体育兴趣的影  相似文献   

5.
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实现教师的角色定位转变,帮助学生在合作中掌握专业知识和语言运用技能。本文结合国际贸易课程,从小组合作学习的创建模式、小组成员的分配方式及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的监督与检查等方面提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优化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6.
在中小学体育教学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具有小组合作的技巧是很重要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任务分工可以促进小组合作技巧的形成,并使这个小组内所有的成员和谐相处,有序、高效地进行合作学习;同时使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各尽其责,为小组合作学习任务的完成共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7.
一、在体校英语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式学习的意义针对体校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惰性大和学生基础差距大的特点,同时也抓住他们好动不好静、善于表现自己、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强的优势。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我在我校两个班使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一个学期的实践证明,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大幅度地增加学生的语言实践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竞争向上的精神,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显著提高。在体校英语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以下意义:  相似文献   

8.
周英 《体育世界》2013,(10):95-96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主要指的是教育者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差异分为多个小组,利用推动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而营造一个活跃、情趣的课堂氛围,促进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提升。本文首先论述了高校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其次,指出了高校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最后,制定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9.
一、小组合作教学及其优点小组合作教学,就是把班内学生,根据身体素质、体育能力、运动水平等情况,恰当分组,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教学活动和实现教学目标。现行的班级集体授课制,虽有很多优点,但它不能完全适应学生的体能和个性差异。完全靠教师的个别辅导,又因教师工作的繁重和精力的有限而显得不切实际。而恰当的学生分组,并开展小组合作教学,不仅可以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技能形成、体能培养上让同学之间相互团结互助,而且对每名学生来说,小组内同学之间大量交往、情感的协调接触,对学生情商的健康发展以及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相似文献   

10.
钟伟宏 《精武》2012,(1):30-31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人的生存和发展是永无止境的学习和完善过程。教会学生学习,养成锻炼习惯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核心部分,其教学组织工作如何,对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课程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探索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在模块教学中,学生心理、生理、运动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变化,以及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教学组织形式的可行性及其对体育教学规律的积极影响;探索在各个不同教学内容和学段最有效的、切实可行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1.
小组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参与度,同时在学习方式和方法上有了更多的突破。通过将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到健美操选修课的教学中,通过问卷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等方法对小组合作学习在健美操教学中的操作流程进行梳理,对分组、教学设计、角色定位、学习方式、教学评价5个环节进行阐述,发现与传统健美操教学相比较,小组合作学习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社交能力,提升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组织能力,明确了评价标准,实现了教学中过程性评价。  相似文献   

12.
孙丽娜 《精武》2012,(29):43-44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及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社会体育专业2009级60名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式教学法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应用效果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合作学习方式教学的效果较优于传统教学法,实验组成员对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了解不足,实验组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化程度不够,小组内成员关系较好,小组间成员关系淡薄,小组内成员凝聚力及荣誉感不强。并得出将实验内容设计为学生的阶段性成绩,计入课程总成绩,且加大所占比例及发挥实验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的优点要多关注,对学习主动且表现优异,小组内责任心强的学生应多给予鼓励、表扬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通过改进学生学习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此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比较有效的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反映了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趋势,但部分教师在指导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有"合"无"作",使合作效果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4.
金海滨 《体育教学》2011,31(3):47-47
一、合作学习目标确定的思考 合作目标是合作小组共同完成的任务指向,目标的确定直接影响到合作学习的质量。合作目标的确定要充分关注到学生的学情,给学生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很重要。在教学中,应常用递进式的目标,在每个阶段给合作小组相应的目标,这个目标应以发挥合作小组集体智慧才能达成为宜,  相似文献   

15.
“探究——合作”体育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课题选择,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课外体育活动或课余体育训练中进行主动探索、合作研究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课程重点是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和共同合作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大力提倡的教学方法.小学低年级学生,自我控制、组织能力差,合作能力也差.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人数不宜太多,应以少为宜,在1~2年级的跳绳教学中,我待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后,经常以2人为一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效果不错,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浓,合作交往能力提高很快.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7.
余发林 《体育世界》2013,(3):122-124
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但与此同时,人们逐渐发现个体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已成为现代人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之一。本文利用体育教学的特殊性,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选取足球教学中的三种教学内容,通过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比较,采用实验法和数理统计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显示,在初中体育课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教授专项体育技能,能发挥其互行观的功能,改变学生传统的、被动的、接授式的学习方式,开创积极的、主动的、开放式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体育课堂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专项体育技能,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但是,在体育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和研究中不断的深入,争取将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和体育教学的特点更好的结合起来,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正>合作学习有利于因材施教,扩大学生参与的机会,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使学生产生更多的灵感,有利于创新,得到更好的体验。一、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1.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在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中,学生被分为4人  相似文献   

19.
合作分层学习是指在教学中,不同层次的小组合作探究问题的学习.体育合作分层学习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在一个班内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身体素质、个性特征及接受能力等,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根据各组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进行层次不同的练习。  相似文献   

20.
邵力 《体育教学》2003,(6):42-42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对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有着很大的作用。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也必须注意一些有关事项,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它的效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