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艳 《初中生之友》2011,(31):36-37
<正>词牌是填词时用的曲调名称,它规定某一词牌字数、句数、平仄和韵脚。词的曲调大约有一千多个,因此,词牌的名称很多,其由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来自乐曲的名称。如《菩萨蛮》、《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这些有的来自民间,有的来自宫廷。词刚兴起时,曲调大多来自民间。唐、宋两代,民间制谱相当多,有些曲调为文人所爱好,因而据此填制新词,后来得到了广泛流传,例如唐代的《竹枝》和《杨柳枝》,原来就是长江中上游一带的民间歌曲,后来白居易、  相似文献   

2.
说说词牌子     
阅读古代诗词,经常会见到“词牌子”这个名称。所谓词牌子,简单地说,就是词的曲调的名称。词刚兴起时,一般都是配合乐曲演唱的。乐曲部分是曲子,文字部分就是词。所以又称为“曲子词”。犹如现在的歌曲中有歌词和曲谱一样。作词,一般就是按词牌子(曲调)的固定格式配上文字。因此,写词又常称作“填词”。  相似文献   

3.
词是隋唐时兴起,两宋空前繁荣的一种合乐歌形式,又称“长短句”。在古代词不是读的,而是唱的。要唱,必须有曲调,词牌便是用来规定词的曲调的。词牌和词的内容并无必然联系。渔歌子本词牌由张志和创制,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唐代长安设左右教坊,掌管乐技、教练歌舞),也叫《渔父》。据载,张志和退隐江湖后“,每垂钓不设饵,志不在鱼也”。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描绘了春江水涨,鸟飞鱼肥,人悠然垂钓的图景,抒发了诗人隐居生活的乐趣。如梦令曲调本是五代时唐庄宗创制,原名《忆仙姿》,后嫌不雅,又因词中有“如梦”,故改此名。李清照的…  相似文献   

4.
所谓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如"蝶恋花"、"西江月"等。清人万树在《词规》中共收录1800多个,实际上词牌比这个数字还要多。曲牌俗称"牌子",是元明以来南北曲、小曲、时调等各种曲调名的泛称,如"点绛唇"、"桂枝儿"等,名色多至几千个。曲牌大都来自民间,一部分由词发展而来,故曲牌名也有与词牌名相同的。至于各词牌、曲牌的出处,只有少数是可以考证的,绝大部分已无法弄清其来历了。现行  相似文献   

5.
《菩萨蛮大柏地》是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二册第二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是毛泽东所作的一首词 ,词中主要描写了雨后大柏地的壮丽景色 ,抒发了作者的革命豪情。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分辨词中的事物和联想 ;想象词中所描绘的画面。教学难点是 :体会“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一、简介时代背景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全套小学语文教材中只选编了一首词 ,这就是毛泽东写的《菩萨蛮大柏地》。学生对“词”的文体特点十分陌生 ,讲读前要以本课为例作简单介绍。“词”是一种押韵的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词”有各种不同的词牌…  相似文献   

6.
词牌是填词时用的曲调名称,它规定某一词牌的字数、句数、平仄和韵脚。词的曲调大约有一千多个,因此,词牌的名称很多。其由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7.
词牌是欣赏一首词或研究整个词史的重要指标。《蝶恋花》词牌历来为众多词家所喜爱并运用,随着时代的嬗变,(蝶恋栅词牌展现出不同的风貌,显示出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极高的艺术成就。因此,试从《蝶恋花》词牌的起源、名称、内容、艺术风格等方面作简要的探讨,以展现其更深层次的意蕴,并验证它在词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菩萨蛮》是自盛唐以来就风靡一时的曲调。曲名于唐开、天间早列入崔令钦《教坊记》中,敦煌曲子词也表明此曲至迟于开、天时已广泛在民间流传。中唐以后,官苑至于文坛倾倒于此曲的记载更不少见。《花间集》录晚唐温庭筠《菩萨蛮》词作十四首:(《全唐诗》录十五首)孙光宪《北梦琐言》还记得有关这个曲调的轶事一则:“宣宗爱唱《菩萨蛮》词,令狐相国(令狐綯)假其新撰(温作)密进之,戒令勿他泄,而遽言于人,由是疏  相似文献   

