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职业教育已经迈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背景下,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产教融合、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重要举措。要对标国际工程联盟“技术工程师”进行职业本科人才培养定位,聚焦职业本科“岗课赛证”融合、产教科创融合“双融合”人才培养理念,构建职业本科“五育”互促、校企互促、育训互促“三互促”人才培养机制,从专业布局、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平台建设、标准建设和国际化建设等方面着手,培养具有“八H”特征的高层次、创新性、复合型“岗位技术专家”,助力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建设,助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
“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是职教师资培养改革发展的新举措。职教师范专业在“岗课赛证”融合育人过程中,其核心任务是对接职业岗位、职业技能大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新要求重构课程体系。推进职教师范专业“岗课赛证”融合育人的路径包括:明晰职教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岗课赛证”融合育人发展;构建多元协同的职教师范专业“岗课赛证”融通模式;深化校企命运共同体,搭建多元参与共同培养的职教师资平台,推动职教师范专业技术性、职业性、师范性“三性”融合。  相似文献   

3.
推进“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有助于优化高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有利于解决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难以致用、就业结构性矛盾等问题,实现人才结构优化,培养素质优良的复合型护理人才。文章立足“岗课赛证”理论内涵,分析高职护理专业融合“岗课赛证”育人模式的现实价值,建构“岗课赛证”育人模式的基本模型,探索高职护理专业融合“岗课赛证”育人模式的推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谢娟 《科教导刊》2023,(19):40-42
高职院校“岗课赛证”融合育人要求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根本落脚点,厘清“岗课赛证”融合育人的逻辑内涵和时代价值。目前高职院校“岗课赛证”融合育人过程中,仍面临着逻辑机理不明确、内部标准不统一、评价机制不合理等问题,给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带来一定的挑战。因此,文章探索了基于岗位技能标准深化课程改革、深化产教融合助力学生高质量就业、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5.
“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是当前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关注产业岗位、行业标准、技能大赛、职业证书,注重产教对接,有效地推动了产业链、教育链、创新链的有机融合。文章通过对“岗课赛证”融合育人的价值探索、当前主流实践模式的总结以及“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现状问题的分析、总结,提出了完善保障机制、重构课程体系、创新育人方式和建立多维评价体系相结合的育人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6.
在提质培优背景下,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优化培养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市场营销专业岗课赛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岗位为育人方向,以课程为育人基础,以竞赛为育人标杆,以证书为育人检验,岗课赛证深度融合,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把学生真正培养为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8.
刘扬 《辽宁高职学报》2024,(2):19-22+29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是指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模式下逐步发展形成的以岗位需求为出发点的个性化、适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为实现“岗课赛证”综合育人,高职院校要做到:深化专业课程改革,促进“岗课”融合;最大化技能大赛效益,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打造“课证”融合教学体系;融合“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打造“岗”“证”融合的特色专业教材。  相似文献   

9.
文章探索高职护理专业“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研究的意义,分析高职护理专业“岗课赛证”融通育人研究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指出高职护理专业“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的实施路径主要有构建校企合作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课程教学体系、完善保障机制、开发活页式教材、构建“六元六链六步”特色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10.
以中国知网(CNKI)全文数据库作为文献信息来源,对近10年“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梳理,从内涵与价值、学理依凭、融合机理、育人模式构建与课程改革四个方面回顾并分析该领域研究脉络和方向。研究发现:“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内涵与价值剖析多属拆分理解;研究内容偏向内涵与路径研究,学理支撑和融合机理研究成果较少;研究方法倾向个案研究与经验总结,方案设计实践性与可操作性较弱;实施成效存在片面化融合倾向,课程重构与教学改革难以达到预期。未来应扩展研究视野,加强内涵建设与价值追寻;丰富理论基础研究,探索深度融合机理;探寻多样研究方法,增强理论研究说服力;建立健全保障机制,落实多元参与责权利制度。  相似文献   

11.
何荣友  万丽云 《广西教育》2023,(24):129-134
本文阐述“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是职业教育的普遍模式,退役军人职业教育存在普遍性和特殊性,且两者之间存在适配性,提出基于“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的退役军人职业教育实施路径,即从招生方式多元化、组织模式灵活化、培养目标个性化、培养模式综合化等方面入手推进我国退役军人职业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2.
曾天山 《教育研究》2022,(5):98-107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是在“职普融通、知行合一、工学结合”基础上形成的个性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显著标志,重在破解职业教育育人方式难题,解决职校生“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有助于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岗课赛证”综合育人使课程教学理实一体充满活力,通过“学练赛考”促进德技并修、理实并重、手脑并用、工学结合,有利于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提高职业教育技术含量、扎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纽带、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为推动“岗课赛证”综合育人,需要明晰其基本理念、内容要素,一体化设计“对接整合、重构再造、转换转化”的融通机制,融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研制理实一体的实操性教材、造就能说会做善导的“双师型”教师、推行手脑并用的示范性教学,推进职业教育育人方式创新,全面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汽车后市场对职业院校培养汽车维修专业技术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天津市交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构建了“岗课赛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主要阐述了该模式的架构以及在教学中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4.
游红梅 《大学教育》2023,(10):112-115
文章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研究对象,从不同视角详细阐述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改革方向和思路,确立以岗位需求为出发点,以职业证书、技能比赛和课堂教学模式三者相融合的思路,探索“岗课赛证”融合的教学模式,完善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通过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推出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建立“校—园—行”深度融合机制,设计资历互通互认框架体系,打造“岗课赛证”融合教学模式,完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资源库建设,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课岗证”融合是学前教育专业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本研究在厘清“课岗证”融合内涵的基础上,探讨当前人才培养和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体系构建、教材内容开发、实践模式创新、等级证书指导等四个维度提出改革思路,以期培育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6.
因高职院校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理论概念存在认知偏差等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岗课赛证有机耦合育人模式。以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专业为切入点,寻求技能大赛、X证书、岗位需求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机耦合点。岗课赛证的有机耦合,能够更新教学内容和改善教学组织形式,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培养轨道交通行业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7.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对于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分析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依据“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要求,文章以“岗”为导向,融“岗”、“赛”、“证”于“课”为一体,运用逆向设计的项目式教学法、深化实践教学、掌握教育信息技术、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等方式,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基于高职教育“岗课赛证”融合的课改背景,分析“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学科教学要求,从四个方面提出以“岗课赛证”融合为导向的课程改革路径:对接岗位需求,重构课程内容体系;借助信息化手段,优化教学策略;融合多媒体技术,建设课程配套资源;实行理论实践双导师制,组建教学团队。  相似文献   

19.
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迫切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而“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则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它的价值也得到广泛的认可,主要体现在: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构建“岗课对接”课程体系、“赛教融合”实践教学体系、“以证为尺”保障机制是推进“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改革的有效路径,能很好地发挥其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20.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是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回溯其发展历程,这种育人模式大致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提倡产教结合的起步探索期,2008年之后以赛促教、切实推进双证书制度的优化探索期以及现阶段“1+X”证书制度下多元融通模式的改革推进期。展望高职院校“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融通路线由“片面追求”向“多向融通”转变,融通主体由“局部配合”向“多元协同”转变,融通评价由“结果导向”向“多维分层”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