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性偶像     
尼尔·波兹曼曾说过,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让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把文化变成一场娱乐至死的舞台。如今我们身处的这个泛偶像的消费时代,不幸被他的后一种方法一语成谶。层出不穷的各种偶像从商业化流水线上被快速生产出来,  相似文献   

2.
科技的发展,使得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模拟任何想象的事物。拟像已经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角色渗透到当代文化和生活中,在某种程度上,它成为了现实。美国导演安德鲁.尼科尔的作品《虚拟偶像》,以一个落拓的好莱坞导演与计算机合成的"完美"女演员西蒙妮的故事,形象地演绎了消费时代拟像与真实、明星传播现象、大众传媒与娱乐经济的共谋、真实与谎言等多重涵义。  相似文献   

3.
透视媒体文化与消费时代--浅析传媒与消费关系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这个消费时代,媒体文化已成为展示社会冲突和建构社会现实的重要舞台。不同身份认同和价值观念通过交锋和调和,成为构建当代个体、社会和文化的主要动因。媒体文化对人们消费的内容和方式也在进行着无孔不入的渗透。媒体文化在消费社会的格局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消费文化与文化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般认为,体现当代消费社会本质特征的消费文化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新变化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消费文化连同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和后现代社会一道揭示了当代人类社会的新本质和新形态。  相似文献   

5.
消费时代和富裕社会德育发展方式转变是顺应时代和社会需要而致力于德育的方式方法的改进提升、资源整合、结构优化的路径和过程。它既是一个反思过去、着眼现在、预测未来的认识过程,也是从事巩固坚持、调整改进、新建提高的实践过程。研究德育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必然态势、方法和措施既有唯物辩证法的依据和德育适应时代、社会和人的本质需要的理论依据,也有弥补德育研究不足,响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的现实依据。它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学术、教育问题,也是一个关乎经济社会政治发展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6.
从我国休闲体育市场存在的定位不准的问题展开,结合以恩格尔定律为标准的消费阶层理论,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尝试对湖南省城市休闲体育消费阶层进行了划分,并据此提出了一些促进湖南省城市休闲体育市场培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文学的基本走向是媒介化。媒介化不仅推动着新世纪文学生产方式的转型,也推动着新世纪文学消费方式的转型。新世纪文学消费方式的转型有四种形态:一是从"直接消费"向"间接消费"的变更;二是从"阅读消费"向"观看消费"的变迁;三是从"个性消费"向"类型消费"的变换;四是从"作品消费"向"符号消费"的变调。  相似文献   

8.
<正>现代社会,一种对于消费的"信仰"正在普遍形成。这种"信仰",与消费由"占有"、"使用"及"消耗"等传统意义,向"具有社会区分作用的符号交流体系"的现代概念转型密切关联。尽管,消费的现  相似文献   

9.
<正>按照贝克的说法,21世纪的社会进入了"风险社会"。"风险社会"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根本特征,其到来已影响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一般在反思风险社会时人们往往会追溯到对科学技术理性的批  相似文献   

10.
赵子林  王正 《中国德育》2023,(21):38-42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长期以来,榜样教育起着立德树人、凝心聚气的重要作用。随着互联网和自媒体的发展,以偶像塑造“包装”化、偶像形象多面化、偶像崇拜娱乐趋利化为主要特征的“泛偶像”时代悄然到来,榜样教育受到严峻挑战。应对这一挑战,亟须从榜样教育自身入手,完善榜样选树机制,提升青少年榜样认同度;改进榜样宣传机制,提升榜样精神沁润效果;更新榜样教育理念,推动偶像与榜样的耦合,进而探寻出一条榜样教育立德树人实效的切实可行的实践进路。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鲍德里亚《消费社会》文本的细读,认为其在对消费社会进行总体性分析时,始终贯穿着对文化的关注和分析。他认为“符号消费”背景下的消费社会的文化,以商品和媒介的形式存在,主要表现出平面化、日常化、同质化、非现实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最大变化,就是伴随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阶层结构也发生了划时代意义的转型。社会结构从以农民阶层为主的社会转变为以农民阶层、工人阶层和中产阶层等多元共存的社会。消费的升级过程表现着社会阶层结构的优化过程。对于不同的阶层而言,消费升级即是一个复杂的、梯度跟进的、对美好生活的主观需求存在异质化追求特征的生活改善...  相似文献   

