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朗陵(今河南确山县)人陈耀文,一生编著宏富。所著《天中记》六十卷,内容包罗万象,分类详尽,颇具学术价值,在校勘学上价值尤甚。当然,其援引文字。不忠实于原作,引录书名,前后不一,体例欠严明.编次时显紊乱,条目分属不清,缺点也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2.
《古今图书集成》中的《妖怪部》,所引书籍八十八部,以志怪小说集为主,符合“妖怪”主题。特别是其中对于引文来源的标示以及引文事例的安排,大多符合“若引文未标明出处,则其来源书籍与前引文相同”的潜藏原则,整体上体现出了“引用形式以事件时间编次”“引用书籍之类别与时代集中”等引书特点,然在引文来源、择选摘录及编次分类上亦无法避免大型类书编纂弊端,或文书名标示错误或引文内容阙漏,所以详考其引书来源并分析引用特色实为必要。  相似文献   

3.
与传统《诗》学不同,初唐《毛诗正义》重视利用《诗经》文本的编排次序阐发大义,将编诗与作诗区别开来,注意到作者(诗人)、编者(太师)和序者等关涉文本的诸多因素,认为《诗经》的体系与思想,决不可能是作者一人所为,而是经过从诗人到编者,再到序者等不同时期的历史积淀。在这种客观认识的基础上,赋予编次以经学大义,不仅拯救了《诗》学权威,而且使《诗经》的文学性在经学的背景上凸现出来。自此,编次便成为《诗经》学史上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东汉政坛上,董卓堪称是翻云覆雨,炙手可热的一代枭雄,而在《三国演义》中,他则被塑造成一个被彻底否定的人物形象。由此可以见出,《三国演义》的人物塑造体现了作者崇德尚智的价值取向、民族文化的优越意识和儒道合一的美学理想,并由此形成了一个具有独特认识价值的人物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5.
阮籍、嵇康两位名士的形象在《世说新语》和《颜氏家训》中判然有别,近乎对立,究其原因,与作者的著书目的、学术背景和价值取向有关,前者趋于审美、玄学,后者则更趋于实用、功利。  相似文献   

6.
郑樵《通志·乐略》中所体现的“会通”思想和“编次”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孔子音乐思想的继承与发扬;在《乐略》中郑樵对《诗经》之乐重新进行了诠释。  相似文献   

7.
《七月》与抗战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月》作为抗战时期的文学刊物,它以顽强的生命意志抗击着国统区的恶劣环境,成为抗战时期的一个文学堡垒。《七月》上所发表的大量优秀作品,不仅体现了《七月》在价值取向和文学追求上的个性特征,也为抗战文学的健康发展作出了切实的努力。同时,《七月》还以务实求新的思想和作风培养了一大批年青有为的作者,对于丰富抗战文学的历史内容并扩大其社会影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论《宋四六话》的体制特点及学术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元瑞的《宋四六话》在体制上体现了与众不同的特点,反映了当时文人对文学的认识。《宋四六话》不仅总结了宋代的四六话,也体现了清乾嘉时期的骈散相争的情况,在骈文学史上有一定的意义,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以《心灵史》为标志,张承志的小说创作从文化寻根进入到血缘寻根阶段。《心灵史》的杰出之处在于它对20世纪中国小说宗教母题叙事的发展,一方面,它继承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从文化比较中体现宗教价值取向的理念,使伊斯兰宗教文化第一次在中国现代文学中获得诗性的阐释与定位,另一方面,作者在叙述中的激情投入不仅体现了现代文学宗教母题叙事模式的扩张,而且体现了当代知识者对宗教价值取向自由言说的追求。  相似文献   

10.
中美高等教育机构分类在思想基础、指标体系、分类主体及分类功能等方面,既存在着共同的方面,也有差异。比如两国的分类都体现了“重学术”的价值取向,分类的标准都呈现出一元化的特点。不同的地方表现在我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分类带有明显的行政性,分类的理论滞后于实践等方面。两国高等教育机构分类的差异是受本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传统等因素影响的。  相似文献   

