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人杰 《视听》2023,(9):118-122
从媒介文本来看,美食短视频的视觉修辞体现在视点、视角、视域和蒙太奇上。视点提供一种纪实框架,特殊的视角和视域使烹饪仪式化;蒙太奇激发了视觉补偿;慢镜头则提供了时间维度的特写。从视觉文本来看,美食短视频的空间、时间、人物等视觉符号通过视觉修辞产生了额外意指并反作用于文本,提供丰富的文化解读。综合来看,美食短视频通过视觉修辞强化了身体性感知,同时构建了一个视觉景观,使视频文本在传达美食内容之外为观众提供想象依托与视觉享乐。  相似文献   

2.
刘涛 《现代传播》2015,37(2):54-58
意指概念(ideographs)是被特定话语专门"拣选"的符号术语。作为一种知识形态,意指概念是社会"争议"与"问题"构造的符号载体。环境传播的修辞实践本质上体现为对生态场域中一系列意指概念的发明、构造与意义争夺行为,这一过程往往是通过"符号再造"与"框架争夺"两种修辞实践实现的。意指概念创设了一个巨大的"语义场",也就是福柯所说的"话语性场域",可以借助历时分析和共时分析来完整地把握意指概念的意义行为。在视觉文化时代,意指概念越来越呈现出图像化的表征趋势,而图像表征的关键是对意指概念所对应的一系列视觉"意象"的激活、征用与再现。  相似文献   

3.
魏然 《东南传播》2016,(10):107-111
网络表情符号是以图像为主、综合了文字等其他符号的综合视觉传播现象。在结构形态方面,表情符号主要运用图像与文字两种视觉修辞手段,经历了图文"一体"、"分离"和"合体"三种结构形态。在表情符号及其意义的建构方面,常用的修辞方法包括视觉比拟、视觉夸张和视觉转喻。表情符号的结构形态变化和修辞方法选择倾向受到交际需求与社会文化环境的双重影响,呈现出直观性、意指丰富性与精确度、娱乐性不断增强的特点。从视觉修辞视角对网络表情符号进行分析,将有助于认识互联网中的人际传播行为,进而更好地对视觉传播加以引导和利用。  相似文献   

4.
源于卡西尔的"文化符号学,"宗旨在于揭示人类文化符号本质。在文化符号学观照下,人类整个文化系统是其符号功能活动的结果。人类在语言活动中对世界的把握实际是修辞性把握,修辞力量是语言符号内在运动的表征,人对世界的把握的过程也就是"修辞构型"过程。在文化符号学观照下,人是符号的动物也从而走向了人是修辞的动物。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7,(12):2-10
在视觉文化背景下,图像已经成为社会议题建构、公共舆论生成的主要手段。随着身体的内涵从被动性、动物性向主动性、抗争性转变,"裸身"成为农民工表达利益诉求的一种重要修辞资源。借助媒介的力量,农民工以符号生成、语境重构、隐喻构造的方式完成裸身抗争图像的建构,表征并传递出对受众的视觉劝服。作为新社会运动的一种方式,裸身抗争的深层文化内涵在于以图像的方式进行戏剧性表达与景观制造,并在拓展自身可见性的同时,不断赋予观看者实现可见性的权力,最终指向农民工自身的弱者身份。  相似文献   

6.
舒竞 《东南传播》2021,(2):140-142
在传播学研究领域内,视觉修辞是指借助图像和影像符号向受众传递劝服性信息和话语,以达到心理认知层面上意义的生产与建构的传播行为。本文以电视节目《国家宝藏》为研究对象,采用肯尼斯·伯克的新修辞学"认同观"理论,从舞美设计、视觉符号和影像叙事的三个维度来探讨视觉景观上的创新性表现,以及对受众所产生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7.
张坤新 《东南传播》2023,(7):137-140
随着媒介技术尤其是视听技术的空前发展,基于人们在碎片化时间休闲娱乐的需要,视频游戏异军突起,传统媒介与游戏的跨界融合正成为现实。视频游戏要通过屏幕这一“界面”建构一个“幻想世界”,以及在玩家游戏过程中激发其情感维度上的共鸣,并传递其深层意义等问题本质上都涉及游戏的视觉修辞学范畴。以视觉修辞为理论工具,从视觉符号、修辞结构、视觉意象三个维度切入,对视频游戏的修辞实践进行分析,以厘清视觉修辞在视频游戏视觉意义生成方面的修辞策略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8.
董红果 《新闻传播》2012,(6):145-147
本文选取大型电视纪录片《敦煌》为研究案例,以视觉符号重塑历史信息为切入点,对视觉符号在时空中的运动进行分析,以此阐明视觉符号于意义重构的过程中带来的图像转向与观看隐喻问题。论文包括绪论、研究方法与设计、《敦煌》视觉符号分布与分析、研究解读以及结语。从视觉符号的历史性与空间性着手,关注视觉符号与历史叙事、视觉符号与文化交流的逻辑关联,探讨视觉符号的"相似性"、"拟像性",以此明确视觉符号与物理世界、视觉符号与文化空间的共生关系,由此构建观者与图像符号的时空存在。  相似文献   

