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主政治并不是某个特定时间和特定空间所特有的专利品,也不是某一部分人、集团或阶级所鼓吹的一种意识形态和合法化手段,而是在人类历史的变迁过程中,生活于不同政治共同体的平等公民根据不同的公共需求而提出来的,是处于执政地位的公民有意识并理性地进行政治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也就是说,民主政治并非是特定时空的静态模式。而是需要公民不断推动和执政者不断完善的动态进程。  相似文献   

2.
人类有史以来的社会实际上也就是所谓政治社会。生活在政治社会的人具有政治性质,即天生要过政治生活,如何解决人类政治生活中的种种难题,如何改善人类的政治生活,提高政治生活的质量,就成了思想家们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于是就产生了所谓政治思想,在从古至今的政治思想中,不难看出一条主线,即人的政治观研究,这种研究旨在解决诸如人为什么要过政治生活,人以何种方式参与政治生活,人在政治生活中具有何种地位,如何在人群中实现统治与被统治的分野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广义政治观,以政治的劳动人本性为其立论的逻辑起点,并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整体观为其分析的方法论基础,从而提出以政治关系社会化这一全新的视角来揭示政治的最一般本质,进而阐明在人类社会政治历史整体性进程中国家、社会、政治的相容相斥的共同性特征和普遍规律——政治关系由国家化向社会化的置换以及置换的条件、动力和结果。这一全新的政治理论与方法为分析人类社会各种政治现象的发生、发展和演变提供了一种宽广的视野,更为人们考察和研究处在转型期的现代社会的政治与非政治现象之间的相互依存、渗透和转化的内在同一性。提供了新的政治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4.
政治美学的意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政治美学”作为严肃的学术概念来使用,需要对于“政治”、“美学”都采取一种“价值中立”的态度,对政治本身所蕴涵的美学方面进行研究。政治与美都是“恶之花”,都产生于人类生活与人性的缺陷,都致力于治理人类社会外在与内在生活的秩序。自然政治的意识深刻地影响着人的审美,政治的理想形态乃是取得像自然一样的具有“天赋”形式和“合法性”的人类生存结构,自由成自然,则是政治中核心的美学的理想。政治的“秩序感”与美学上的“秩序感”出之于相同的人类冲动,有限与自由这二的永恒张力,是政治和美学的本质。“神道设教”现象可以看作政治美学的一种必然形态,“暴力符号”与“符号暴力”是其逻辑发展。政治中人类最为根本的价值追求,也是美学中的永恒主题。美是目的,乃政治美学的真正旨归。  相似文献   

5.
工业革命加速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实现了经济的高度繁荣和物质的高度丰富。然而,以征服自然为手段获取的成功却付出了牺牲自然的沉重代价。面对生态环境的恶化,思想政治教育要有所创新,将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其内涵中,这是时代赋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课题。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比,生态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前瞻性、长期性、全球性、社会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权力是人类社会中特有的现象,或者说,组织起来的人类社会必然要运用权力来为“组织”提供保障。尤其在政治社会,权力是理解一切政治现象的关键,因而政治学的研究核心总是放在权力问题上,几乎所有的政治学家都需要对权力的问题发表意见,以致于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权力是一种特殊的力量,而且是属于人类社会所独有的力量,它区别于包括人的身体在内的一切自然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巨大影响,它推动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也使现代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际认同发生变化。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在内容、方法、手段上面临挑战。积极应对新情况、新问题,有效控制信息技术带来的负面干扰,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电视公开辩论已经成为美国政治传播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它们通过精心设计的话语来实现其说服性功能。亚里斯多德把修辞划分为三类,其中就包括以说服为核心的商讨辩论的修辞。通过分析作为实证案例的2000年美国大选中戈尔与小布什的三场电视公开辩论,我们具体探讨两位修选人如何通过情绪法来进行说服,从而达到政治传播的目的,并重点分析了三组对立的情绪及其作为修辞说服手段在政治传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掌握了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方法就能循着人的思想行为变化发展的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减少盲目性,增强自觉性,使其取得更好的效果,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并且在高校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也是最革命、最积极的变革因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推动力量和永不停息的发展动力,而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与政治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科学技术需要政治的稳定和支持,而科学技术对政治文明进步的推动是全面而深刻的。科学技术不断渗透进人们的政治生活中,...  相似文献   