11.
尹玉青 《教育与考试》2021,(4):33-37,44
《千字文》编次在维持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有序高效运行,以及保障其公平与公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明代科考前日,贡院出示以《千字文》编次的"席舍图",科考时,考生按前日"席舍图"上的字号,找到对应号舍.清代则是考生以试卷上的《千字文》编号为基,以座号便览为导,找到相应的号舍.明清时期的号舍又皆以《千字文》编次.清代科考前后的试卷,也以《千字文》的字号编次.考前以试卷上《千字文》字号为导向,寻找所属号舍.考后戳印弥封《千字文》字号,以防"预先关会之弊".  相似文献   

12.
尹玉青 《教育与考试》2021,(4):33-37,44
《千字文》编次在维持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有序高效运行,以及保障其公平与公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明代科考前日,贡院出示以《千字文》编次的"席舍图",科考时,考生按前日"席舍图"上的字号,找到对应号舍.清代则是考生以试卷上的《千字文》编号为基,以座号便览为导,找到相应的号舍.明清时期的号舍又皆以《千字文》编次.清代科考前后的试卷,也以《千字文》的字号编次.考前以试卷上《千字文》字号为导向,寻找所属号舍.考后戳印弥封《千字文》字号,以防"预先关会之弊".  相似文献   

13.
《孟子》是我国"四书五经"之一,书中的内容主要包括孟子和其弟子们的各种伦理思想、教育理念、、和政治活动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一起合著。书中内容也是孟子的学术价值的总要体现。在中国学术研究上,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这种价值主要体现在孟子学术大纲的二重性,心学的实践性特点,学术的意义等方面。进一步体现出中国学术的传统理想本质。  相似文献   

14.
大众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市场价值取向—合理性及其局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吴鹏 《江苏高教》2001,(4):37-39
大众高等教育质量观中必须体现市场价值取向,但市场向有着先天的局限和不足,人文价值取向是对于市场价值取向的有效补充和矫正,也是高等教育对社会和个人引领导功能的体现。学术取向,市场取向,人文取向应该成为大众高等教育质量观中不可或缺的三个维度。  相似文献   

15.
《基本要求》主要体现了学生能力导向的价值取向,高职《大学英语》教材以《基本要求》作为基本编写依据。因此,高职《大学英语》教材文本评价表设计,也应以基本要求为依据,具体体现在两个指标上:其一,教材的语言材料向度;其二,教材的形式向度。教材评价表主要依据这两个方面的要求确定其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20 0 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 )》(以下简称《标准》[1] 在体系和内容上 ,较之以前的教学大纲都有了根本性的变革。它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的精神 ,倡导通过探究性学习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本文是作者学习《标准》后的几点思考。1 关于“课程理念”理念这个词总体上是一个哲学概念 ,表示一种信念。课程理念是对课程的认识 ,表现在课程价值取向、课程文化观、课程生态观、课程设计观、课程实施观和课程政策观。《标准》中的课程理念所表现出来的是课程的价值取向问…  相似文献   

17.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山伯与祝英台》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的同时,也在主人公性格描写及情节设置上有诸多不同,本文将对此作一探讨并揭示两部作品所体现出的不同的文化和价值取向性。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界定,不仅明确指出语文学科的基本特征,也体现了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其中,"人文性"侧重于语文学科的关于人的内在价值取向,而"工具性"则着眼于语文学科的实用功能——工具价值取向。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识字教学同样兼有人文价值和工具价值,识字教学工具价值取向取决于汉字的交际功能又决定了汉字教学的科学性。识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意义虽然早被确定,  相似文献   

19.
天涯的小说《再爱》写得不错,耐得住品嚼。 读了后,首先想到的是这部长篇小说应归人哪一类。看起来这种思维方法陷入了小说类型学的框框,并不可取。其实就小说题材进行分类,是小说研究的经典方式之一。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对中国古代小说的断代研究,就是从分类人手的。因为分类可从题材的选取和表现看出作者的价值取向,也可从同类型的作品比较中,探讨其因袭与创新,评价其得失。  相似文献   

20.
中美高等教育机构都经历了一个分类发展的历史过程,两国的分类实践与理论中,既有共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一致的地方表现在两国的分类都体现了“重学术”的价值取向,分类的标准都呈现出一元化的特点,各种分类理论中,按能级划分的层级分类最受人们的关注。不同的地方表现在我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分类带有明显的行政性,分类的理论滞后于实践等方面。今天,随着高等教育机构的日益多样化,要求建立一个多维的高等教育机构分类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