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伦理为本位,以人伦道德融摄一切的“道德型”文化。这种文化形态形成原因尽管复杂多样,但有两个方面的因素是至关重要的,即“以德配天”的观念和宗法制度,它们同时构成传统“道德型”文化的“形上”根源和“形下”基础。从这两个维度入手,是深刻把握中国传统文化之基本精神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教育的目标是要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当代公民特别是青年一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创造者,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目前,在中西文化激烈碰撞的过程中,中华文化面临同质化的挑战.他们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民族精神状态将直接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前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内在的灵魂和血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文化",在当今公民素质教育中具有极其特殊而重要的战略价值.  相似文献   

3.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很大的提升。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却举步维艰。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同时还要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融合,优化经济结构,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基于这样的现状和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提出了以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的生态文明思想,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提出了要求,规划了路径。同时这一思想也蕴含了"天人合一""非攻兼爱"等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  相似文献   

4.
论东西方文化的对立与互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西方文化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两者应当互相学习对方的长处,以克服自己的短处。文化的多样性是淡同民族国我样性的一种体现,每个民族都有用自己的独特思维方式进行思想的权利,正如每个人有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思想的权利一样。因此,那种认为某个民族的文化“优越”,而另一些民族的文化“低级”,从而主张用“优越”民族的文化来取消或代替其他民族的文化的观点是十分荒谬的。  相似文献   

5.
国内学界比较一致的意见是认为传播学属于社会科学,实际上中国传播学更多地具有人文学科的特质。以人伦为本的中国传统文化导致以人伦为本的中国传播,具体表现为:形成了低俗化、人情化的传播质地,权力本位的传播机制,以传者为本位、漠视受者,缺乏有效反馈的单向的、线性的、居高临下的传播向度和传播过程。确认中国传播的人文特质,能有的放矢地深入地去批判清理中国传播理论和传播实践的丰厚遗产,能合理利用中国传播的丰富资源,能认清奋斗目标,建立"以人为本"的传播理念,建立科学的中国现代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6.
生活于风险时代的现代公民,面对难以预料的各种潜在风险的威胁,需要明确自己的职责视域和义务界限,勇于并敢于分担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风险责任。针对风险社会中所存在的公民责任意识薄弱问题,我们需要重塑公民风险责任意识,将全面学习、心理调适、生态文明与德法并重视为风险时代公民可以努力作为的路向。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国社会面临三大文化困境:第一个是文化路向选择的迷茫,第二个是文化多元化的挑战,第三个是文化殖民压力。要想在世界文化激荡的21世纪站稳脚跟就必须立足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要坚持中国独特文化传统,引导文化路向选择;坚持中国传统和谐与包容的文化理念,消解文化多元化挑战;坚定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立场,消除文化殖民压力。  相似文献   

8.
作为人类历史上源远流长而又延续至今的唯一文明,中华文明在其漫长的形成与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以农耕文明与儒家文化为主体的华夏文明圈,对东亚乃至世界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中华文明结构1.农耕社会与宗法制度的形成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在中国存在了几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源远流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法系,对现代化的中国法律制度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为实现依法治国,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思想观念和法律制度两方面入手进行现代化改造,实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10.
社会公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社会文化的表面凝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推动社会整体文明程度的提高,必须以良好的社会公德为支撑,系统、综合、动态地思考公德建设,不仅是全面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的环节之一,也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本文简述了社会公德的"和谐"内涵,分析了不和谐社会公德状况的成因,提出了公德建设达成和谐的对策,对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话题背景】近日,国家旅游局网站发布了"中国公民出国(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内容涉及游客礼貌、节约、风俗习惯等多个方面,同时发布的还有"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其实,这两个公约的内容是2006年10月由中央文明办、国家旅游局联合发布。再次发布的背景是中国游客在境外旅游不文明行为频发,以至于国务院副总理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四大文明中唯一一个穿越几千年的历史沧桑得以生存的民族文化,是一个历经千年而不衰的优秀文化,具有蓬勃生机和活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关系我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大事,我们作为中国人,有责任和  相似文献   

13.
中国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凸显.应对、化解这些矛盾,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不容忽视.中国传统文化打造了一个文化认同空间,具有强大的社会整合功能,不仅有助于社会舍力的形成,而且有助于国际形象塑造.只不过,在现实的媒介呈现与传播实践中,还存在诸多不足,这也恰是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正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切实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进一步增强中小学德育的时代性、规律性、实效性,教育部及时出台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文件开宗明义要求从五个方面充分体现时代性,加强  相似文献   

15.
《世界学者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一书的出版给中国学者进行跨文化知识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当代中国法律的一整套形式化的知识都来源于国外,但是,在社会生活中,传统法律文化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二者之间的沟通成为当代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中的目标之一。在无法脱开西方法律知识的境况下,如何认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本身,是从西方法律知识的角度理解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16.
传统文化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不可忽视。一、传统文化的人生理想着眼于理想人格的塑造 ,可以为我们培养健康向上的人生理想提供深刻的启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是一场革命 ,不仅带来了经济的繁荣 ,也意味着人的现代化。但市场经济对于人类的精神生活来说 ,又是一种自发的盲目的力量。为减轻其负面影响 ,就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培养人文精神 ,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注重自我完善 ,反对人为物累 ,提倡以苦为乐 ,将艰苦努力过程审美化 ,主张义利统一、情感欲望与理性精神统一等可以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二、传统文化的人…  相似文献   

17.
"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条宝贵经验,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自觉坚持和运用,是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探索的重要结论,是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真谛的科学揭示,也指明了我们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海德格尔曾提出人,当诗意的栖居。但当今社会,红尘滚滚,喧嚣复杂。人们奔走于名利场,行色匆匆,浮躁不安。大部分作家都关注人们的世俗生活,浓墨重彩勾画人们七情六欲,书写油盐酱醋的日常生活,适合孩子们阅  相似文献   

19.
赵鸣歧 《上海教育》2010,(10):34-35
举办世博会可以充分地展现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当今世界鲜有一项活动能够像世博会这样如此广泛而紧密地凝聚国际社会。在全球化的今天,世博会是最大的多元文化交流平台。 通过举办201O年上海世博会可以让世界近距离地了解中国,并以此为契机传播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世界文明理念,提升中国文化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20.
加强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注意全面性、层次性、一贯性、艺术性、重点性、包容性和批判性。在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不能流于形式,要注重批判继承,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