11.
政治社会化的进程中有各种各样的途径,政治教育因为其系统性、连续性和规范性必然被推崇为政治社会化的主要手段。文章试从建国初期正规的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两个方面来论述政治教育在政治社会化中发挥的作用,其中正规的学校教育着重从学制的改革和政治课程设置两个方面来分析。  相似文献   

12.
试析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将人类带入了网络时代,网络政治参与正日益成为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网络政治参与对于改善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手段、提高公民政治表达的自由等方面具有积极的影响。然而,网络在以其独特的技术特性推动网络政治参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日趋严重的负面影响。如何应对网络政治参与的负面影响已成为政府和学者们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3.
李金花 《培训与研究》2009,26(11):70-72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将人类带入了网络时代,网络政治参与正日益成为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网络政治参与对于改善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手段、提高公民政治表达的自由等方面具有积极的影响。然而,网络在以其独特的技术特性推动网络政治参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日趋严重的负面影响。如何应对网络政治参与的负面影响已成为政府和学者们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人类的政治选举中,政客们往往要用上各种手段,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不过,动物学家发现,动物搞起政治来,手段可并不比人类差。恒河猴的拍马屁策略分布在亚洲的恒河猴是群居动物,大概30只组成一个小社会。雌性恒河猴的社会地位往往是由她母亲的地位决定的,而雄性恒河猴的地位就得靠打斗、撕咬、行贿,最重要的是结盟来决定了。显然,能掐会打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在群体中能够获得多少支持度。雄性恒河猴争取猴群支持率的最常用手段是拍马屁与见风使舵:跟朋友坐得尽可能近一点;帮助目标对象梳理毛发;为其他猴子提供帮助。不过,这种帮  相似文献   

15.
谈当代青年学生的政治社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社会化是保证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手段,青年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程度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变革的成败。本揭示了青年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本质内涵及特点,阐述了政治社会化对青年学生的功能,并尝试以此来完善政治社会化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劳动。而人类活动中的先进技术和手段也必然运用到教育教学中。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习惯也随之发生变化,我们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因此也会改变。如何把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走出传统教学困境的必然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体现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客观要求所在。  相似文献   

17.
政治发展是一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正向政治变迁。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价值目标定位于政治民主化、政治高效化和政治秩序化。政治明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中相对于政治蒙昧而表现出的一种政治进步状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明,是实现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价值目标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为加速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8.
政治代理人滥用公权力委托给自己的权力,在权力转移中从公共资源需求方手中获取自己与委托人之间的契约之外的私人利益,并使委托人的利益受到损害,我们把这一行为称之为政治代理人的问题行为,由于此行为之主体的特殊性,行为的隐蔽性,责任的模糊性,因而极具政治危害性,仅靠道德说服教育的手段来解决其问题行为已显得软弱无力,且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应将法律作为重要的手段,迫使政治代理人在法律的权威约束下对权力的行使做出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建立起一整套政治稳定的保障机制,是保持政治稳定的最佳应对之策。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实现政治稳定最根本的途径是发展经济,因为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但本文的重点是从制度入手,即建立一整套社会政治稳定的机制(包括政治稳定的内部机制和政治稳定的社会机制)来实现政治稳定。这种政治稳定机制,至少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络的飞速发展及向人类政治生活领域的渗透,网络政治参与已越来越成为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重要手段。网络给青年大学生政治参与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因此,我们应采取措施,扩大其积极影响,同时尽可能防止由此带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