9.
最初的词都是配乐来唱歌,有的按词定制曲调,有的依据曲调来填词。后来主要是依调填词,词牌名和词的内容不一定有联系,只是取其文字和音韵结构等方面的固定格式,而且大多数词也不再配乐歌唱。词牌的来历有很多种:一种是源于历史典故的词牌名,主要是异域的民族曲调,中原的民歌乐曲,民间乐工歌妓们自创或改制的曲调,宫廷音乐的词曲家根据古曲改制,以及文人创作的曲子。如《念奴娇》这一词牌中,念奴为唐玄宗天宝年间一著名歌妓的名字,玄宗时常诏见命其歌舞,故命此名。另一种是没有什么历史典故的(也许有,但已无从考证),取自前人的某个著名词句或…  相似文献   

10.
词牌溯源     
我们读宋代词人的词作,接触到很多词牌。词牌好比曲谱,每个词牌都有一定的格律。词牌是怎么来的?因什么而得名?本文打算作一些介绍。以人名为词牌名。我们都熟悉项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知道他有一宠姬虞。词牌“虞美人”便是取名于此。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女,  相似文献   

11.
温庭筠《菩萨蛮》十四首,是最能代表其词风的作品。自晚唐以来,受到众多词家的重视,并多有论述,观点虽不尽相同,但影响至今不减。近年来,研究者关于《菩萨蛮》词十四首的研究工作大体集中在五个方面:一是从阐释学层面,论析这组词是否存在寄托;二是从审美风格方面,论述这组词的意境、意象;三是从考证学的角度,对这组词中的一些不确指物象进行分析考辨;四是从人物形象方面,考察分析这组词中的主人公身份及形象;五是对《菩萨蛮》词牌的研究。文章拟从这五个方面对学术界的研究状况作系统的梳理,以期能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一些基础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一、说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矢卜)亭。此词尽人皆知是名作,而作者却未必是李白。因为中唐以前还找不到象这样一首成熟的词。据近人杨宪益考证,认为《菩萨蛮》这一词牌盛唐时己入中国(见其所著《零墨新笺》),但这只能证明盛唐时人有可能填《菩萨蛮》词,并不等于说这首词一定是李白写的。  相似文献   

13.
吴文耘 《文教资料》2011,(34):10-12
《六州歌头》是宋词中用得较少的词牌之一,这个词牌来源于军乐,体制适合填写豪放词,然而这个词牌在宋词史上备受词人的冷落,仅有25首,本文对该词牌做简单介绍,并对该词牌不受词家欢迎的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词词,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它最初是由民间诗人创造的,唐代开始形成完整的格律,宋代最为盛行。它的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长短句。一首词,通常标有两个名目,一个是词牌的名称,一个是词的题目。例如《水调歌头》就是词牌的名称,《重上井冈山》就是  相似文献   

15.
词的全名应该是“曲子词”。“曲子”是指曲调,即唱谱;“词”则是与这些曲调相谐和的唱辞。唐宋时,无一定定称,或称“曲子”,或称“曲子词”,或简称作“词”。由于这些“曲子词”的曲谱已失传,现在我们所能欣赏到的就只剩下词了,故“曲子词”今通行省称为“词”。  相似文献   

16.
词牌名略谈     
我们已经读过几首词,知道词有不同的词牌,本文题目中的“卜算子”也是一种词牌名。——《卜算子——咏梅》词始于唐,盛于宋,是一种脍炙人口的文学表达形式,历来为人们所钟爱。词是韵文文体之一,又称“曲子词”,即歌词,是为配乐歌唱写的诗句。由于它是配乐歌唱的,所以每首词都有  相似文献   

17.
传世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一词,并非李白所作。这是因为:(一)被目为今云南彝族先民的“天菩萨”,并非为唐玄宗时期的女蛮国人“菩萨蛮”;(二)《湘山野录》的记载不可相信;(三)魏夫人的《菩萨蛮》三首与传为李白之作的《菩萨蛮》毫不相关;(四)词的平仄声律在盛唐时期尚未建立起来,至中唐才为人所重视。  相似文献   

18.
传世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一词,并非李白所作。这是因为:(一)被目为今云南彝族先民的“天菩萨”,并非为唐玄宗时期的女蛮国人“菩萨蛮”;(二)《湘山野录》的记载不可相信;(三)魏夫人的《菩萨蛮》三首与传为李白之作的《菩萨蛮》毫不相关;(四)词的平仄声律在盛唐时期尚未建立起来,至中唐才为人所重视。  相似文献   

19.
《菩萨蛮》是《后宫·甄嬛传》的插曲,由姚贝娜演唱,歌词选自唐代花间派词人温庭筠的代表词作《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此词写女子起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以及妆成后的情态,全词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  相似文献   

20.
初学词的中学生总喜欢问老师:词牌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有这样的词牌名?下面简单地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知识和几个词牌名称的来源。所谓词牌就是词调的名称,词调就是规定词的字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