9.
肖楚晗  陈卓 《新闻前哨》2022,(12):20-22
数字时事漫画是一种使用数字手段评论时事话题的图像式话语表达。在数字技术日趋发达的新媒体时代,乌合麒麟的数字时事漫画凭借其精致的艺术性与深刻的思想性,在国内外媒介平台获得了非凡的影响力。本文在视觉修辞理论关照下,运用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乌合麒麟的数字时事漫画进行阐释说明,并从符号、场景和色彩等角度剖析漫画中的视觉符号与修辞建构。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3,(23):25-28
以结构主义理论为原点,分析意义产生的本质机制,进而探讨品牌传播过程中视觉符号意义生成的关系结构,并从而得出结论:视觉符号传播时意义失焦,单纯品牌、产品的视觉符号无法生成意义,只有借助符号之间的关系结构才能表达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坤新 《新闻知识》2023,(6):54-60+95
视觉文化时代,公共事件的议题构造与社会动员的表征已由“网络造句”转向图像修辞。纵观近年来以熊猫“丫丫”为代表的公共事件,置身于文化语境、现实语境等具体语境中的视觉图像通过提供共时与历时维度的观照,推动指向社会矛盾的公共话语建构。同时,修辞主体主要通过对摄影影像、漫画图像以及拼接图像三种图像符号征用来激发公众的公共参与意识。此外,必须对“视觉转向”下公共修辞实践的潜在风险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12.
陈红 《新闻世界》2012,(11):89-91
修辞学历史悠久,传统的研究对象主要局限于语言符号。视觉修辞开拓了修辞学研究的新领域,视觉修辞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揭示视觉传播中的修辞规律。平面广告是所有视觉广告的基础,通过研究平面广告中视觉修辞的使用情况,有助于探寻视觉元素的组合配置技巧和方法。本文主要以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广告节长城奖的部分获奖平面广告为例,探讨视觉修辞中几种较常用的修辞丰法,包括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对比和示现。  相似文献   

13.
刘丙芬 《今传媒》2020,(4):143-146
在当下电影中金鱼作为一种有意味的象征符号非常典型地隐喻了爱情、性和女主人公的命运。鱼符号背后的文化基因为我们理解金鱼符号提供了知识上的背景,与之相关的各种延伸符号又为我们提供了各种契机与可行性。对女性审美认知的共同标准,视觉表达的审美需求,以及消费文化下的创作需要,是当下影视金鱼符号隐喻表达爱情、女性的共同原因。  相似文献   

14.
图像符号如何以修辞的方式构造了某种“劝服性话语”,这是视觉修辞研究的基本命题.根本上讲,图像所表征的文化意象之所以能够达到一定的劝服效果,是因为和特定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情感诉求、历史记忆、生命哲学或身份想象建立了某种象征性联系,这使得图像意义的构造与生产过程完成了两次认知飞跃及话语飞跃:从“启发性认知机制”到“系统性认知机制”,从“工具性价值观”到“终极性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视觉符号语境下的跨文化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明  罗忆 《当代传播》2007,(6):22-24
符号是自然和文化联结的桥梁,在跨文化传播中,以视觉符号为载体的传播模式显得尤其重要.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由于视觉符号的感知具有直观形象化的特征,受众对所承载信息的视觉符号进行同构联想,对符号意义产生更为直接的解读,达到跨文化传播的最终目的.视觉符号成为当今文化中最为流行的、占主导地位的文化表征,其物化的表现已经遍及到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强调着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同一性.本文旨在研究视觉符号在中华文化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视觉文化的核心在于影像,影像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呈现的最佳方式,具有其他传播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本文以影像的生产地点、自身的地点和被受众观看的地点为路径,通过对文化符号的视觉化建构与表达的探讨发现,《中国考古大会》作为文博类电视节目的 代表,依托视觉化的技术表现进行文化符号的建构,塑造了文物物像符号、空间遗址符号、考古行为...  相似文献   

17.
一、视觉修辞的含义"修辞"起源于古希腊和罗马时期,指为加强劝说性陈述的表达效果,巧妙运用语言的方法与技巧。亚里士多德认为修辞术是说服的艺术。①  相似文献   

18.
贺潇华 《视听》2018,(11):103-104
后现代主义从修辞走向泛修辞,它的研究范围包括一切文化形式和文化现象。而修辞所使用的媒介符号已经不限于语言,而是包括各种媒介符号。本文从修辞学视角,以CCTV2018"六一"晚会《花开新时代》为例,以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为切入点,探析少儿节目主持人的行为修辞。  相似文献   

19.
人们对图像的喜爱源于人类自古以来对视觉的偏爱和依赖,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让视觉传播大行其道.此议题通过聚焦媒体的图像报道文本发现,媒介技术制造的形式上视觉化和文本表达浅白化的泛视觉化图像,除了能迎合大脑的认知惰性以外,别无其他.要使图像符号具有语言、文字所不可比拟的话语构造力量,使受众从感观意识上升到理性认知,视觉修辞的基本策略是在图像符号中植入带有集体无意识的原型意向.  相似文献   

20.
何辉  蔡惠 《现代传播》2022,(7):79-85
十年来,央视春晚公益广告已展现出数十个春节除夕的返乡和团圆故事,传达了中国人的“乡愁”。通过大量的视觉符号,广告片勾连出“乡愁”的空间意象、时间意象及文化意象。通过意象和视觉修辞的结合,公益广告片激发了受众的文化记忆,使受众共享了伦理价值,直至完成广告的视觉说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