13.
在消费社会的语境下,古老的神话和信仰逐渐让位于商品拜物教。在旧媒介式微的同时,影像开始凭借自身优势成为现代神话的书写工具。影像是带有信仰成分的现代神话,以观众为目的的神话生产最终落脚在影像消费上,观众在消费社会语境下的创造性观看使影像消费被建构为一种仪式。  相似文献   

14.
消费时代的设计艺术总体上转向日常生活的审美创构。它凭其物质化、通俗化、图像化的文化质性植入人的日常生活,建构人的日常意识,从而助成社会权利结构的再生产。消费时代促发文化多元,受制于消费话语的设计艺术满足并催生了文化的多面向,而多元的文化诉求亦诱发了设计艺术的多样态。消费时代的设计艺术与多元文化相互建构并嵌入了社会总体性叙事。  相似文献   

15.
波德里亚对休闲的批判是以对物体系和对消费社会的批判为基础的,其实质是对休闲异化的批判。在消费社会中,休闲者的心理被重构了,休闲者丧失了主体性,休闲难逃全面物化的约束和控制。然而,休闲与工作是否同一?休闲是否能够为真?休闲者是被操纵还是反操纵?恰恰是异化劳动使人与人的自我发展相分离,使工作与人的自由创造相分离。休闲与工作既矛盾又统一。因此,休闲要与异化的劳动决裂;同时,休闲要回归到每日生活中去,与生活相融合。在理想社会中,休闲终将在自由的尺度上,与工作达成统一。一方面,消费社会加剧了休闲异化的可能,使休闲处于被消费的危险之中;另一方面,休闲正是消费社会的异己力量,是人们改变异化命运的有力武器,人们通过休闲活动来实现"反异化"。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居民消费能力不足造成的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二是过度消费现象的大量出现导致的资源浪费以及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消费现象的同时并存,构成了中国自迈入消费社会以来的总体特征.而两种完全相悖的消费现象同生共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国存在不同的消费群体,并奉行着完全相异的消费伦理.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分析有利于我们研究在中国迈入消费社会以后如何实现对环境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7.
18.
新世纪文学的基本走向是媒介化。媒介化不仅推动着新世纪文学生产方式的转型,也推动着新世纪文学消费方式的转型。新世纪文学消费方式的转型有四种形态:一是从“直接消费”向“间接消费”的变更;二是从“阅读消费”向“观看消费”的变迁;三是从“个性消费”向“类型消费”的变换;四是从“作品消费”向“符号消费”的变调。  相似文献   

19.
和谐消费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消费领域产生了较多的离轨消费问题,对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较大影响。离轨消费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历史遗留的因素、社会转型的因素以及消费异化的原因。离轨消费问题的存在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成严重威胁,需要从体制转轨和观念转变的角度来探讨问题的解决,建立和谐的消费理念。  相似文献   

20.
余妍 《海外英语》2011,(5):323-324,332
在当代中国,随着社会上物质基础的日益丰盛,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进行的消费,一方面反映了消费者的经济行为与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在消费社会大众媒体的鼓吹与宣传下,对品牌物品的消费还反映出消费者社会身份的认同。越来越多的人将符号消费视为一种能够建构自身身份与提高社会认同的途径,试图通过消费某种品牌的产品来显示自己的社会身份与地位。该文结合波德里亚关于消费社会的符号消费研究理论,试析中国社会现存的符号消费现象,研究认为:在消费社会,人们不仅被大众文化的消费话语和符号操控下进行符号消费,并且这种异化的,虚假的消费模式,在不久的将来会导致整个社会乃至世界承受资源匮乏的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